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釣界常見一種說法,就是把“餌料加粘、配合拉絲粉、增加餌料持鉤性”混為一談……其實,這是值得商榷的,甚至許多時候是不能混淆,否則弊端多多的。而且,這些狀態和方式,直接帶來的就是餌料密度、“霧化”、含水量、粘度等區別,是直接關系到我們餌料配方有
釣界常見一種說法,就是把“餌料加粘、配合拉絲粉、增加餌料持鉤性”混為一談……其實,這是值得商榷的,甚至許多時候是不能混淆,否則弊端多多的。而且,這些狀態和方式,直接帶來的就是餌料密度、“霧化”、含水量、粘度等區別,是直接關系到我們餌料配方有效性和實際垂釣效果的。本文將通過分別的解析,給大家呈現這些方面的不同,有效解決下列問題: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餌料加粘
在我們實際釣魚中,“加粘”餌料是很常用的一個做法,分為手法加粘和配合加粘兩類。手法加粘,一般通過打制餌料(包括粉碎),減小顆粒粒徑和增加分子間隙、附著力來達到增粘的效果。而配合加粘,是通過添加增粘劑達到餌料加粘的效果,比如,大家常用的膨化玉米粘粉、寒梅粉(改性淀粉)、感嘆類(改性馬鈴薯粉)、膠類、甚至糖類等,餌料加粘具有以下作用:
餌料添加“拉絲粉”不等于增粘餌料
常見許多釣友,一說到“加粘”餌料,反而首先想到了添加拉絲粉(谷朊粉),其實這個問題達奇提醒過10多年了,拉絲粉不是粘粉,加入拉絲粉的餌料,不具有實際增粘的效果,反而許多時候還會明顯增加餌料的“霧化”和蓬松。
這緣由,谷朊粉主要是同成分相互作用出現的“拉絲”,反而對其它物料的粘結程度很有限,而且餌料中的拉絲粉是網狀的存在和結構,更等于除了相互的粘結,對其它物料只有“捆綁”而沒有加粘效果。帶有拉絲粉成分的餌料,水中隨著其它物料的“霧化”、掉出、膨脹、散落,餌團反而是蓬松的,密度反而是很低的——由此,加拉絲粉,并沒有增粘餌料的本質效果。
由此,反而在使用一些過粘、過硬餌料的時候,適當的添加一些拉絲粉,會起到降低餌團粘度、增加餌團溶散的效果。舉例,一款自制純的小麥胚芽餌料,加水后是很黏的一團,不僅密度大、霧化低、水中很長時間都還是原來的一團;此時,我們加入10%左右的拉絲粉再開餌,就會明顯發現餌團在水中增加了膨脹性和溶散性,經時小麥胚芽顆粒的散落也增加了——這就是一類典型的餌料添加谷朊粉是為了幫助餌料溶散、降低密度和增加“霧化”的實際作用。
什么是“持鉤性”,應該如何理解
餌料的持鉤性,簡單說就是餌料和魚鉤的結合程度或連接時間。持鉤性好的餌料,無論在拋投還是水中,都能和魚鉤長時間的不分離。所以,結合本文的內容,咱們介紹兩個方式和觀點:
三者的結合和取舍,才是我們常見的好餌料
尤其如今廣義野釣的用餌,常見咱們所說的“餌料加粘、配合拉絲粉、增加餌料持鉤性”相結合,這不僅是什么號稱一款野釣通殺的餌料所具備的,更是一些野釣餌料配方中能明顯看到的組成。其實,這些依舊來自我們實際的水情和魚情要求,因為常規的野釣具有一定水流、水深、魚種多、魚層亂、干擾魚多等前提,此時一味的高霧化、密度低、松散的餌料只能是噩夢~
池釣而言,這三者可能就常見明顯的控制和取舍了,比如,如今針對滑魚、回鍋魚常用的浮水顆粒類餌料,初期的加粘,僅是為了保證粒徑和方便上餌,而又必須保證其合適的溶散和脫落時間;針對生口魚的小黃面餌料,尤其自身有一定粘度的,初期搶魚,反而就要摒棄一切增粘、拉絲,而只追求其入水就崩裂、入水就出現高霧化等的效果了……
寫在最后
餌料的使用,包括單品的作用和定位,其實都來自搭配后的效果,而不是無前提、甚至空氣中的“想當然”定性。這就像我們飲食中的許多東西,比如面粉,只有做成饅頭才是主食作用,而炸魚、做湯添加就是完全另外的定義或概念了……釣魚的餌料,其實也如此,本文依舊是提醒,不要教條相信什么餌料框架和公式,更不要“想當然”的認定餌料狀態和性質,只有我們客觀、理智的認識和分析餌料,才能玩得清楚、釣的明白~
高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