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11年張藝謀斥巨資6個億拍攝出了零差評的電影,金陵十三釵,上映后,有人說面對南京說哭或者感動都太廉價了,而金陵十三釵就是其中的一員。我們沒有任何的資格說去原諒日本人對我們的所作所為,因為那個可怕的時代我們未曾經歷,我們更沒有資質去評判為
2011年張藝謀斥巨資6個億拍攝出了零差評的電影,金陵十三釵,上映后,有人說面對南京說哭或者感動都太廉價了,而金陵十三釵就是其中的一員。
我們沒有任何的資格說去原諒日本人對我們的所作所為,因為那個可怕的時代我們未曾經歷,我們更沒有資質去評判為這個時代所付出所有人,因為我們沒有資格。
秦淮河畔今猶在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下南京,漫天的大霧中,一只僅余十幾個人的中國小分隊邊走邊藏邊打著殊死抵抗,卻看到跑來了一群教會的女學生,她們還那面年輕的面孔,害怕的嘶吼著,而日軍卻在后面獰笑不緊不慢的追趕著,這群女學生仿佛已成為了他們的囊中之物。
由佟大為扮演的隊長立刻決定要救下她們,但整個教導隊就剩下十幾個兄弟了,已經有那么多的隊友已經犧牲生命只為了讓他們出城,而他們一路的隱忍,再一步就可以出城了,在自我生命與保護生命的過程中,0.1秒的決定了,打,一個字說出來我國軍人的血氣方剛。
有大義的突出,有小情的演繹,有辛酸的無奈,有悲哀的無力,有憤怒的情緒,有歡欣的不舍,更有絕望中的希望。
慌忙中,一個學生的摔倒掉隊,眼見日軍就要追了上來,一顆子彈正中這個日軍的眉心,女學生被解救的過程中還奔跑著丟掉了一只鞋。而小分隊的撤離也遇到了困難,日軍的TK突然的襲來將小分隊打的措手不及,隊友為了保留小隊僅有的主力隊長,使用人肉的向前沖,不幸的一條條生命葬送在了這次救人的戰役中,只剩下的隊長扛著身邊的孩子向教堂跑去,跑回教堂的她們還遇到了來收斂神父遺體的約翰。守在教堂的喬治希望可以將卡車修好到這些女學生出城,但沒有金錢是不可以的。
對于這部影片又是哭,又是罵,又是心疼,又是感恩,豆蔻的年華經歷著著輩子都無法忘記的瞬間,或許更是她們的不幸吧。
不見當年十三釵
這是女主的出現也是為了躲避日軍的追捕,秦淮女的出現以玉墨為首將不講道理為了生活而強行進入教堂的細節體現的凌厲精致,有她們的存在,就有了鶯鶯燕燕的歌聲,而這些行為又讓學生們那么的不屑一顧,又那么的十分不齒。
一個軍人對生命的敬畏,我們無法用過多的言語來訴說,隊長將孩子帶入教堂,家人都已死于戰亂,已受傷的隊長無法在照顧這個孩子,他將這個撿來的還是托付給了這些秦淮女。
即使已經受傷,即使只剩自己一個可以出城走掉,但依舊將他人的生命放在了首位,默默地駐守在離教堂不遠的地方,守護著她們。
受著高等素質的女學生們很看不起這些秦淮女,不許她們公用衛生間,雙方因為這些小事而爭執甚至扭打在一起,一記穿越教堂玻璃的子彈直直的擊中一學生。
沒有進入地窖的女學生們被日軍發現,吼叫、撕扯、哭泣各種聲音遍布了整個教堂的角落,這樣的行為充斥了身為美國人的約翰,他無法看下去的行為,想要扮演著假神父的身份將日軍勸退,但已獸心大發的日軍不管不顧的將他打暈,默默守護在外的隊長聽到了混亂尖銳的喊叫聲中,布置著簡單的陷阱并擊中一名日軍,無法將這些女人的生命孤擲一擲,更無法看到女學生們慘遭凌辱,他將自己身上綁上了ZD,以自己的身體為牽引引爆了手中的手榴彈,用自己的生命和他們同歸于盡。
在戰爭面前,生命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堪一擊,那么的脆弱,那么的柔弱。卻依舊有美好的存在,有燃起希望的火光。
面對所有維護秦淮女的她們,秦淮女們深感愧疚,看到為保護她們的隊長而身亡,看到不愿意連累她們的學生,穿著衣衫襤樓的衣服回到地窖時,她們動容了,都是人,都是有感情的存在,道歉的話語很誠懇的表達而出。
為了給快要死亡的孩子彈奏一曲,為了取回自己心愛的耳墜兩個人回到了最初的地方,但不幸的是噩耗也總是出現在美好的縫隙中,她們遇到了兇殘無比的日本人,受到囑托前去尋人的約翰,只看到了她們慘不忍睹的模樣,早已死去。
其中一名學生書娟的父親為他們帶來了修車的工具,還有拿所有的家產換來的通行證,將自己最好的女兒也托付給了約翰,他很明白自己的處境,無法帶著女兒離開。
日軍如約而至的到來教堂聽著女孩們唱歌,并將請柬交到神父的手中邀請學生們去參加日軍的慶功宴并在會上唱歌助興,約翰很清楚日軍的真實想法是什么,所以他很果斷的拒絕著,婉言謝絕著,但日軍認定的事情又怎會因為拒絕而放棄呢,將唱歌的人數清單著,不予許落下一人,言明第二天會來接她們。
家國不易,婦女不嬌
不想讓自己有悲慘的遭遇,女學生們集團爬上了教堂的頂層,準備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即使死亡也不會讓日軍得逞,玉墨帶頭說要替她們頂包去唱歌,去做一件頂天立地的大事,所有的人都在為第二天緊張的準備著,因為衣服的大小不合而修改著,重新制作著,將她們引以為傲的長發減去,變回了少年的模樣,兩撥原本水火不相容的人此刻冰釋前嫌著,一起享受著最美好的時光。
第二天的到來她們都準備著,有去唱歌的,有準備出城的,秦淮女們上車的眼神,含著淚光的模樣,深深地刻畫在了所有人的心中,而學生們的順利出城也帶給了影片最后的人性。
開放性的結局也帶著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無限的可能性,也許她們只是去了唱歌然后就回到了教堂,也許她們在路途中被救出,也許她們早已被凌辱而亡,也許她們最后還活著,也許。。。
沒有人知道她們的名字,沒有人知道她們的過往,只是所有的人都只知道她們是秦淮女,所謂的以命換命到底值不值得?
沒有人愿意去做秦淮女,她們更多的是迫于生活的無奈而放棄了自己的未來,放棄了光明的存在,或許女學生是她們羨慕的所在吧,所以甘愿犧牲自己讓學生們可以帶著希望,帶著夢想好好的活著。
其實沒有所謂的值不值得,有的也只有悔與不悔,如果這樣的選擇再來一次,她們也會有同樣的選擇,她們很明白去的結果是設什么,所以從踏上車的那一刻,就沒有想過要活著回來。她們是英雄,是拯救了28萬國人的英雄。
商女亦知亡國恨,隔江猶唱秦淮景。
王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