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浮漂在釣魚中,被譽為釣魚人的眼睛,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是因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浮漂的價格可以說是差強人意,最便宜的可以幾塊錢,貴的浮漂甚至達到了幾百元的高價,面對如此高跨度的價格懸殊,也就衍生出了這樣一句話:“浮漂越貴越好”。當然,這
浮漂在釣魚中,被譽為釣魚人的眼睛,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是因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浮漂的價格可以說是差強人意,最便宜的可以幾塊錢,貴的浮漂甚至達到了幾百元的高價,面對如此高跨度的價格懸殊,也就衍生出了這樣一句話:“浮漂越貴越好”。
當然,這句話在釣魚圈中并不是絕對成立,很多釣友認為浮漂并不是越貴越好,也有很多釣友則是認同這種概述,認為浮漂的價格越貴越好,那么:
什么樣的浮漂才是好浮漂?
價格昂貴的浮漂,一定是好漂么?
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好浮漂?
本文就圍繞著什么是好浮漂、貴的漂就是好漂么、挑選浮漂這三個問題,進行詳細的闡述,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好的浮漂應該具備哪些特征?
浮漂之所以稱呼其為釣魚人的眼睛,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對魚吃鉤動作的反饋靈敏度,排除浮漂的吃鉛量、浮漂漂型這類硬件因素外,影響浮漂的因素還有很多,如同心度、制作工藝、漂尾、漂腳。
同心度
浮漂的同心度優差,直接影響浮漂在運行過程中的狀態是否穩定,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釣友在購買浮漂時,會使用雙手檢測一下浮漂的運行狀態,當浮漂的旋轉平穩則意味著此款浮漂的同心度尚可。
其實,這樣測試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判斷浮漂的運行穩定性,穩定性較好則同心度高,穩定性差的則同心度低,同心度差的浮漂,在使用的時候極容易出現,浮漂不能垂直站立的情況,自然而然也就不能準確的表達魚的吃鉤情況。
制作工藝
浮漂的制作工藝包括材料選擇、打磨、漆水等三個方面,就比如曾經大咖買過一支浮漂,描述的是一款去皮蘆葦,可是,在使用時卻發現,并不是蘆葦浮漂,而是價格相對低廉的巴爾杉木,當然,這也不是說巴爾杉不好,只是,在使用中使用蘆葦制作的浮漂,靈敏度要更高點。
一款優質的浮漂,在制作工藝上,應該具備材料選擇優質,如原材料的密度均勻且干燥,外表打磨光滑,漆水均勻沒有噪點。
漂尾
漂尾大致分為三類,空心、實心、空心加實心,當然,這三種分類并不是一款浮漂優質與否的關鍵所在,主要的影響因素在于上漆的工藝,漂尾的主要目的在于展示,上漆的工藝和漆水顏色至關重要。
優質的漂尾應該具備漆水均勻,顏色亮麗且分色準確,在用手觸摸的時候沒有明顯的過渡感。
漂腳
漂腳在四種因素中影響最低的,但并不表示其沒有參考價值,一款優質浮漂的漂尾,應該具備上漆均勻,粗細適中。
小總結:一款優質的浮漂應該有四個特質,同心度高、制作工藝優、漂尾光滑顏色亮麗分明、漂腳漆水優質粗細均勻。
貴的浮漂就一定好么?
價格昂貴是一個相對的形容,我們姑且將80元設定為昂貴的界點,價格在80以上的為貴,以下的正常,10元以下的為便宜,那價格在80以上的浮漂就一定是好浮漂么?
案例:大咖曾經就買過一款浮漂,這款浮漂賣家并不是專業做浮漂的,他的名氣大都來自于餌料,當時購買的價格為120一根蘆葦浮漂,并且還是他們的紀念版浮漂,購買的時候主要是因為情況,一直都用他家的餌料覺得非常不錯,就索性購買了一套,花了360,當拿到浮漂的時候傻眼了,內心的想法就是“誰給他們的自信,把這樣的浮漂定價那么高”。
這款浮漂總共分為3個號,吃鉛從1.5到2.5,但是,浮漂的制作工藝真的是一般,三個號的漂腳不一致,1、3的細2號的粗,并且浮漂的自重很大,每次拋投的時候,尤其是1號吃鉛為1.5克的漂,總是浮漂在前鉛墜在后,嚴重的影響拋投的準確度。
當然,這款浮漂并不是個例,價格高昂的浮漂中,這類借著品牌價值高價銷售的不在少數,最常見的就是以個人名義售賣的某某手工浮漂,這類浮漂多數都不是自己個人手工,而是直接在臨湘這類浮漂生產基地,找的代加工貼牌,借助自己在釣魚圈的名氣,進行高價售賣。
小總結:價格貴的浮漂并不意味著好,甚至有很多商家以這種等價原則進行高利潤銷售,質量較差的浮漂。
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好浮漂?
浮漂的選擇并不是一成不變,就如同很多釣魚人說的,孔雀翎制作的浮漂最適合野釣一樣,在天氣溫度適中魚情比較活躍的時候,孔雀翎制作的浮漂穩定性高能夠有效屏蔽雜亂魚口,但是,這樣的好浮漂卻只限使用在魚情較活躍的春、夏、秋三季,如若在魚情較為低迷的冬季使用,這種價格較貴的孔雀翎浮漂,甚至都不如10元一支的納米漂,所以價格貴且優質的浮漂,并不一定就是適合的浮漂,那如何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好浮漂呢?
隨著浮漂廠家的日益增多,原材料的價格走低,排除一些品牌效應的高端浮漂外,絕大多數品牌浮漂質量都不錯,其中,大咖最推薦大家使用性能穩定且性價比較高的納米材質浮漂,也就是我們釣魚人常說的泡沫浮漂,因為制作的原材料是硬泡沫,在制作的過程中,只需要機器按照磨具打磨就可以一次成型,且因為本身的材料穩定性高且不易吸水,在使用的過程中,即使發生了爆頂、漏漆等意外情況,納米材質的浮漂也能得到穩定的使用。
當然,材質的選擇是一個基礎,其次還是需要關注它的同心度、漂尾的漆水、漂腳及漂身上漆的工藝等,譬如現在常見的20、30的浮漂,都已經達到了這種水平,都是可以購買使用的。
最后就是關于漂型和吃鉛量,如果您是休閑釣的釣友,大咖并不推薦購買多么復雜的漂型,其實,最穩定的棗核型浮漂就可以,這種浮漂穩定能釣浮釣底,綜合性、穩定性較強。
寫在最后
價格昂貴的浮漂,并不是說明它的質量有多好,更多的是它本身品牌的溢價或制作工藝的價格增加,譬如近兩年較為流行的大漆浮漂,這種浮漂的制作工藝要相較普通的浮漂更難,這也就為它的高價做了鋪墊,至于它是否好用,其實和普通的浮漂并沒有多大的區別,僅僅是外觀上漆的工藝復雜而已。
當然,有些高價的品牌浮漂,在浮漂的穩定性和出口信號反饋上,是要強上一些,但是,這種強僅限在釣一些滑口、弱口魚上,當我們所處的魚情相對較為積極,你會發現,300塊的大漆浮漂與10塊的納米浮漂差距并不明顯,甚至來說沒有任何差異。
所以,如果您是野釣休閑愛好者,真的不要過分的追求高價浮漂,尤其是不要購買一些個人的定制品牌浮漂,這種浮漂的溢價太高,甚至有的時候,100的還不如10元的浮漂好用。
一個熱愛釣魚的江湖少俠【垂釣大咖】,歡迎您的關注、評論、轉發、點贊!
張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