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沙棘今天依農和大家聊一聊“第三代”水果先來看關于水果的一組數據,當前我國水果的總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沙棘
今天依農和大家聊一聊“第三代”水果
先來看關于水果的一組數據,當前我國水果的總栽培面積高達 畝,水果年總產量在 左右,水果每年的人均消費量在左右,加之水果種類繁多,果品貨架琳瑯滿目,成就我國的水果生產大國、消費大國的身份地位。
不過早些年,各類水果之中,柑橘、蘋果、葡萄、香蕉等大宗果品,不論是在種植還是在消費上,都占據了絕大部分的位置。
這與當時我國果品消費市場對水果種類增量需求的日益顯著相悖。
因此大多數農業人開始從增加水果單品種間品種數量上下功夫,以葡萄為例,當前品種已多到即便是轉搞葡萄的農業專家,也難以把葡萄品種認全。
還有一部分農業人,為增加水果品類,在二十一世紀初期提出了發展“第三代”水果這么一個概念。相比于提高種間品種數量,理論上講它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這么一個過程,之于水果產業的發展更具歷史意義。
但就當前“第三代”水果的現狀來看,好像是“玩砸了”,第三代水果之中很多都曾經有過輝煌時刻,比如覆盆子、沙棘、醋栗等均有過超百元一斤的市場售價,可無奈大多高開低走,甚至有些直接就無人問津賣不動了。什么原因呢?接下來咱詳細的聊一下。
什么是“第三代”水果
既然提到了第三代水果,那水果指定還有“第一代”和“第二代”,簡單的給不了解的朋友介紹一下,第一代水果是指那些起源、人為栽培時間較早,當前種植規模較大的水果,比如說蘋果、葡萄等;第二代水果指的是近百年來才開始人為栽培種植的水果,比如說獼猴桃、草莓等;我們今天要聊的第三代水果指得則多是,生于山間鄉野的小野果,早些年未被開發利用(注意一點這里指得是人為種植時間短,絕不意味著品種起源時間短)比如說本文標題中的沙棘、覆盆子、醋栗,還包括刺梨、酸棗、樹莓、桑葚等等。
依農相信,有農村生活經歷的朋友,對第三代水果中的一些果子不會陌生,早些年它們滿山遍野都是,隨手采來食之。之所以搖身一變成了第三代水果,多是因為消費者水果消費觀念的轉變,因第三代水果生于山間鄉野,被冠以了天然無污染;又因其營養豐富,“維V之王”、“健康之果”、“天然阿司匹林”的名號比比皆是。發展者認為僅此兩點,就足以讓消費者傾囊。雖然它們“百元一斤”時,淪落到“賣不動”時,均有朋友認為它們稱不上商品果,但的確有消費者樂意買單。
“高開低走”的第三代水果
不論從種植生產的積極性還是從市場售價來看,第三代水果的發展大多是“高開低走”,第三代水果種類太多(甚至當前有些野果仍還在成為第三代水果的路上),很難一一說清,因此聊“高開低走”,依農給大家舉沙棘、覆盆子、醋栗這三個大家熟知并具有代表性的水果聊一聊。
依農所舉的三個例子,沙棘可能是當前“混”的最好的一個,但是相對于其“輝煌期”來說,當前的市場售價下降也較為明顯。而后兩者覆盆子和醋栗的種植發展,則是實實在在的高開低走,其中覆盆子在14年時,采摘價格高達百元一斤(鮮果,依農一從事農業的安徽朋友覆盆子果園的售價),但是在去年鮮果的價格直接落到了1元左右,不少從事覆盆子種植的果農直接把樹拋了。提起醋栗大家可能不大了解,不過醋之中黑色品種有一個較為響亮的名字——黑加侖。當然這個聲名遠播的名字也讓黑醋栗很尷尬,因為大多數消費者認為“黑加侖”是葡萄干。早期醋栗的價格在20——30元每斤左右,但近兩年的價格則跌到了幾塊錢一斤,并且還賣不動。
第三代水果是被農業人寄予厚望的,高開低走的發展讓農業人很難接受,價格暴跌、發展舉步維艱的原因在哪呢?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下。
第三代水果的為何價格暴跌、發展舉步維艱
一、盲目的擴張種植導致市場售價的暴跌
