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保險行業迎來新的挑戰,超過130萬名保險從業者宣布退出,退保人數也在持續增加,行業內五大代表企業市值達到2.82萬億元,但其內部的代理人規模卻在逐漸縮小,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超130萬保險從業者退出保險業務雖不是支柱型產業,但它
保險行業迎來新的挑戰,超過130萬名保險從業者宣布退出,退保人數也在持續增加,行業內五大代表企業市值達到2.82萬億元,但其內部的代理人規模卻在逐漸縮小,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超130萬保險從業者退出
保險業務雖不是支柱型產業,但它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的保險業務主要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后興起的,如今發展也有三十多年了,其行業規模不斷壯大。
在2020年,中國的保險業務所收的保費為4.53萬億元,其中壽險達到了2.85萬億元,負責的資產總規模達到了23.3萬億元,在十年的時間里,其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0.3%。
但隨著行業規模的不斷壯大,其中的許多問題也隨之暴露,時過境遷,越來越多的保險從業者選擇轉業,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退保。
在2020年,中國境內一共有130多萬名保險從業者選擇離開,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離崗的人群中,他們大部分都是保險公司的中層工作者,他們的離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保險行業內的諸多弊端。
現階段,隨著保險企業數量的增加,此前一家獨大的局面就此消失,市場競爭力在逐漸增強,在2000年,國內的保險機構還僅有33家,到了2019年,則增長到了235家。
規模的壯大也意味著個人的保險業務辦理難度隨之增加,其中較大規模的保險公司內部要求高,從業的門檻也越來越高,如果代理人想要從中獲得更多的收入,就必須拉攏客戶來達成保單業務。
但隨著市場競爭態勢的增強,他們只能靠身邊的親朋好友來簽署保險業務,完成相應的業績,當行業內出現此類情況時,那工作難度也會越來越大,所以就出現大量人選擇轉業的情況。
退保人數持續增長
針對保險行業,離開的不僅僅是代理人,大量的投保人也在持續退保,從2021年之后,全國范圍內的退保人數在不斷增加,雖然不可否認在疫情期間,保險對于民眾而言,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正是有了它的存在,才使得普通民眾即便遇到危機狀況,也可以盡可能地保全個人資產。
但如今卻出現了退保熱,這也與疫情有一定的關系。在疫情的突襲下,普通民眾的收入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其可支配收入逐漸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的他們都會選擇以維持基本生活為重點。
況且在保險產業中,如果投保人想要獲得更大幾率的賠付,那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資產,這也給普通民眾帶來了不小的資金壓力。
退保人數的增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因為保險代理人的離開。保險代理人多多少少與投保人都有一定的關系,當該紐帶發生斷裂時,投保人再次續約的概率也會隨之降低。
五巨頭市值2.82萬億,四家代理人流失60萬
而國內五大代表性的保險公司,其發展情況也未達到預期效果,這五大保險公司分別是中國平安、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以及中國人保。
在除去中國人保的情況下,其余四家保險公司在2020年一共流失了60萬名代理人,其代理人的人均保費情況也不容樂觀,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以中國平安為例,其代理人每個月平均的保費收入下降了883元,下降的幅度超過了16%。
在2020年,五大保險公司的總市值雖然達到了2.82萬億元,但其中不同保險公司的情況大不相同,中國平安成為新起之秀,其市值在十三年的時間里,翻了一倍,中國人壽則從1.49億元下降到了7500億元。
在2020年,五大保險公司在保費收入方面也并沒有突出的表現。其的總保費收入達到了1.59億元,與2019年相比只增長了3%,在疫情以及退保人、代理人離開的情況下,其市場占比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在2005年,五大保險公司壽險業務市場占比達到了83%,到了2020年,該數值下降到了56%。
何夕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