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 首頁
              • 資訊
              • 技術
              • 百科
              • 問答
              • 學習
              • 看看
              • 站長
              • 生活
              • 快訊

              首頁 > 技術 > 技術快訊

              剎車片多少錢一對(疫情這2年)

              時間:2022-09-27 11:15 作者:劉夕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Keiz_14bit偶然朋友發了一篇摩托車相關的文章,看得我心血來潮,恰逢騎車2年,交了不少學費,踩了不少坑,借這個機會,把自己的故事講一講。本想20號車庫的名字用于首篇摩托車輪胎相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Keiz_14bit

              偶然朋友發了一篇摩托車相關的文章,看得我心血來潮,恰逢騎車2年,交了不少學費,踩了不少坑,借這個機會,把自己的故事講一講。

              本想20號車庫的名字用于首篇摩托車輪胎相關的內容,久思過后認為部分使用場景的理解(懶)仍有不足,暫緩更新。許久不碼字,全當流水賬看吧,希望對于喜歡摩托車、想入門的朋友有幫助。

              一、對摩托車的認知(結緣)

              我跟大多數的男孩差不多,從小就對于駕駛、飛行、操作機械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受到如頭文字D、四驅小子等影視作品的洗禮,以及一個熱愛機械、熱愛駕駛的父親的影響,一直無比憧憬有一臺屬于自己的座駕,無論它是兩輪還是四輪。

              要說摩托車在我心里比較深刻的印象,應該還是2008年前后,當時北京水車泛濫,手續合法化很低,類似雅馬哈R1、R6,本田F5、火刃等運動玩樂車,只需要幾萬元即可入手,能見度非常高,外加上跑車的外觀拉風,日產無可挑剔的做工、漆水,四缸迷人的聲浪,完全就是我心目中摩托車的樣子,雅馬哈R1成為當時我最想買的車之一。仿賽也成為我之后購車的首要考慮范圍。

              坐標帝都,搖號N年、多次嘗試購入個人指標無果后,四輪的夢想基本破滅(租指標跟名下有一輛車完全是兩種概念,我對于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車完全是一種執念),就把目光轉向了摩托車。

              熱愛駕駛這件事,是我內心深處最底層的欲望。而摩托車,恰恰是目前最適合我的工具。摩托車提供了與其他所有交通工具不一樣的特性。

              剎車片多少錢一對(疫情這2年)

              不足10w即可入手雅馬哈當家旗艦跑車,水車瘋狂的年代一去不復返(圖來自群聊)

              不足10w即可入手雅馬哈當家旗艦跑車,水車瘋狂的年代一去不復返(圖來自群聊)

              尾出排氣是當時本田RR跑車標志性設計之一,可惜國內買不到大茂CBR600RR,我的夢想之車(圖來自群聊)

              尾出排氣是當時本田RR跑車標志性設計之一,可惜國內買不到大茂CBR600RR,我的夢想之車(圖來自群聊)

              二、入門之路-駕考

              雖說對于摩托車一直有憧憬,苦于沒有足夠的購車資金,一直遲遲未能入手。在北京,關于摩托車普遍流傳這一句話:要想死得快,就買一腳踹。普遍大眾對于摩托車本身危險特性的認知,基本停留在安全無保障、炸街、鬼火少年、駕駛不守規矩等標簽上,購車這塊自然很難獲得家里人的支持。一直到工作了幾年,具備一定積蓄。當時身邊關系要好的朋友恰好已經騎了幾年車,對于騎摩托車這件事,給出的感受頗為正面。以及當時公司要搬家,單程通勤距離30公里,一天60公里,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交通工具變得無比迫切。

              2018年報考增加E本,2019年拿下駕照。其中有個小故事,我在學摩托車之前,不會騎自行車,自行車還是夏天現學的...以至于這段駕考在我朋友圈以一種勵志故事進行傳播。在此想告訴各位想騎車的朋友,像我這種連自行車都不會騎的笨b,現在都能騎大排,屏幕前想騎車的你,還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這里想吐槽的是,在摩托車駕駛中,身體會大量參與到駕駛本身,而對于身體如何跟車輛,這部分內容駕校幾乎沒有涉及,駕?;緶S為一個發證機構?,F有的考試科目難易面對復雜的交通路況,只能做到把車騎走,如何把車騎舒服,需要后期大量的學習+練習。

              我考本的2019年,北京在安駕培訓方面配套還不成熟,諸如只能自行購車學習,不能租車學習,且安駕位置距離都在40公里以上等等。我沒能在上路前再多練練車,為后面發生的交通事故留下了導火索。

              關于駕考補充幾點:1、摩托車跟自行車擁有高度相似的平衡特性。不會騎自行車的,先去掌握兩輪平衡,平衡非常重要。2、北京駕校都是上午8點考試,冬天考試,帶好冬季手套。3、無論有沒有駕駛四輪的經驗,上路前,強烈建議報名安駕課程。

              通過抖音、當地車行、車廠公眾號、車友群很容易獲取當地安駕信息(圖來自風火輪川崎公眾號安駕培訓,侵刪)

              通過抖音、當地車行、車廠公眾號、車友群很容易獲取當地安駕信息(圖來自風火輪川崎公眾號安駕培訓,侵刪)

              三、人生第一輛摩托車-豪爵鈴木GSX250

              購車背景

              2020年1月,趕在疫情爆發前,我入手了第一臺摩托車,豪爵鈴木GSX250。簡單說下購車背景,預算3w,主要訴求:仿賽車型,希望穩定可靠,好上手,養護成本不高。

              當時基本上只有兩款車可以選,一個是GSX250,一個是Ninja250,當時Ninja400已經上市,Ninja250屬于停產退市階段,車源年頭較老,外觀設計語言已經跟不上目前時代審美了,就沒再考慮。于是乎就只剩下GSX250一個選項。

