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幾年,共享單車的熱度一直不減,雖然小黃車OFO因為多種原因,慢慢淡出了市場,但是小區、地鐵口等多個地方,仍然陸續上線新的單車,比如哈啰單車、美團、青桔單車還有其他品牌車輛,可見,共享單車確實有一定的市場需求,確實可以方便大家的出行。不過,
近幾年,共享單車的熱度一直不減,雖然小黃車OFO因為多種原因,慢慢淡出了市場,但是小區、地鐵口等多個地方,仍然陸續上線新的單車,比如哈啰單車、美團、青桔單車還有其他品牌車輛,可見,共享單車確實有一定的市場需求,確實可以方便大家的出行。
不過,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共享經濟,開始出現了集體漲價的趨勢,這不僅讓人深思,本來是為了經濟和方便選擇了共享,但價格過高的話,消費者還會接受嗎?
一、共享經濟集體漲價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共享單車價格不貴,短短的距離可能就1塊錢左右,而且會送很多優惠,也有辦卡模式,比打車和坐地鐵劃算很多,此外,單車的覆蓋面非常廣,一出門就可以使用,又便宜又方便。所以,共享單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學生和上班族的歡迎,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但是,現在共享單車好像越來越貴了。
上海哈羅最新的收費標準是前15分鐘1.5元,往后每15分鐘1元,相當于騎行一小時4.5元。無獨有偶,共享充電寶也普遍漲價了,原來去商場,手機沒電了隨時都可以用共享充電寶,也就2塊錢左右。現在可不一樣,共享充電寶也集體漲價,從開始的1元每小時漲到4元每小時,這不僅讓人懷疑,剛開始靠超低價打入市場,現在又大幅度漲價,不怕流失客戶嗎?但也有人覺得,前提投入大,靠超低價打入市場是特殊時期的辦法,漲價至合理區間完全沒問題。
二、“韭菜”割得太急
有人說,共享經濟甜頭剛嘗到,便開始無厘頭漲價,實際上是把割韭菜的鐮刀伸向消費者,割得太急,吃相實在有些不雅,那么為什么突然會這樣呢?其實是有原因的,共享經濟資本無序擴張,同時粗放運營帶來高損耗、高成本問題。
但是,這樣盲目提價的行為不理性,面對問題時,我們應當對癥下藥,這種情況下,改革重點應該如何減少資金的高損耗和效率轉換,不應通過壟斷格局來割用戶的韭菜。不過,改革畢竟難度很大,曾經風靡一時的小黃車OFO就是因為前期“燒錢”太厲害,最后資金跟不上,才慢慢隕落的。
三、共享產品的發展規律
共享產品屬于新興產物,但亦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如果違背規律,盲目的發展,一定會失敗。一般而言,這類產業,前期的投入都是比較大的,因為要把范圍鋪開,光是單車成本、人員成本就很好,統籌起來難度也比較大,前期想要實現盈利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作為新的消費模式,消費者需要慢慢適應,所以,企業可以采取低價進入的方式,逐漸占領市場,但是,畢竟共享經濟的盈利模式還較少,所以后期是需要提高價格的,但是不能盲目,應該有一個過渡的過程,后期漲價頻率根據使用人數的進行判斷,并不斷調整投放規模,這才是長久之計。
漲價如此之快的共享經濟又會有多少人愿意買單?怕是少之又少,共享單車價格如此之高,還不如坐地鐵、公交來得劃算,一味無原則割韭菜只會讓原本低價積累的用戶迅速流失,最終成為路邊阻礙交通的障礙物。
金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