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譚曉林20世紀90年代,在金三角地區,緬甸販毒王譚曉林坐擁4億身價,掌握上百武裝,壟斷50%的毒品貿易,成為整個行業的“扛把子”。鮮少有人知道,威震緬甸的毒王,是一名四川籍的小伙兒。打工仔出身的譚曉林,曾站在了成功商人的巔峰,但從他接觸毒品
譚曉林
20世紀90年代,在金三角地區,緬甸販毒王譚曉林坐擁4億身價,掌握上百武裝,壟斷50%的毒品貿易,成為整個行業的“扛把子”。
鮮少有人知道,威震緬甸的毒王,是一名四川籍的小伙兒。打工仔出身的譚曉林,曾站在了成功商人的巔峰,但從他接觸毒品那一刻亦跌落無盡的深淵。
人生打擊,命運的轉折點
1962年,譚曉林出生于四川省的一個貧困家庭。13歲時,譚曉林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為了支撐起整個家庭,日夜操勞,身體每況愈下。
為了補貼家用,譚曉林主動向母親提出,輟學打工。譚曉林的女朋友曉敏得知此事,不停規勸。然而在家庭的重擔之下,譚曉林已經沒有選擇,也正因如此,他與自己的女友越走越遠。
1982年,20歲的譚曉林依靠經商頭腦,通過販賣涼鞋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在譚曉林的幫助下,譚家的生活也逐漸走出困境。
譚曉林沒有想到,第二年,他的生意便出現了危機,身無分文的他只能在外流浪。
后來,譚曉林歷經艱難,下定決心要成為人上人,他做著各種臟活、累活,為了賺錢,受盡了白人的嘲諷與白眼。
1986年,譚曉林在一個生日會上擔任服務生,意外結識了一名叫楊妹的女孩兒。楊妹活潑開朗,年輕漂亮,僅僅一眼,譚曉林就深陷其中。
后來,譚曉林從別人的口中得知:楊妹的父親是緬甸的財務部副部長。
緬甸向來存在著官商勾結的情況,為了自身的利益,楊妹的父親開始借助自己的權勢與地位販毒,成為了當地著名的毒梟,家底豐厚。
譚曉林自知與楊妹存在著極大的差距,內心十分自卑,盡管對楊妹有著特殊的感情,卻不敢上前。就這樣,聚會結束后,譚曉林與楊妹擦肩而過。
令譚曉林意外的是,在他注視楊妹的同時,楊妹的目光也落在了他的身上。在楊妹看來,譚曉林踏實、勤勞,十分可靠。
是以,一個月后,楊妹專程找到了譚曉林的朋友,詢問其下落。譚曉林十分驚喜,就這樣,兩個相互喜歡的人,順理成章地走在了一起。
后來,譚曉林同楊妹講述了自己的悲慘經歷,楊妹十分心疼,承諾給譚曉林最好的生活。在楊妹的介紹下,譚曉林成功打入了緬甸圈子。
譚曉林并不滿足于此,1988年,譚曉林與楊妹結為夫妻。一年后,在岳父楊國棟的經濟幫助下,譚曉林在緬甸做起了木材生意。
關于譚曉林與楊妹是否因愛結合,人們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說,楊妹長相并不完美,譚曉林卻死心塌地,對其展開瘋狂追求,最終的原因,不過是想獲得楊妹的家族勢力飛黃騰達。
依靠從前的經商經驗以及敏銳的商業嗅覺,譚曉林逐漸在當地積累了巨大的人脈網,收獲了巨大的利益。短短幾年的時間,譚曉林就已經賺到了上百萬。
結婚后的譚曉林與楊妹一直相敬如賓,譚曉林外出闖蕩,楊妹便照顧家庭,看護孩子,免除丈夫的一切后顧之憂。譚曉林的生活平穩進行著,一次意外卻將一家人的平靜打破。
1992年,譚曉林跟隨客戶前往深山進行木材的實地考察。為了更好地了解木材的基本狀況,他們在山中待了一個月的時間,也徹底失去了同外界的聯系。