              后來有幸騎了騎同事的Ninja250,2016年上牌,車況很差,保養非常不到位,雖然是個未解限速版本,但轉速范圍非常寬裕,扭矩一直到9000轉都有相對從容的輸出,整個動力感受明顯高于GSX250一檔。(解限速需更換ECU,凸輪軸,最高時速可到170km/h)。騎完過后有點后悔當初沒買它,動力、可玩性在這個價位相當不錯了,預計比GSX250更晚換車。

              第一次騎回家,伴隨著緊張、刺激、滿足

              第一次騎回家,伴隨著緊張、刺激、滿足

              購車過程

              這里簡單說下北京摩托車手續,北京摩托車牌照分為京A、京B。京A早在80年代末期就已經停止了發放,完全是存量市場,可參照滬A,只不過不能像滬A可以轉換為汽車指標。京B有公戶、私戶兩種形式,買賣車輛,私戶需過戶。公戶無需過戶,誰拿大綠本,誰就是車主。京B公戶無戶口限制,京B私戶需具備北京郊區戶口或北京郊區居住證。無戶口限制,公司名下摩托車數量無限制,公戶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大部分車行都有單獨的公司作為背戶公戶。

              公戶無法追蹤到實際車主,成為手續管理上最不可控的因素,恰好2019年北京發生了嚴重的摩托車肇事逃逸事件,2019年下半年上牌政策有重大調整,取消了背戶公司繼續上新車的權利,新車只能上私戶,或者手續十分清晰的公戶,且同一家公司不能上超過5輛摩托車。

              筆者是朝陽市區戶口,身邊親戚沒有遠郊區縣的,京A當時售價是26w左右,面對遙不可及的售價,意味著京A、京B私戶徹底無緣,只能選擇京B公戶二手車,手續上的問題,導致后續在這個方面吃了不少虧。這塊的痛,后文會有提到。

              閑魚陸陸續找了幾個買家,最終3w元收了一臺。車況是19年4月上牌,公戶,6800公里,無傷無碰,帶億西爾尾端排氣。

              豪爵+鈴木=優質可靠的保障

              豪爵+鈴木=優質可靠的保障

              騎行感受&用車體驗:

              去掉國產標簽,這就是一款徹徹底底大茂。非常適合作為新手入門車。

              上市時間比較久,參數這塊我就不放了??傊莻€優缺點十分鮮明的車。長軸距+出色的漆水,很容易讓不懂車的人以為是個大幾萬元的好車。

              作為一個全球返銷車型,漆水、做工、用料無可挑剔,領先同級別競爭對手一大塊。震動抑制上,雖然是兩氣門發動機,整體動力輸出的過程非常平順,對比泰國進口的ninja250、650系列,GSX250仍然有相當不錯的表現。說是一臺電動車也不過分。換擋清晰、段落感極好,3擋低速15不拖檔,對新手容錯率相當高。受制于發動機功率,后段無力,極速只有135km/h,在玩樂型這塊有明顯的不足。也是我換掉這個車最主要的原因。

              坐姿方面比一般街車稍微戰斗一些,實際150km左右的高速小長途下來,身體并無明顯不適。平均油耗3.3~3.5L/百公里,17升油箱,續航輕松突破400公里,最長的一次我騎了470公里??杉?2號汽油,實測加95的會稍微減少一些震動,在6000轉會比較明顯一些。

              可靠的通勤工具

              可靠的通勤工具

              缺點

              第一個缺點,沉。整備重量178kg,同級別幾乎是最重的車。重心偏前,低速掉頭狀態下,新手很容易倒車,扶車過程和停車的倒車過程,對于力量不太好的新手,會造成一定身體和心理層面壓力。

              第二個缺點,坐高。坐高為790mm,較寬的坐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落腳感。筆者身高172cm,當時體重55kg,原廠狀態下,只能做到前腳掌著地。大部分新手對于摩托車的恐懼來自于平衡感,雙腳無法全腳掌著地,無形中會加大對于騎行的恐懼。目前后市場解決坐高問題比較豐富了,諸如狗骨頭、坐墊打薄,減震調軟等方式,都能低成本、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改裝

              排氣:

              騎摩托車不能避免的一個話題就是改裝,改裝是強調個性化標簽的最直接體現。一臺摩托車的聲浪,在摩托車樂趣感營造方面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大保健曾經說過,一個缸算10個尊嚴,那么,改了排氣的GSX250擁有30個尊嚴。

              前任車主改裝了億西爾排氣,感覺聲音不錯,聽上去至少是個400以上排量的車,就加了2000一并收購。聲浪可以參考下面視頻。這個排氣強調低沉厚重感,低速不轟頭,最起碼半夜推進小區不會吵到別人。轉速超過4000就很好悅耳了,并且每次降檔補油的時候都有回火放炮,算是GSX250為數不多提供的駕駛樂趣了。

              全新品大概是2600-3000元左右,在二手市場,根據里程不同,1500-2000可以收到成色還不錯的。

              在公開道路,改裝排氣肆意炸街仍然是違法行為,在自嗨的同時,請做到不影響其他人。

              輪胎:

              原廠輪胎配置極低,跟本田CB190同款,抓地力同級別墊底。在一次處理違法走非機動車道現場違章的時候,意外發現了輪胎被扎,找了小升車行進行更換,由于對于輪胎型號毫無認知,在小升推薦下買了騰森高抓(TS-689)系列。

              前后一對1500元,包工時。對比原廠胎抓地力是有一定提升,前3000公里尚可,后面就平平了。第一次感受到國產輪胎技術在耐久性上的短板。400cc以下的排量對輪胎的要求不是很高,就算換了好輪胎,受制于車輛動力水平、減震車架配置,提升的也比較有限。要不是被扎了,就給下任車主留做改裝空間了。

