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河南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副主任、一病區主任高啟龍教授在門診上,經常有患者來咨詢,胃里邊為什么會長息肉?胃息肉需要怎么治療?胃息肉會不會復發?會不會癌變?今天,高啟龍教授就給大家聊聊胃息肉的那些事兒~~什么是胃息肉?胃息肉是指突出于胃黏膜表
河南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副主任、一病區主任高啟龍教授在門診上,經常有患者來咨詢,胃里邊為什么會長息肉?胃息肉需要怎么治療?胃息肉會不會復發?會不會癌變?
今天,高啟龍教授就給大家聊聊胃息肉的那些事兒~~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局限性性隆起性病變,表面光滑。如果說胃潰瘍是胃里“缺了塊肉”,出現了一個“坑”;那么胃息肉就是胃里“多了塊肉“,出現了一個隆起的“小山坡”。胃息肉大小不一,小的如小米粒,大的如花生米,有的甚至像核桃那么大。
胃息肉通常分為腫瘤性與非腫瘤性息肉。
大部分胃息肉屬于非腫瘤性的增生性息肉,一般不會癌變,但是可能出現胃痛、胃脹等胃脘部不適的癥狀;癌變幾率很小,不超過2%。通過
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后,大約40%的會完全消退。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雖然它一般不會癌變,如果直徑比較大的話(>2cm),還是要切除為好。
另外一種是腺瘤性息肉,這是一種腫瘤性息肉,約占胃息肉的10%~25%,癌變率可高達30%~58.3%,尤其瘤體較大(與胃體相連的基底面>2cm的息肉)、絨毛狀腺瘤、伴異型增生者惡變率更高。所以對于這種類型的息肉,一經發現,必須及時手術切除,并定期復查,消癌于萌芽之中。
其他還有胃底腺息肉,有散發性和家族性兩種。散發的可能與長期服用拉唑類藥物(如奧美拉唑),一般認為基本不會癌變。而家族性胃腺底,約三分之一會出現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有一定的癌變風險。
發現胃息肉,切還是不切?
胃息肉與基因,飲食和生活環境有關,尤其是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更容易出現胃息肉。中國約有60%的人口感染幽門螺桿菌,而這部分人群更容易患上增生性息肉。胃部有明顯不適的40歲以上的人群,尤其是經常抽煙、喝酒、出去應酬的男性,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相對更高,建議定期進行胃鏡檢查,及時排除健康隱患。
其實很多人長了息肉根本不知道,因為大多沒有任何癥狀,只是在偶然胃鏡檢查時發現的。
那么,發現了胃息肉,應不應該切掉呢?
如果是單發的、直徑很小的息肉,可以先不切,暫時觀察。一年后胃鏡復查,來觀察息肉是否增大及有無形態變化,來決定是否切除息肉。一般而言,增生性息肉癌風險較低,但不排除它因受外部刺激引起癌變。如果是多發息肉或直徑比較大的息肉,建議及時手術切除。
胃息肉是癌變與哪些因素相關?
胃息肉癌變與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息肉的大小、類型、形態、數目、部位等。
那么,胃息肉的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首先還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幽門螺桿菌與慢性胃炎、胃息肉、胃癌等多種疾病有關,幾乎是所有胃部疾病的元兇。其次,吸煙也是胃息肉及胃癌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此外膽汁反流也會引起胃粘膜的炎癥及增生,誘發胃息肉的形成。某些腌制類食品,熏制的肉類等也可能引起胃息肉或胃癌的發生。
高啟龍教授提醒:對于胃息肉,建議發現之后,直接通過胃鏡取活檢,以證實息肉是腺瘤性息肉還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則上需要切除治療,以絕后患;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據病因,應該采取相應措施。
金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