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種的銀杏怎么賣不出去?”“銀杏樹明明經濟及景觀效果都很好為何現在價格這么低?”“銀杏價格還會迎來春天嗎?需要多久呢?還具有發展前景嗎?”最近在后臺收到了許多關于銀杏的留言,提問。銀杏從幾年前火遍全國各地,價格一路飆升,到現在問價者寥寥,
“我種的銀杏怎么賣不出去?”
“銀杏樹明明經濟及景觀效果都很好為何現在價格這么低?”
“銀杏價格還會迎來春天嗎?需要多久呢?還具有發展前景嗎?”
最近在后臺收到了許多關于銀杏的留言,提問。銀杏從幾年前火遍全國各地,價格一路飆升,到現在問價者寥寥,價格一年三降且還未見回升空間。銀杏價格前后落差之大,自然會讓種植者為種植前景擔憂。今天,我們就對銀杏進行一次具體分析,很多類似樹種也可參照這種分析模式。
相信每個種植者在提到銀杏時,都會稱贊幾分。同時相信就算是銀杏價格低谷的現在,大部分人仍會將其劃入高端苗木的范圍,至于原因,只在于銀杏各方面條件都太好了!
作為綠化樹,首先,國家保護植物、中國特有、遠古遺留的植物,這一個個標簽可都價值不菲。同時筆直的樹干,錐形的樹形,形狀獨特的葉片都讓銀杏樹具有很強的辨識性。就算是對植物沒有一點了解的人,在見過銀杏樹葉后也能一眼認出銀杏樹。這也就代表了銀杏樹的景觀效果無可替代,其獨特的葉型,秋季金黃的葉色是其它樹種難以替代的。
在兼具了文化底蘊及景觀價值后,銀杏還具有接地氣的經濟價值:葉片、白果均可入藥,白果可提取出具有“液體黃金”的銀杏油,葉片也能提取用作許多藥物的原料。
總的來說,銀杏是一個珍貴、景觀價值高、經濟價值高、文化底蘊深厚、識別度高的鄉土、彩葉樹種。看著這一連串的形容詞就可預見其價值之高,成為價格神話也在情理之中。
總的來說,銀杏樹價格低迷的原因還是人為因素占比較多:
1. 跟風種植、大規模擴建讓銀杏泛濫成災。銀杏種植面積在這幾年到底擴種了多少,這么說吧,在十年前,銀杏還被認作為瀕危植物,十年后的今天,你會發現幾乎每個城市都有銀杏打卡地,許多校園小區也都可以見到銀杏的身影。銀杏之鄉也變得越來越多。一個樹種只要種的多了,它的選擇也就多了,經濟價值也就會下降。
2. 產地競爭激烈,供求分布不平衡。現在銀杏的主產地為山東、江蘇一帶,目前市場上80-90%的銀杏皆產出于這兩地。一開始,各地都有種植者想分一杯羹,然而由于山東、江蘇銀杏產業鏈成熟較早,且種植面積供苗量擴展迅速,銀杏試培育的成本又比較高,于是各地在價格戰中敗下陣來,江蘇、山東銀杏兩足鼎立。四川、湖南等一眾南方地區要想購買銀杏都會選擇路程較遠的山東江蘇。但是苗木在長途運輸時,本身便易于受損,這就導致樹木成活率低,而銀杏“活三年,不算活;死三年,不算死”的特性又拉長了確認銀杏存活的周期。故而這種畸形的供求分布導致許多遠途采購方放棄銀杏種植選用其它樹種替代。
3. 深加工困難,經濟效益開始下降。以前銀杏果可以賣到30-50元/斤的價格,而現在10元/斤已經算是高價了,再加上越來越高的人工費,許多之前種植銀杏果的都已經放棄這項收入,出現白果落地無人拾的局面。究其原因,并不是銀杏的藥用價值不高了:白果加工物在市場上的用途仍然廣泛。而是深加工企業不足,難以消耗現有產量。
真金不怕火煉,銀杏作為一個優秀樹種,其本身的高價值沒有人會質疑。它具備高價苗木的特征擁有高價苗木的實力。銀杏種植者要想破局渡過寒冬,首先需要的便是淘汰一批人,一批盲目種植而未從種植中思考成長的人。現在供應量太多,不解決供求關系,價格永遠都會是個難題。其次需要提高服務,山東、江蘇兩大產地已經形成,再想讓分配平衡是非常困難的。因而銀杏種植者可以提高種植技術,提高遠途移栽的成活率,如果有實力,可以與買方簽訂養護協議,保證售后服務,有針對地激起采購商的購苗意向。最后便是需要借助政府的幫助,加大對銀杏深加工技術的研發,完善加工產業鏈,進一步加強對銀杏的宣傳,讓人們都真正的意識到銀杏的價值。
不論銀杏價格如何,其本身價值都不會改變。價值決定價格,現下銀杏價格的低迷正是由于人們對銀杏價值的認知已出現偏差。但偏差只是暫時的,就像近幾年許多淡出視線的鄉土樹種又被人們提起,銀杏也將如此。當然,如果現下銀杏產業不作出一些改變,轉變思路,這個回漲周期是多少沒有人會知道。
陳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