              事故發生

              整個人撞到捷達右側,B柱更換

              整個人撞到捷達右側,B柱更換

              頭盔的傷痕一直未修復,就當時刻提醒我安全駕駛的疤痕吧

              頭盔的傷痕一直未修復,就當時刻提醒我安全駕駛的疤痕吧

              事故發生在提車第三天,是的,第三天,恰逢大年初一,本來尋思溜溜車,沒成想出了這期事故。

              當時我右轉匯入主路,捷達直行,匯入前,我從反光鏡+回頭,沒看到這臺車。匯入時,發生了碰撞,當時我時速不快,得虧穿戴了全套護具,我、小藍都沒啥損傷。反而是捷達更換B柱,右側兩個車門。去4S店定損維修費用高達1w+。小藍維修費不足1000元。

              交警開具罰單,我右轉未讓直行,200 3分,以及闖禁行100 3分套餐。拿C本7年,開車5年,頭一次被罰分。

              關于事故,感謝全套護具,外星蝸牛上衣+褲子標配CE2級護具,taichi騎行鞋,revit九頭蛇手套,讓我免去骨折之苦。

              處理事故的過程中,手續和保險的重要性體現得非常明顯。由于是過年期間又趕上疫情爆發,處理事故進度比較緩慢,好在車輛的公戶就是車行自己開的公司,保險理賠需要蓋章,處理的很順暢。如果是非背戶公司,保險處理配合程度存在太多不可靠性。再一次證明手續合法合規的重要性。

              購車當時沒有確認三者保險情況,原車主聲稱有三者險,就沒太在意。出險后,跟車行核實,確認無三者保險,向原車主扯皮半天,最終理賠了300塊錢,比起高昂的維修費用,頂多就是個心理安慰。

              摩托車仍然是一項危險的運動,我們能做到就是盡量保護好自己。上路前務必需帶好裝備、確認好自己保險和車輛狀態。

              外星蝸牛這個品牌走的是低價大碗策略,有點類似手機小米品牌的定位。很舍得用料,核心零件配置基本同步國際大廠,價格低廉,適合剛入門,對裁剪要求不高,預算有限的新手。裝備篇有機會再給大家講講吧。

              反思

              造成事故的發生,排除外界的因素,更多還是自己對于車輛的不熟悉,控制不到位,沒能主動避開風險。現在摩托車配套服務要相對健全的多,做好安全駕駛培訓非常有必要。

              總之一句話:

              摩托車是一項有門檻的運動。不適合每一個人。請時刻保持對它的敬畏之心。

              告別照。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跟小藍的合影

              告別照。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跟小藍的合影

              四、建立中排量的認知-Kawasaki 川崎 Ninja 650 2019款

              換車經歷

              GSX250騎了不到9個月,算上疫情+維修2個月,在我手里實際騎行只有7個月不到的樣子,騎了大概11000公里,趕在秋季以2.2萬元賣出,基本在我預料之內。GSX250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入門通勤工具,坐姿、油耗、續航,維護成本這幾個維度都非常出色,同時滿足了我想耍帥的需求。

              騎GSX最大的收獲。小藍是我倆感情的加速器。

              騎GSX最大的收獲。小藍是我倆感情的加速器。

              關于換車,主要原因是GSX250無法滿足我對于速度和運動的需求。換車當時預算在5~6w元左右,目標車型仍然是仿賽、動力要有明顯提升。盤點下來,可選的就這么幾款車,大茂的RC390、Ninja400、CBR500R、國產的賽600。心里比較傾向新平臺的Ninja400,也曾經對CBR650R動過心,新車當時北京還需要加價1w左右,貸款政策不太好,超過預算范圍就沒再考慮。由于手續政策,我仍然是只能選擇京B公戶的二手車,有了上次的事故經驗,手續這塊圈定風火輪公戶,無它不選。

              RC390單缸震動大和擔憂后期維護費心的情況直接刷掉,CBR500R二手車源少,且車源年頭久,價格虛高??垭u兒MOTO的雙ECU配置和各種質量問題讓人望而退步。綜合來看,只剩下Ninja400,車身輕,坐高合適。

              只喜歡黑色版畫,進一步縮小了我選車范圍。陸續看了幾個車源,恰逢一個車友就在同一個大廈,車輛改裝非常合我口味,泰版ECU+牙盤改裝,恢復原廠滿血46PS動力,碳嘴天蝎尾段排氣,我喜歡的不得了,敲定購買,原車主已購CBR650R,還有一個月到,于是乎商定一個月后交易。

              結果意外又發生了,原車主回家路上發生了剮蹭,大茂配件需要等1個多月,不得不作罷。又看了幾個400車源,不是車不靠譜,就是人不靠譜。繼續看車,無意中看到17 18年Ninja650,價格也在6w左右,于是乎去風火輪做了充分感受和對比,未改泰版牙盤的Ninja400低扭跟GSX250幾乎差不多,而Ninja650低扭強勁,無需拉高轉速即可提供足夠超車的動力,第一次感受到大排的魅力。我平時市區通勤多,Ninja650充沛的低扭更剛需。敲定不超過2年車齡的Ninja650為目標車型。

              有些緣分錯過不再有

              有些緣分錯過不再有

              符合我手續和版畫要求的車源很少,不得不加預算到7w+。稀里糊涂的從閑魚,以8.3w購入了一輛19年1月上牌,不到7000公里,黑色版畫,天蝎排氣。這臺車的故事還有很多,后面慢慢說。