焦急等待的楊妹日夜憂慮,一個月后,她帶著女兒,前往深山尋找譚曉林。深夜無法趕路,楊妹便同女兒借宿在山中的親戚家。
那晚恰逢親戚有事外出,幾個吸毒者誤以為家中無人看守,想偷偷潛入房間內盜竊。沒有人想到,楊妹恰好出來,與盜賊正面相遇。
為了防止事情敗露,強盜抄起一根木棍,直接擊中了楊妹的后腦勺,就這樣,她倒在了血泊之中。等到被人發現時,楊妹已經失去了氣息。
妻子的意外離世,給譚曉林帶來了沉痛的打擊,與此同時,他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責。是以,譚曉林陷入頹廢,突然失去了目標與方向。
此時在岳父的帶領下,譚曉林開始與販毒分子同流合污,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入毒窩,走上不歸路
1995年,在其他人的介紹下,譚曉林與販毒分子陳孟堂相識。不久后,他就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販毒任務:將98斤海洛因運往中國廣州。
初次嘗試販毒貿易,譚曉林負責裝貨、與買家聯系的工作,陳孟堂的侄子負責運輸貨物。
然而運毒車來到保山后,被中國的邊防武警扣下,一行人販毒惡行暴露,譚曉林也成為了被云南公安機關通緝的毒販。
譚曉林慌張不已,決定暫避風頭。盡管此次行動失敗,陳孟堂還是給了他10萬元的報酬。輕輕松松的一次運輸,便有如此可觀的收入,譚曉林興奮不已。
與此同時,剛剛被壓制下去的販毒欲望,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再次燃燒起來。
1996年,譚曉林再次接到了任務:與另外一名緬甸販毒者合作,將金三角地區的海洛因運送到緬甸。
如果此次任務成功,譚曉林將獲得上百萬。此次販毒在境外進行,緬甸緝毒警察能力有限,任務順利完成,譚曉林也拿到了報酬。
此后的譚曉林,如同一個吸毒的癮君子,對金錢有著無法舍棄的執念。他開始擴展自己在緬甸的毒品交易范圍,為了方便行事,他組建了一支200多人的武裝,成立了自己的販毒集團。
此時的譚曉林雖然被金錢與權力沖昏了頭腦,卻依舊保持謹慎。進行毒品交易時,譚曉林從不親自出面,而是指揮自己的手下。
為了方便聯系,他在自己的辦公室內安裝了20多部電話與手機。譚曉林通過電話遠程指揮,如果哪一部電話無法打通,便說明這一條販毒線出了問題。
譚曉林會毫不猶豫地切斷與販毒馬仔的聯系,將自己的責任推得干干凈凈,為了躲避警方,譚曉林還制定了嚴格的方案。
譚曉林的每個手下都有一個代稱,如果接電話時,譚曉林聽到的是馬仔的代號,便證明交易成功;如果馬仔說出了真名,便證明對方被警方逮捕,譚曉林遂想盡辦法脫身。
在管理手下時,譚曉林也有著自己的方法。他制定了一條鐵律,所有的馬仔都不能吸毒,也正因如此,譚曉林的團隊口風嚴密,心狠手辣。
為了迷惑警察,譚曉林和手下專門制定了眾多暗語,他們稱呼海洛因為玻璃,昆明叫“阿昆家”,廣州叫“老周家”……
就這樣,憑借著逐漸成熟的販毒體系,譚曉林向內地源源不斷地運輸毒品。短短5年的時間,譚曉林向中國走私毒品55次、累計3噸,獲利高達近4個億。
與此同時,他生性狡猾、奸詐,為我國警方案件偵破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漸漸地,譚曉林成為了緬甸當地赫赫有名的人物,被人們稱為“緬北毒王”。