在我國,不少從事種植生產的農業人都有這么一個習慣,那就是在發展種植一個新興農產時特別的盲目,眼睛只能看到“百元一斤”、“好種耐活”、“廣闊前景”等品種的利好信息,于是乎是懂非懂開始發展種植。我們要知道不只是農業種植,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一個度。舉個極端的例子,全中國若就有百畝覆盆子的種植基地,莫說是百元一斤,在消費者獵奇、獵稀心理的存在下,運營的好千元一斤也能銷售一空。但是千畝、萬畝之后,結果如何要看的就是市場需求量了。
第三代水果的發展時間不長,并未被大多數消費者認可和接受,在當前水果市場,是極為小眾的水果產品。從事種植生產的農民朋友,看著利好信息,暢想著美好未來,就開始盲目發展種植了(當然這其中包括不良苗商的忽悠)。第三代水果的種植規模越來越大,導致市場不能容納,價格暴跌是必然的事情。
二、獨特的口感限制了消費受眾
第三代水果真的好吃嗎?
當然關于“好吃”這個概念,千人百味,不會有一個具體的衡量標尺,比如說榴蓮有人愛的深沉,也有人恨得牙癢。但是對于第三代水果來說,百千年仍存在于山間鄉野,可能真的說明它們沒有那么好吃或者用一句更為客觀的話來說:“第三代水果大多口感獨特”,也因此未像蘋果、葡萄(早期這些大宗水果不也源自山間鄉野嘛)那樣滿足古人的口感,才一直被滯留在山間鄉野。
確實依農前文提到第三代水果主打的是“健康”,但是又有哪種水果不健康呢?再健康它也得“好吃”,因為吃水果只為“健康”不顧“口感”的消費受眾還是太少,支撐不起第三代水果的快速發展。
三、作為鮮果銷售貯運問題難解決
第三代水果,諸如覆盆子、沙棘、醋栗等,大多數為漿果,它們的儲存時間非常短,以覆盆子為例,覆盆子成熟后采收后,鮮果貨架期僅有一天的時間,超過一天輕則影響其口感重則變質腐爛。而且漿果很“脆弱”碰不得,即便采取了較好的保鮮措施,現有農業保鮮技術下確實也能延長2—3天的保鮮期,但是因為它們“碰不得”,運輸就會成為一個難題。
第三代水果貨架期短、易損、運輸困難等特征,限制了它銷售半徑,因此很難只做鮮果銷售的話,很難進行規?;姆N植,依農相信,當前不少規?;N植覆盆子、醋栗的農民朋友對此都深有體會。
四、加工及后續產業鏈不夠完善
有的朋友會說不做鮮果,做加工?。〈_實是這樣,但是一個客觀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我國農產品加工及其后續產業鏈,說輕了是“不夠完善”,說重了農產品加工業是當前限制我國農業發展的一大短板。
從前文我們可以了解到,第三代水果是非常適合加工后進入農產品消費市場的,但很無奈這是“短板”。因此短板不除,短時間內第三代水果的發展只能舉步維艱。
寫在最后,第三代水果仍有生機
第三代水果就這么“涼”了嗎?依農認為不會,并且依農相信其中絕大部分水果仍有發展生機,因為市場需求一直在,農產品加工及其后續產業鏈在不斷完善。最后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依農在本文舉的三個例子中,沙棘或多或少顯得有些突兀,因為它的處境要比覆盆子和醋栗好上很多。其實這就是依農所講的“生機”所在,依農認為當前的沙棘正往一條正確的路上發展。所謂“正確的路”是什么呢?不是說覆盆子、醋栗按照沙棘的發展路走就可以了,而是說結合第三代水果的個體特征,進行差異化的發展,具有差異化的正確路或就是生機。
#谷豐計劃#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農村生活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贊@依農看天下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贅述不詳,歡迎探討!
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