              初識650,中排的動力讓我有些不適應

              初識650,中排的動力讓我有些不適應

              大愛指針儀表。轉速攀升的過程欲罷不能

              大愛指針儀表。轉速攀升的過程欲罷不能

              騎行感受

              從GSX250換過來,Ninja650的震動大到令我很不適應,尤其是這個650平臺的4000轉共振通病,讓我對這個車好感驟減。心想大茂不過如此?頭一次感受到摩托車這種偏大的震動。震動的確是摩托車的一部分。甚至在一些場景是樂趣的源泉。多少有點心理落差,畢竟小藍在震動處理上的確太強了,被慣壞了。不過,客觀地說,650在超過6000轉以上(除了1擋)的震動抑制表現相當不錯。

              這里要強調下Ninja650車型定位,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仿賽,而是套著仿賽殼子的街車,主要使用場景是街道通勤代步,同時兼顧一定長途能力。坐高親民,坐姿舒服,油耗不高,這是它最大的幾個特點,是一款很好騎、很好上手的車。

              坐姿直立,手把位置很高,確保長途的舒適性。最遠一次單天跑了400公里,高速+山路,全程下來,手腕和腰部的勞累感尚可接受,不至于直不了腰。風擋不大,高速狀態下,胸部以下幾乎感覺不到來自前方的風吹。

              坐姿相當舒服,沒有仿賽累腰的現象。(2020年5月北京摩博會,感謝怪人組的拍攝)

              坐姿相當舒服,沒有仿賽累腰的現象。(2020年5月北京摩博會,感謝怪人組的拍攝)

              動力這塊,3000轉開始就提供了足夠的動力輸出,市區里超車基本不需要降檔。動力來的不突兀,不會讓人覺著難以控制。私認為140-170時速是這車最舒服的狀態,震動控制的很好,車架提供了很好的高速穩定性,給駕駛者足夠的信心。

              前剎車為雙盤日清卡鉗,也是中排量(入門大排量)區別于中小排量最大的標識。無論是山路/賽道攻彎前的重剎,還是街道騎行要求的線性,這套剎車都能給人不錯的感受。

              山路場景是Ninja650短板所在,最大扭矩63Nm在6500轉出現,最大功率63PS(國三版本為67PS)在7000轉出現。也就導致650在超過7000轉以后的動力表現遠不及前段。山里彎道多,650高轉乏力,以及齒比的問題,2擋拉到斷油,時速只有103左右,彎道需要維持一定的轉速,1擋時速超過30,震動就變得很大,2維持轉速又有4000轉共振的問題,2-3擋來回切換,很難找到特別適合的節奏,導致樂趣大大減少。也是換掉它的主要原因。

              山路帶人稍微有點累。(感謝野生追焦。估計以后很難看到能給雙人拍攝的追焦了。)

              山路帶人稍微有點累。(感謝野生追焦。估計以后很難看到能給雙人拍攝的追焦了。)

              賽道中更加凸顯來了650在高轉動力不足的問題,相較于山路,賽道里,650前減震在頻繁翻身的過程中,前減震支撐性會有些不足,也可能是賽道能更放開豁,山路場景畢竟沒那么極限。賽道里試了試21款原廠解除限速的Ninjia400,原廠鄧祿普輪胎。650車架在賽道內的極限是要明顯高于400的。

              體驗了一次賽道,再一次深刻感受到捉襟見肘的高轉動力

              體驗了一次賽道,再一次深刻感受到捉襟見肘的高轉動力

              平時市區往返上下班60公里通勤,百公里油耗普遍控制在4.2-4.5L左右,高速一般在4L左右。橫向對比同等動力的水平的中排量,油耗這塊相對比較出色。15L油箱能提供300公里以上的續航,應付北京近郊出行沒什么焦慮。

              能吃92的油,整體使用成本不算高

              能吃92的油,整體使用成本不算高

              改裝

              原車改裝了黑色風擋。其他外觀件我都沒再動,原廠的設計就已經讓我滿意了。

              出于顏值考慮,我后期加裝了夢幻星防摔,實測效果單點防摔效果不咋地,有一次在小區原地倒車,路面不平,沒能支撐住,還把我左側翼子板弄折了一段。

              當時我給心疼壞了,一套側板大概需要2500元子

              當時我給心疼壞了,一套側板大概需要2500元子

              護杠更推薦買STUNTCX,多點支撐,相對保護比較到位。

              2年左右的車齡,輪胎跟鏈條基本到了該替換的時候,本著不將就,你對它好,它就對你好的原則,替換了DID520VX3鍍金鏈條、普利司通S22運動型輪胎。

              偶然在摩托邦洗車,發現他們用的賽領的這款鏈條油,對于DID鏈條有奇效,按照呆子的話說,絲般潤滑。

              輪胎

              輪胎私認為是提升最大,首選改裝的部分。原廠胎多次出現過大扭矩輸出打滑的情況,也出現了膠皮開裂的情況。我冬天不封車,對于輪胎在低溫上的表現要求相對高,換輪胎之前做了很多功課,S22在外媒MOTORRAD評分中斬獲第一,同級別的倍耐力的紅魔2在低溫性能表現不如S22,外加上小時候看F1,對石橋的情結作祟,不到9000公里就更換了。

              直接給出結論:換胎如換車,S22 YYDS,強烈推薦

              換完之后,明顯的感受側傾速度變快,側部支撐力讓你有更多下探的信心。S22對工作溫度要求不高,就可以提供不錯的抓地力。實測北京冬天零下10~14℃的條件下通勤,出門大概5分鐘,大油門的情況下,依然不會出現打滑甩尾的現象。