坐擁大量財富的譚曉林生活逐漸奢靡,他過起了醉生夢死的生活,賭博、嫖娼,宛如一具行尸走肉。與此同時,譚曉林并沒有滿足于現狀,深思熟慮后,他將目光轉移到了政界。
在他看來,與政府官員合作,既能有效地幫助自己擺脫法律的制裁,也能在販毒貿易中減少麻煩。
為了打通自己在政治界的人脈,譚曉林決定以錢開路。他花費了高額資金聘請了兩名軍師,一名是流落在金三角地區的原國民黨軍官,另一名則是緬甸貴族子弟。
他們負責幫助譚曉林分析政治局勢與經濟走向,尋找打入緬甸政府高層的機會。
后來,譚曉林接受他們的建議,為緬甸的寺廟捐款。譚曉林出手闊綽,上百萬元捐出后,便立刻引起了緬甸政府人員的注意。不久后,譚曉林被任命為勐古特區保衛軍的財政部長,得到了官方賦予的權力。
他積極為緬甸社會各界捐款,頻繁地與其他緬甸高官前往招標的場所,為仰光的金字塔修建捐贈了大量的錢財,得到了人們的一致好評。
眾人并不知道,這位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政治家、慈善家、竟然是殺人不眨眼的大毒梟。
1998年,大量散財后,譚曉林終于實現了自己的目的。緬甸國防部長與緬甸副總統親自接見譚曉林,對他說:“早就知道你啦,你是中國的猶太人。”
正如譚曉林期望的那樣,緬甸政府與他展開了經濟合作。
不久后,譚曉林和緬甸國防部共同出資成立了公司。緬甸官方審批一路綠燈,譚曉林得到了政府壟斷的資源開發權,從中獲取了巨大的利益。
與此同時,譚曉林相繼成立了石油、房地產等公司,甚至為自己的衛隊配備了軍火。在緬甸的官位也節節高升,權力最大時,他甚至可以有任免地區最高長官的權力。
事業上順風順水的譚曉林,在愛情上也迎來了新生。經朋友介紹,譚曉林與一名叫小云的中國姑娘相識。
小云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年輕漂亮,溫柔體貼,譚曉林心動不已,二人迅速閃婚。不久后,小云為譚曉林生下了一個男孩兒。
譚曉林十分歡喜,為孩子取名為譚誠,希望他以后能做一個誠實的人。如今看來,不免諷刺。
此時的譚曉林春風得意,表面上,他是眾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享受著無數人的追捧。實際上,譚曉林販買毒品、殺人嗜血、善于偽裝,早已經喪失了人性。多行不義必自斃,屬于譚曉林的懲罰,最終來臨了。
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自1995年第一次從事販毒活動開始,譚曉林就成為了我國緝毒警察重點追查的對象。多年來,譚曉林涉制毒化學案34起 、制毒化學品26.5噸,氣焰十分囂張。
然而譚曉林一直十分謹慎,我方從正面突擊,收效甚微。深思熟慮后,警方決定在譚曉林團隊內部安插一名眼線。
在前往緬甸之前,譚曉林曾經與老鄉老田一起做過生意。后來,譚曉林違規經營,資產被相關部門查封,老田將自己身上僅有的600元錢給他當作路費。
對于老田的恩情,譚曉林一直銘記在心。因此警方找到了老田,希望他憑借與譚曉林的特殊關系,成功打入敵人內部。
1997年,在相關部門的安排下,老田投奔了譚曉林,與他一起做生意。歷經多次考驗,老田最終獲得了譚曉林的信任。
兩年后,老田再次接到了譚曉林發布的任務:利用油罐車運輸毒品。我國警方與老田里應外合,老田順利躲過了大陸警察的追蹤,成功將毒品送到中國。
