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是刻到中國人骨子里的,荒地上種菜、種糧食也被網友調侃為中國人的種族天賦。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年來一直在推廣海水稻種植,日前他表示今年海水稻的推廣面積可達10萬畝,此前試驗平均畝產約為500公斤。
據新華社消息,2020年海水稻全國聯合插秧活動于當日在山東青島、濰坊,青海格爾木,浙江溫州四地同時啟動。海水稻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領銜研發試驗,目前種植范圍已覆蓋我國主要鹽堿地類型,示范種植與產業化推廣進展順利。
此次聯合插秧活動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組織發起。袁隆平通過視頻發表了致辭,表示今年全國海水稻的推廣面積將擴大至10萬畝。
袁隆平指出,目前團隊同時開展鹽堿地改造100萬畝,力爭在全國布局1000萬畝的鹽堿地改造項目,為帶動全國改造1億畝打下堅實基礎。
據介紹,2019年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在山東青島、山東東營、陜西延安、新疆喀什、浙江溫州、黑龍江大慶和阿聯酋迪拜等國內外7個特征地域,對耐鹽堿超級雜交水稻進行產業化推廣應用,平均產量每畝超過500公斤。
此前國內媒體報道,袁隆平院士提出的發展耐鹽堿水稻的目標:在10年內,選育出耐鹽度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六、耐堿在pH9以上的耐鹽堿水稻品種,且年推廣面積達1億畝,平均畝產300公斤,這樣每年就可增產300億公斤糧食。這相當于湖南目前全年糧食總產量,可以多養活近8000萬人口。
陳陽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