              在賽道內,只需大概3圈不到,即可到達理想的工作溫度。如下圖所示,我多次蹭到腳踏和靴子尖,輪胎仍留有余地。由于自身技術受限,沒能探到這個輪胎的極限。

              車子賣掉前,輪胎我大概用了不到8000公里,沒感覺有任何衰退。

              賽道表現物有所值

              賽道表現物有所值

              排氣

              由于功課沒做足,購車時候并不知道隨車帶的是國產假天蝎,這事兒給我惡心壞了。也是這個車前世的故事之一。

              天蝎給Ninja650、Z650一共出了兩款全段排氣,鈦合金偏向高轉動力提升,帶回火放炮。碳嘴強調低扭發力,由于回壓包接近原廠,很難放炮。因為國內法規,Ninja650國內版本對比泰版動力略有下調,更換全段排氣恢復69PS,配合天蝎排氣動力加成,大概能有73PS左右。

              正品天蝎排氣,真香

              換到正品,聲音的高檔感油然而生,是一種非常渾厚、細膩的感覺。一下子就覺著這個車完整了。提升動力參數雖然有限(1.8KW、2.8NM),這種提升是每一把油都能明顯感受到的。

              4000轉共振不僅后移到4500轉左右,本身共振的幅度明顯變弱。排除法規的問題,私認為是改裝清單上的必入項目。

              車折騰舒服了,也就到了轉手的時候了

              車折騰舒服了,也就到了轉手的時候了

              命運多舛的前世

              接下來要開始講故事了:學費沒交夠,又被上了一課。

              當時購車的時候,賣家約在了一個麥當勞門口交易。事后知道這是二道販子的典型套路,個人賣家往往約在小區門口交易、試車。車上有很多疑點,從貼紙和后座扶手改裝,判斷上任車主是個愛車之人,而卻沒有USB供電、水箱護網是Z650而非Ninja650,細節疑點比較多,當時買車心切,有些上頭,就沒再在意。

              偶然機會,聯系上了真正的前任車主,恰好他也在找這臺車的下落。這臺車在他手里,出過比較嚴重的追尾事故,他自己骨折+縫了20多針。事故前方四輪全責,保險走車輛報廢,賠付車輛殘值和改裝件費用。

              肇事司機(大概率是保險公司支的招)利用車輛公戶手續上的漏洞(無需車管所進行過戶,誰拿大綠本和行駛證,誰就是車主),這個車被肇事司機以3w元左右賣給了二道販子,修好之后流入市場,趕上我這個心急的韭菜接了盤。

              購車忘了看機動車一致證書,忽略了這個車雖然是19年上牌,但其實是國三排放的車,不過650平臺國三動力稍微強于國四,算是個心理安慰。里外里大概虧了1w左右。

              好在維修基本使用原廠件,算是這幫王八蛋僅存的良心了。

              當時鈦合金天蝎排氣后來也被換成了國產假天蝎

              當時鈦合金天蝎排氣后來也被換成了國產假天蝎

              了解事情經過,我情緒波動倒不是很大,更多是遺憾,遺憾目前后市場的不健全,花更多的錢體驗不到更好的品質、服務。缺少平臺級的服務保障。

              遺憾這個市場的從業者,選擇通過這種下三濫的方式,賺取夸張利潤。

              在此勸誡各位打算換車的朋友不要心急,收二手車本身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緣分。

              賣車&告別

              20年9月購入,21年10月賣出,騎行1.1w公里。讓我對中大排量的玩樂車有了概念,有著符合我錢包的改裝折騰空間。

              發帖的日子距離我賣掉Ninja650,大概也有5個月的時間了,至今仍然很懷念它。作為從小排量進階到中大排量選擇,它很稱職,適應了650動力,再換其他100匹以上馬力的車,適應起來會快很多。

              如果作為日常通勤的代步工具,私認為Ninja650、Z650比KTM 790DUKE在坐姿、油耗、可靠性、維護成本上更有優勢。790勝在駕駛樂趣營造。二手市場2年左右車齡多在6.5w上下成交,性價比很高。

              換掉它,不是它不好,只是我想要更刺激的體驗。

              瑕不掩瑜,除了不夠激情,其他都挺好

              瑕不掩瑜,除了不夠激情,其他都挺好

              五、Triumph 凱旋 Street Triple 765RS

              選車過程

              這次換車預算在10w左右,吸取了不少經驗,把售價9-13w的新車和二手車能試的,都試了個遍,充分感受坐高、重量、騎行感受等。主要換車主要追求在運動性、玩樂性的明顯提升。試過的幾臺車稍微點評下:

              本田CBR650R:這個價格段首選目標車型,本田大法四缸和漆水名聲在外。國內閹割了動力,只有76PS,19、20款更換泰版ECU可恢復到96PS,這倆版本我都充分試駕過。現在還有105匹動力方案,沒體驗過,無評價供參考。

              閹割版在4000轉,車把就開始有比較密集的震動,過了這個區間,就是比較規律和自然的發動機震動了。低扭與Ninja650差不多,拉倒6000轉以上才有明顯的動力涌現,橫向對比后段動力仍然平淡。

              解限很有必要,完全兩個車。滿血版整體動力順暢的多,4000轉共振消失,延遲到6000轉出現,但幅度明顯變小。后段明顯有力,仍然在可控范圍內。整體動力特性仍然是本田一貫的可控,好騎,好上手。

              無論是閹割版還是滿血版,四缸整體運行質感非常的不本田,沒有想象中那么絲滑細膩,甚至可能還沒GSX250震動小。與我理解的本田四缸大相徑庭,大概只有日產版本才是本田核心技術的展現。重心偏前,低速掉頭略費勁。

              CBR600RR(F5)是我夢想之車,可惜國內大茂未引進,小茂價格離譜

              CBR600RR(F5)是我夢想之車,可惜國內大茂未引進,小茂價格離譜

              指針+負顯儀表,yyds

              指針+負顯儀表,yyds

              排氣聲音很本田,原廠排氣過于保守和沉悶,高轉才變得好聽一些,四缸排氣不改,不如推下海。原廠輪胎跟Ninja650一樣,鄧祿普Sportmax Roadsport 2,強烈建議改。