譚曉林對此十分滿意,給了老田一百萬作為報酬。后來,老田離開緬甸,回到中國隱姓埋名。
10月,根據老田提供的線索,中國警方前往廣州某倉庫,繳獲了上百公斤的海洛因、12噸毒品以及500多箱冰毒,共計11噸。
此案涉及毒品販賣數量之大,令人瞠目結舌。至此,譚曉林的販毒貿易,暴露在陽光之下。
譚曉林販賣的毒品被警方繳獲,無法按時交貨,引起了買方陳炳錫的憤怒。按照販毒規矩,譚曉林應該給予賠償。
陳炳錫要求譚曉林賠償10億,然而譚曉林無法支付如此巨額的費用,便利用自己在緬甸當地的人脈,找到了有權有勢之人從中調和,最終賠償了陳炳錫5億。
為了抓捕譚曉林,我國警方絞盡腦汁。譚曉林為緬甸政府人員,勢力盤根錯節,中國警方想要獨立抓捕,簡直難比登天。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中國與緬甸政府展開合作。
與此同時,國際刑警組織也對譚曉林下達了通緝令。譚曉林緊急轉移財產,企圖逃跑。按照譚曉林原本的計劃,他將先移民新加坡,隨后移民南美洲,平靜地度過余生。
2000年,各方施加的巨大壓力下,譚曉林宛如驚弓之鳥。他專門從緬甸為中國警方寄來一封懺悔書:
“我自覺罪孽深重,但還是希望祖國政府能夠網開一面,我以后再也不會沾染販毒生意了……”
可笑的是,譚曉林所謂的懺悔,只是一種謊言。涉毒利益巨大,在考慮逃跑事宜的同時,譚曉林仍然在進行毒品交易,毫無悔改之意。
2000年,譚曉林的母親在緬甸去世,多年來心驚膽戰的生活,讓她對故土尤為思念,她希望譚曉林可以將自己的骨灰帶回中國。然而譚曉林身份特殊,一直未能實現母親的心愿。
次年清明節,深思熟慮后,譚曉林還是決定冒險為母親上墳,將她的骨灰帶回中國,與自己的父親合葬。
譚曉林即將登上飛機,卻收到了來自緬甸國防部高級軍官的消息。對方聲稱有生意需要同譚曉林洽談,他便馬不停蹄地趕往緬甸國防軍司令部。
譚曉林沒有想到,自己踏入司令部的那一刻,便被提前埋伏好的士兵團團圍住。就這樣,譚曉林被中緬聯合抓捕。
原來,在此之前,中國警方頻繁向緬甸政府反復協商后,對方終于同意協助我國抓捕譚曉林。4月,緬甸政府向中國移交了譚曉林。
臨行之前,譚曉林仍然毫無悔改之意,反而威脅我方軍警道:“我的私人武裝會來救我,如果救不出來,他們就會連人帶車一起用火箭筒炸掉。”
譚曉林并不知道,在得知他被捕的那一刻開始,他的手下就已經四散奔逃。一些犯罪情節惡劣的人,為了躲避法律的懲罰,甚至謀劃著在譚曉林被引渡至中國之前將其暗殺。
中國警方提前預料到緬甸毒販的行為,專門派遣了大量的武裝人員以及8、9輛武裝車押送譚曉林,保證其絕對安全。
警方還專門找到同譚曉林身形一樣的人,以此迷惑販毒分子。最終,譚曉林被成功引渡到中國,接受法律的制裁。
2004年,譚曉林被執行死刑。臨死之前他開始懺悔自己半生的罪孽,想到了自己離世的前妻,想到了心有不甘的母親,思念著自己的現任妻子和孩子。
然而,一切的懺悔都為時已晚。當譚曉林將自己對金錢的欲望,建立在無數分崩離析家庭的痛苦之上時,他早已失去了被原諒的權力。
參考資料
[1]《人民日報》,2001-11-26,《鐵拳砸向毒梟》
[2]《人民公安》,2004-11-25,《毒梟譚曉林的愛恨情仇》
[3]《啄木鳥》,2004-06-01,《追捕大毒梟譚曉林》
[4]北京電視臺《檔案》,第2012-12-18期,《智擒毒梟譚曉林》
丁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