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整點科普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推動人們的生活不斷向前發展,例如掃地機器人、智能語音機器人的出現,讓很多人,特別是家庭主婦們解放了雙手。而在機器人研究方面,美國和日本的技術一直備受矚目,尤其在仿真機器人這方面。日本研發“妻子”機器人,除了生孩
文|整點科普
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推動人們的生活不斷向前發展,例如掃地機器人、智能語音機器人的出現,讓很多人,特別是家庭主婦們解放了雙手。
而在機器人研究方面,美國和日本的技術一直備受矚目,尤其在仿真機器人這方面。
日本研發“妻子”機器人,除了生孩子什么都能做?別被騙了
網上一直有一個說法:
日本研發出了一款“妻子”機器人,長相清秀、身材妖嬈,表情不僅和真人一模一樣,還能和人進行對話交流。
一些媒體甚至夸張表示,這款機器人除了生孩子外什么都能做,具備一個“妻子”或者女朋友的一切特性,能夠掃地做飯、陪丈夫跳舞、運動等。
也就是說,除了特定的命令程序之外,它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自行溝通,例如主人不開心時陪玩,主人失眠時哄睡等等。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它能夠正常進行溝通的前提下。
因此,即便售價高達10萬,上線后一小時內就被賣空了,特別受宅男追捧。
仔細想一想,不需要彩禮,不需要房車,就能夠“娶”回一個和老婆具有同等作用的機器人,怎么想都不虧。
但是,如果仔細看過日本關于這個機器人的介紹,就會明白,以上的報道都是夸大其詞的,不要被騙交智商稅了!
日本的確研發了一款“美女”機器人,堪稱是世界上最漂亮、最逼真的美女機器人,但它的設計初衷并非是成為一個“妻子”或“女朋友”,在它的設定程序中,甚至連普通的家務活都沒辦法完成。
那么,這款美女機器人為何售價這么昂貴?它的設計目的到底是什么?
智能機器人ERICA
日本研發的這款機器人名叫“ERICA”,日文名叫“エリカ”,是由日本機器人之父石黑浩先生團隊研發的。
Erica的程序設定是一名永遠23歲的年輕女性,她的長相是根據日本多名美女的臉部結構合成的,身高169cm,胸圍84cm,肩寬36cm。
它擁有人類的正常體溫,由于使用的是先進的仿真材料,它的手感摸起來就像真人。
和別的機器人不同,Erica的語音交互系統更為強大,她的主語是日語,同時具備一定的英文溝通能力。
Erica的聲音是由聲優進行錄制,隨后用電腦進行調音成的專屬生育,聽起來甜美又真實。
由于體內安裝了紅外線人體追蹤和自然生成的技術,她能夠通過自動識別聲源位置來調整頭部朝向進行溝通,能夠就一些問題進行簡單的交談或解答。
也就是說,她是一款智能交互型機器人,不是給人掃地做飯的。
而她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根據所要表達的或者聽到的內容適當地做出一些開心、憤怒、難過等表情,她的鼻子、嘴巴、眼睛等五官很靈活。
她曾經在電影中飾演一個機器人,也播報過天氣預報,甚至還參加了日本的綜藝節目。
有趣的是,Erica在一個短片中問了以個令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議的問題:我在想,你和我之間有什么不同?
一個人問這樣的問題很正常,但一個機器人問這種問題,就有些細思極恐了。假如機器人具備思考能力,人類又該如何自處?
不過,這也有可能是她的程序中設定了這樣的問題,不必驚慌。
由于技術限制,她的自由度僅為19%,根本就站不起來,再加上手部的設定不足,沒有辦法自由活動,就更不用說做飯、跳舞了。
所以,Erica不是一個伴侶型機器人,再加上技術的成本很高,功能越多價格就越貴,連最低配的都在60萬人民幣以上,很少有普通人能夠買得起,1小時內賣光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過,對于很多人來說,“妻子機器人”的設定仍充滿很大的誘惑,畢竟現在找一個合適的人結婚,比娶一個能言聽計從的“妻子機器人”更難。
所以,不乏有人選擇后者。
日本男子迎娶“機器人老婆”
日本知名互聯網信息機構 DIP就“與 AI 人工智能戀愛”的問題,以日本 15-26 歲區間的 5003 名女性、2283 名男性為樣本展開調查,并將調查結果公布在《日本經濟新聞》上。
結果顯示,這些年輕男性中,有超過60%的人愿意于AI談戀愛。
一名35歲的日本男子在和初音未來“同居”了一段時間后,決定迎娶她。
初音未來只是一款虛擬機器人,他可以利用 Gatebox (家用智能全息機器人)通過語音輸入的方式和全息影像溝通交流。
據了解,這名男子因為在職場上受女性排擠而對女性產生恐懼,初音美妙的歌聲激勵了他,所以,他決定迎娶初音。
無獨有偶,杭州的一位工程師也迎娶了一個“機器人老婆”,她叫瑩瑩。
瑩瑩是他本人經營的公司研發出來的美女機器人,除了有特殊的情感外,也和他受情傷的經歷有關,所以在親友的見證下,采用古代的禮儀迎娶了瑩瑩。
科技的進步,總是帶來許多難以言明的現象,作為外人,也只能給予尊重。
不過現在很多國家都具備足夠的技術設計出美女機器人了,我國就設計出了“佳佳”。
佳佳是第三代交互機器人,她比Erica更逼真,長相具有中國美,表達能力也比Erica更強,詞匯量更豐富。
雖然仍存在一些bug,但隨著技術的進步,相信未來的機器人功能會越來越多,能夠為人類提供更多便利。
何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