              沒法滿足我對動力的需求,pass。在二手市場,20年上牌的,只需要9w左右即可入手,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帶一根天蝎排氣,適合從400cc排量過渡,沒體驗過中大排量的車友。

              我換車的時候RS660還沒上市交車,這個價格的仿賽可選項只剩下了杜卡迪的翎速939,杜卡迪維修成本和養護費用比較恐怖(單搖臂車型,1w公里大保,5000元),不想讓自己騎車特別有負擔,直接被勸退了。

              單說翎速939仍然是個很好的車,動力、配置都很出色,顏值在這個價格段獨一檔。這個車型不太能大賣的原因,個人分析是消費心理作祟。939尷尬在它是杜卡迪最便宜的跑車(街跑),上面有V2和V4,在玩車圈子里,尤其是豪華品牌,或多或少對于939有一種歧視,覺著939牌面不夠。自尊心作祟,很多人就加錢上了V2。

              單搖臂帥炸,車把相對沒那么戰斗,刷街不算很累

              單搖臂帥炸,車把相對沒那么戰斗,刷街不算很累

              簡單地說,同價位買個Z900RS、XSR900、凱旋765,會認為你懂車,愛駕駛。如果你買個翎速939,很容易被貼上“沒錢“的標簽。

              KTM 790 DUKE:仿賽沒了可選項,便把選車范圍擴大,開始考慮街車了。當時790剛宣布CKD,去金港試駕,790齒比強調扭矩的輸出,上手會感覺不可控的兇猛,超過8000轉動力就顯得一般了。頭一次體驗快排,沒我想象中那么絲滑,還是有明顯段落感,而且是5000轉以上才好用。雙缸發動機運行品質比較一般,震動偏大。車很輕,挪車相對輕松,激烈駕駛的情況下,前減震會顯得不夠用。

              綜合來看,之前進口版賣13w真是沒啥競爭力,恰好890平臺上市,790平臺選擇CKD是銷量的唯一活路了。坐高我只能雙腳尖點地,國產后有低座版,預計更好。

              川崎Z900/Z900RS:21年年底北京川崎優惠政策很猛,Z900給出3年免息,終身免費保養等政策。對比本田650,Z900明顯是運行質感更好的內部車,體現了四缸應該有的細膩感、平順性。畢竟在國外,Z900的確賣的比本田650要貴。排量的優勢體現在低扭,剛上手還會覺著稍稍有點暴躁。重心中心感控制的很好,掉頭輕松。但是在一些側傾和街道稍微激進點駕駛的時候,還是能感受到超過200kg的重量。雖然是電子油門,四缸回油時候仍然會有一定闖動。剎車、減震配置與同級別歐洲車有明顯差距,適合對四缸有情結、對排量有明顯訴求的車友。

              Z900rs試了試,沒有同為日產的XSR900運行質感好,外形也不是我目前歲數能接受的范疇內。

              雅馬哈XSR900:扭矩大師MT09同平臺復古街車,前段扭力爆發非常兇猛,接近公升級的表現,試駕都沒敢上6000轉。日本生產,外觀好看,漆水、做工挑不出毛病,三缸的運行品質非常非常好,好于這個價格段的四缸車。夾油箱設計的不如MT09協調好夾,坐高對于我這個172身高的有點吃力,以及國外已經大改款了,買個舊款多少有點49年入國軍的感覺。

              60周年紀念版畫真是長在我審美點上了

              60周年紀念版畫真是長在我審美點上了

              凱旋 Street Triple 765RS:本身這款車就沒再考慮范圍內,超了些預算。當天試駕完KTM 790順便體驗了下,無論是快排的順暢程度,發動機運轉品質,動力輸出的線性程度,都明顯高于其他運動型街車一個級別,標配Brembro M50卡鉗、歐林斯氣罐后避震,除了IMU欠奉,硬件層面沒任何短板,同級別最高。當時有點欲罷不能了,差點交了定金。

              本身和XSR900糾結了半天,XSR900前減震和剎車皮是首要改裝的重點,原廠配置不太夠用。玩了兩輛日系車,正好換換口味,體驗下歐系的高規格,最終敲定765RS。

              客觀地說,765RS相較765R(落地價格相差2w),RS配置和動力上提升幅度有限,765R在未漲價前(裸車¥106898),的確是更具性價比的選擇,R指針儀表在駕駛樂趣營造上也比RS全彩液晶更激情。選擇RS,更多看重是原廠高配,以及原廠調教的一致性。

              比起日系的扣扣索索,英國佬硬件配置誠意滿滿

              比起日系的扣扣索索,英國佬硬件配置誠意滿滿

              購車

              也可能是學費交夠了,這次購車經歷平淡的多。尤其是自己購車心態上成熟了很多,偶然刷到個車源,車主三輛摩托車,NMAX155、寶馬C650,凱旋765RS,騎不過來,提車7個月只騎了不到1000km,保養維修記錄、全險正常,13.2w成交。這次女朋友在手續和經濟上都給了很大支持,順利上了京B私戶,夫復何求?

