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對有報道稱美國聯邦檢察官就華為與T-Mobile五年前的糾紛又展開刑事調查的不尋常做法表示關切,特別對背后的真實意圖表示懷疑。
對于美國司法部可能正對中國電信巨頭華為進行刑事調查并將提出起訴,中國外交部昨天回應說,對美國檢察官的“不尋常做法”表示關切,也對其真實意圖表示懷疑。
受訪學者則分析,美國對華為的施壓力度正進一步加大,無論調查和起訴是事實或陰謀,都將進一步加深一些西方國家對華為的負面印象,并將華為企業形象妖魔化為“偷竊犯”。
《華爾街日報》前晚引述消息人士說,美國聯邦檢察官正以涉嫌竊取美國商業伙伴機密為由,對華為進行刑事調查,并可能在不久后進行起訴。據報道,調查源于華為與美國電信企業T-Mobile五年前的民事訴訟,T-Mobile當時指華為竊取其機器人技術,西雅圖陪審團2017年裁定T-Mobile獲賠480萬美元(約651萬新元),但不認為華為的行為是“任意或惡意”的。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此案時說,華為與T-Mobile之間的糾紛是企業之間的民事糾紛,雙方已通過法律途徑妥善解決。
她說:“我們對有報道稱美國聯邦檢察官就有關案件又展開刑事調查的不尋常做法表示關切,特別對背后的真實意圖表示懷疑。如果動輒將普通民事案件擴大化、政治化,并任意動用國家機器對中國企業進行打壓,這不僅不符合自由公平競爭的規則,也違反法治精神。”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昨天則發表社評說,對華為作出指控、放大指控并進行抹黑,“是借司法手段行政治之目的,當它針對這個時代的代表性高科技企業時,尤其令人悲哀。”
評論進而呼吁中國政府為保護中國企業不受政治歧視多想辦法,并建議“以非正當理由參與打壓中國企業的國家和公司,都應當付出相應代價。”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分析,華為被刑事調查和起訴無論是事實或陰謀,客觀效應是加深一些西方國家對華為的負面印象,認為它是不安全、不可靠、并可能造成信息泄露的。同時,美國可能因而更有借口利用產業鏈方式,在上下游限制華為的發展。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蒲勇健受訪時也認同說,對華為的打壓若從經濟制裁上升至法律層面,施壓力度就更大了,加上法律訴訟過程漫長,無論結果如何,都可能將華為企業形象妖魔化為“偷竊犯”。
前天,美國兩黨議員也提出法案,擬禁止向違反美國制裁或出口管制法的華為、中興和其他中國電信公司出售美國芯片或其他部件。對此,華春瑩昨天抨擊提案參議員“極端狂妄自大”“極端缺乏自信”。
她表示,中國堅決反對美國濫用出口管制措施,也反對美國干涉企業開展正常國際貿易與合作,敦促美國有關議員停止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
另一方面,據德國《商報》昨天報道,德國政府正考慮通過制定更嚴格的安全要求,將華為排除在德國5G移動網絡建設之外。去年10月,德國政府曾表示,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將任何供應商排除在5G招標之外。
陳波認為,從商業角度看來,限制華為參與5G建設對德國顯然不利,它肯定希望引入更多競爭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但與此同時,美國也正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關系逼迫盟國選邊站,“德國如果有這(安全)方面的顧慮,早就應該會有,不需要等到現在……越來越多西方國家選擇限制華為,最有可能的解釋是受到美國極大的壓力。”
截至昨晚,華為并未就是否正接受刑事調查作出回應。《環球時報》社評形容:“我們注意到華為沒有憤怒,也沒有驚慌,它在很冷靜、理性地回應美方的質疑和打壓。這很讓人贊賞。”
陳波進一步評價說:“華為目前的做法是正確,也是無奈的,因為作為中國公司本身是有原罪的。”他認為,華為不應包裝為民族品牌,否則會給予西方口實,而是必須像西方公司一樣運作,遵從法律程序并尊重當地法律;若能做到這一步,在一個倚重法治的國家,一些限制就會站不住腳,一個正常企業的正常競爭也難以被限制。
金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