              提車當天還真是挺激動的

              提車當天還真是挺激動的

              用車體驗

              一臺披著街車外衣的純種仿賽。純粹的駕駛機器,你想要的激情,它都有。

              這臺車最大的魅力莫過于這顆MOTO2下放的765cc發動機。三缸,12氣門,水冷。MOTO2技術下放,造就這臺車本身帶著明顯的跑車競技風格,運動性格非常鮮明。整體動力輸出非常線性可控,轉速可用范圍非常寬裕。最大扭矩79NM在9350轉出現,最大功率123PS在11750轉出現,升功率表現驚人。意味著一直到接近12000轉仍然可以提供充沛的動力。

              多缸機除了高轉延展性,還帶來了一個好處,全速域震動抑制的都相當不錯,8500轉開始有相對打的震動。如果對比Ninja650、KTM790雙缸機的震動,765RS幾乎可以說是電動車了。

              這顆引擎造提供了非常強大的運動性

              這顆引擎造提供了非常強大的運動性

              整個轉速區域都可以提供非常穩定且持續的扭矩(截圖來自B站up主CD面條的視頻)

              整個轉速區域都可以提供非常穩定且持續的扭矩(截圖來自B站up主CD面條的視頻)

              無論是166kg的干重,前后減震、剎車、輪胎、TC、升降快排等等,一切配置和設計理念無不在追求極致的運動性能。

              凱旋給這款車的定義為,街道到賽道。

              這兩個場景的確是最適合765RS的使用場景,這里說的街道指的是車流最起碼還在動,城市穿梭,非堵車的場景。這個場景765RS的車輕(翻身快),輪胎(傾倒速度快),動力優勢(動力平順,輸出快)在這塊發揮的淋漓盡致??炫诺拇嬖?,讓你可以更加投入到駕駛本身的樂趣。

              堵車場景由于車把過寬,鉆縫的空間不如排量更小、車把寬度小一點的車型,多數情況下只能乖乖排隊。

              賽道場景這塊,原廠配的前后全套Brembro剎車系統(前剎為M50系統,包括直推上泵、鋼喉、剎車皮均為B牌)、預載回彈均可調的減震,倍耐力運動系列紅魔1輪胎,均是符合賽道標準的配置。

              原廠配備的紅魔1,在運動性方面可以給好評。低溫性能弱,冬天不封車的話,建議換掉。

              原廠配備的紅魔1,在運動性方面可以給好評。低溫性能弱,冬天不封車的話,建議換掉。

              電子油門標定的非常完善,常見的多缸機在回油時候出現的遲滯現象被完美解決,油門不會有任何突兀感,非常順滑。開油無延遲,完美匹配駕駛者實際動力請求的意愿。

              快排只體驗過KTM 790和765這兩款車,單說765快排體驗,對轉速要求不是很高,2000轉就可以使用快排。降檔自帶補油,比升檔更平順,升檔在一些轉速和工況下還是能明顯感覺出有微微地頓挫感,接近于無離合換擋的震動。1檔挑2檔,會有明顯段落感,車主手冊建議1升2采取離合操作。在超過8500轉的工況下,偶爾會出現升檔會因為變速箱鎖止保護不能成功升檔的情況。稍微降下轉速或者重新給油,就可以正常升檔了。

              目前騎了3000km不到的樣子,這款車可以說是越騎越喜歡。無論你想要什么樣的激情,什么樣的姿勢,這臺車都可以很好地配合你去完成動作,出色的高轉性能,動力是越給越有,幾乎是最接近賽道性能街車了。

              按照老五的話說,765RS在市區通勤的場景下,是很“憋屈”的。

              “它只想讓你帶它出去玩”

              入冬前跑了次山,比較保守

              入冬前跑了次山,比較保守

              外觀

              青蛙眼的確勸退了很多人

              青蛙眼的確勸退了很多人

              外觀放在最后說,別具一格的青蛙眼爭議蠻大的。在不看實車的情況下,很少有人一眼喜歡這個外觀。而看到實車之后,對于這種突兀感會減弱很多。我個人分析是,180款的后胎、17L大油箱營造出大排量的氣場。歐洲本田一罐優秀的漆水和做工,處處體現高檔感,讓人感覺這是一臺很精致的車,從而忽略了車頭不協調的地方。

              強烈建議各位去試駕,去看看實車,網上照片很難體現出這個車細膩和高檔的特點。

              越看越耐看

              越看越耐看

              民間有改戴通納的套件,可惜無法備案,只能作罷。

              就差套仿賽殼子

              就差套仿賽殼子

              套上殼子協調多了

              套上殼子協調多了

              不足

              油耗偏高:筆者目前單程通勤7-8km,紅綠燈大概6~7個,綜合油耗表現為7.45L/百公里,走高速90-120左右巡航的情況下,綜合油耗為4.6L升百公里。只能加95及以上標號汽油,使用成本偏高。這基本是公升級別油耗了。動力不是白來的。

              液晶儀表UI可選的太少,

              液晶儀表UI可選的太少,

              后視鏡視野過小:因為國內法規的問題,國外采用的手把鏡,到國內調整為戴通納675上面的仿賽鏡子,放在街車把上,視野小,盲區多。后期考慮升級tanax鏡子。

              長途舒適性:長時間的高速是最不適合765RS的使用場景。原廠腳踏位置偏高,屈膝時間較長容易抽筋。原廠腳踏就在排氣上放,沒有調整空間比較遺憾。

              原廠腳踏位置偏高,騎行三角適合175-180cm身高的人

              原廠腳踏位置偏高,騎行三角適合175-180cm身高的人

              離合接合行程偏短:截止發稿前,正好車友群里討論這個話題。起步時,離合稍微松的快一點,很容易熄火。主要是在熱車之后常見。在765車系在算是個通病。

              改裝

              當時選擇RS版本,相當于把硬件和性能改裝費用放在車價上了。性能和外觀基本沒啥可改的空間。上任車主把首批訂車給的代金券換成了胎壓顯示、手把加熱、手把鏡。遺憾不能顯示胎溫。手把加熱很好用,開啟就是三檔,溫度上來比較快,北京-14℃左右,三檔可以保證手掌一直是暖和的,且不至于燙手。手把鏡,考慮其實際安全性,過戶后就沒再安裝。

              金標歐老師,STX40

              金標歐老師,STX40

              本身打算改天蝎排氣,北京暫時沒找到側排改為底排的方案,不想破壞原廠的位置。原廠三缸排氣標志性的電鉆聲音,高轉非常有特點,回火時微微伴有放炮聲音。也就不再琢磨換排氣的事情了。

              很遺憾天蝎沒給765出底排。小眾車型的尷尬。

              很遺憾天蝎沒給765出底排。小眾車型的尷尬。

              六、挖坑

              到這里,我這2年的騎行故事就告一段落了。寫這篇的文章的目的,除了記錄生活,更多是希望對一些摩友、愛好者,準備入坑的朋友有些幫助,不希望大家重復交我交過得學費。

              之后打算做一些輪胎和二手市場的一些內容,算是給自己挖個坑。

              以騎士網的簽名當做結語吧:

              摩托車對我來說已經不單單是一個交通工具了,還是心靈的玩具!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

              相關話題

              • 螞蟻莊園今日問答:空曠的地面上和高樓之間一般哪里的風更大
              • 7月12日螞蟻莊園每日答案小雞寶寶問題 手機防偷窺膜可以保護屏幕隱私它的原理跟什么很像
              • 手機防偷窺膜可以保護屏幕隱私它的原理跟什么很像 7月12日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最新
              • 手機防偷窺膜可以保護屏幕隱私它的原理跟什么很像 1、放大鏡2、百葉窗
              • 奶茶店給抗洪戰士送爆米花 網友:生活不難 有你就甜
              • 馬斯克身家超越巴菲特 馬斯克目前是全球第七大富豪
              • 支付寶小雞寶寶考考你今日問答:空曠的地面上和高樓之間一般哪里的風更大
              • 常進行以下哪種活動手部皮膚容易變黑 7月12日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最新
              • 螞蟻莊園今天小雞考你問答 安全出口標志上小綠人其實也有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嗎
              • 7月12日螞蟻莊園每日答案小雞寶寶問題 常進行以下哪種活動手部皮膚容易變黑
              • 常進行以下哪種活動手部皮膚容易變黑1、手洗衣服2、做美甲
              • 安全出口標志上小綠人其實也有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嗎 1、皮特托先生 2、面包超人
              • 安全出口標志上小綠人其實也有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嗎 7月11日螞蟻莊園今日問答
              • 河南通報幼師發親吻男童視頻事件 該幼兒園己將涉事幼師文某某予以辭退目前縣教育部門已責令該幼兒園停業整
              • 安全出口標志上小綠人其實也有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嗎
              • 7月11日螞蟻莊園小雞寶寶問題 安全出口標志上小綠人其實也有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嗎
              • 云南紅河州綠春縣發生4.4級地震 震中5公里范圍內平均海拔約1566米。
              • 茶企3000噸茶葉被泡老板痛哭 損失金額達到9000萬元
              • 馬爾代夫將向國際旅客開放 從8月1日起居住島嶼上的民宿和酒店將正式開放
              • 螞蟻莊園今日問答:將買來的鮮花插在可樂中能延長花期嗎

              熱門推薦

              • “純血鴻蒙”要來了!華為正式官宣,與盤古大模型5.0一同亮相!
              • 小米手環 9 即將上市發布!
              • 華為P70發售“蓄勢待發”,旗艦店:能留下電話等通知!
              • 真我GT Neo6 SE首發6000nit無雙屏,綜合功耗更低,首銷1699元起!
              • 京東支付與銀聯國際達成合作,實現跨境便利支付!
              • iOS 17.5測試版上線:iPhone用戶可從網站側載App,與安卓相似!
              • vivo X Fold3 系列折疊屏或將支持5.5G,4月或將開啟OTA 推送!
              • 京東汽車和小米汽車或聯手深度合作!
              • 微軟發布首批AI電腦,配專用Copilot按鈕!
              • 美團成立平臺產品部,整合本地商業多項任務!
              • 代號“橄欖石”,小米 Redmi Note 13 Turbo 手機新曝光!
              • 華為P70系列發布延期?爆料芯片有變化!
              • 農業銀行申請云計算任務調度專利,極大提高云計算任務處理效率!
              • 榮耀將推出首款小折疊手機:給三星和蘋果一點點震撼!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走進高校專業課,極大提高備課效率!
              • 騰訊公司申請區塊鏈數據處理專利,實現快速完成相同業務數據的數據交換功能!
              • 消息稱谷歌將把Bard 更名為 Gemini,并退出獨立的應用!
              • 小米 14 Ultra 手機跑分成績單曝光!
              • 谷歌瀏覽器將基于AI功能進行升級,計劃2月上線寫作助手!
              • 亞馬遜AWS將投資150億美元擴大日本云計算業務,滿足客戶需求!

              劉夕

              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劉夕”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

              關注排行榜

              1. 1“純血鴻蒙”要來了!華為正式官宣,與盤古大模型5.0一同亮相!
              2. 2小米手環 9 即將上市發布!
              3. 3華為P70發售“蓄勢待發”,旗艦店:能留下電話等通知!
              4. 4真我GT Neo6 SE首發6000nit無雙屏,綜合功耗更低,首銷1699元起!
              5. 5京東支付與銀聯國際達成合作,實現跨境便利支付!
              6. 6iOS 17.5測試版上線:iPhone用戶可從網站側載App,與安卓相似!
              7. 7vivo X Fold3 系列折疊屏或將支持5.5G,4月或將開啟OTA 推送!
              8. 8京東汽車和小米汽車或聯手深度合作!
              9. 9微軟發布首批AI電腦,配專用Copilot按鈕!
              10. 10美團成立平臺產品部,整合本地商業多項任務!

              編輯精選

              Copyright ?2009-2022 KeJiT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经典香港**毛片免费看_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_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_国产小视频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