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蟹粉明蝦卷、醬油毛蟹、菊花對蟹形、蟹粉小籠……由王寶和酒家蟹宴第二代傳人王浩大廚帶來的這一桌全蟹宴,瞬間勾起了觀眾的食欲,也打開了上海這座城市的美食記憶。由東方衛視和歡樂傳媒聯合出品的戶外美食趣味真人秀節目《打卡吧!吃貨團》,于8月7日起每
蟹粉明蝦卷、醬油毛蟹、菊花對蟹形、蟹粉小籠……由王寶和酒家蟹宴第二代傳人王浩大廚帶來的這一桌全蟹宴,瞬間勾起了觀眾的食欲,也打開了上海這座城市的美食記憶。
由東方衛視和歡樂傳媒聯合出品的戶外美食趣味真人秀節目《打卡吧!吃貨團》,于8月7日起每周六晚八點檔播出,完整視頻在百視TV上線。丁禹兮、THE9-劉雨昕、楊迪、岳云鵬、鄭愷(按姓氏排序)組成的吃貨團,將在整個旅程中完成6大城市的美食打卡。首期吃貨團來到上海,當地獨特的飲食文化、人文風情都在這趟旅程中悉數展現。
以美食為切口
展現上海人文氣質與城市基因
如今的上海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吸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是中國對外的一張靚麗名片。在這樣的光環下,上海作為歷史名城擁有的深厚文化底蘊卻鮮為人知。《打卡吧!吃貨團》以美食為切口,來展現上海在國際化大都市之外獨特的人文風情。
節目開場,吃貨團就收到了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剛”:粢飯糕、油餅、油條、豆漿,上海人日常生活的一天就這樣被拉開。而后的全蟹宴,可以說是給觀眾的一場視覺盛宴,也揭開了上海人吃蟹的故事背景。
早在五千年前,上海就有蟹殼出現,如今大閘蟹已是上海人鐘愛的美食之一,年消費量達到5-6萬噸。吃貨團打卡的王寶和酒家創建于1744年,酒樓是黃浦區文物保護點,王寶和蟹宴烹飪技藝也被評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聽王浩大廚介紹每道菜的制作方法,能感受到他對美食和這份職業的熱愛。而傳統技藝得以百年傳承的背后,離不開一代代上海師傅的堅守?!洞蚩ò?!吃貨團》對百年老字號的宣傳,會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傳統文化,對于工藝的傳承與發展有著正向意義。
而后吃貨團穿梭于上海的街頭巷尾尋找美食,自然進入市民在飯店用餐的畫面里,雙方如同身邊的朋友一般自然地問候交流,并且所遇到的市民都積極給他們提供幫助。
節目不吝惜把鏡頭聚焦于普通人身上,比如跟媽媽逛街突然被岳云鵬拉來玩石頭剪刀布劈叉游戲的小朋友,順風大酒店里解答“老CP”線索的阿姨,邀請楊迪和THE9-劉雨昕上二樓用餐的老弄堂面館老板等。上海人熱情周全的待客之道,這座城市的生活景象和社會風貌就這樣被勾勒出來。
整期節目,從早餐到全蟹宴,再到澆頭面、排骨年糕、草頭圈子等被吃貨團打卡的九道特色菜,上海的美食圖鑒逐漸豐富完善。此外,節目在呈現美食的同時,還對每道菜品的烹飪方式、風味口感加以注解,對背后的歷史淵源進行普及,讓觀眾進一步感受到上海的文化基因。
以個體視角打開時代記憶
引發群體共鳴
美食節目一直是綜藝市場上重要的品類。縱觀以往的美食節目會發現,場景大多集中在室內,表現形式也局限在廚藝對決上。而《打卡吧!吃貨團》實現了類型融合的創新,把美食題材戶外游戲挑戰類節目相融合,讓美食節目走向戶外,給人耳目一新的觀感。
據悉,整季節目將前往祖國天南地北的六座城市,在每座城市的行程中都會有1位嘉賓作為當地向導。本地向導除了在搜尋美食上有著強大優勢,他們與家鄉的獨家記憶也能賦予觀眾更真切的體驗。
第一站來到上海,吃貨團的丁禹兮和鄭愷都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他們的本土優勢顯露無疑,用上海話與市民無障礙交流,集思廣益之下,帶領同隊的岳云鵬迅速破解了腌篤鮮、四喜烤麩、排骨年糕等美食。
打卡鮮得來的排骨年糕時,鄭愷久違地找到了小時候的味道。在1921年,鮮得來創始人何世德在弄口的一個攤檔上開始售賣排骨年糕,由此誕生了這道上海家喻戶曉的美食。鄭愷回憶起小時候爺爺帶著自己去吃排骨年糕,雖然要走上半個小時路程,但那份要吃到美食的激動支撐著年幼的自己一路走下去。
當下社會,越多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故鄉拼搏,常年在外拍戲的鄭愷也不例外。長大后,排骨年糕的味道成為了鄭愷與爺爺的專屬回憶。
可以發現,《打卡吧!吃貨團》以美食為介質串聯起兩條敘事線,明線是吃貨團的打卡之旅,暗線則是當地向導的故鄉尋味之旅。親切的鄉音、熟悉的街景、記憶深處的美食,無疑能夠治愈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心。
上海這座城市的特殊性在于,有著世世代代居住在此的老上海,也有大批因學業工作而來并扎根于此的“新上海人”。探尋城市文化是一個宏大的命題,《打卡吧!吃貨團》從當地人的視角出發,從個體的視角入手,讓更多觀眾產生代入感,用普世的情感最大限度地引發群體共鳴。
傳遞正向生活態度:
追夢路上,別忘記好好吃飯
錄完一期《打卡吧!吃貨團》,吃貨團共同的感受是,要吃上一頓飯太難了。與其他美食節目相比,藝人需要完成各種趣味打卡任務,只有打卡成功才能品嘗美食。
首期節目里,我們已經看到了團魂考驗、夾字游戲、石頭剪刀布劈叉等玩法。第一個早餐任務就讓吃貨團陷入了豆漿“魔咒”,直到第五輪THE9-劉雨昕得到岳云鵬的視頻提示,才順利匯合。面對阻擋自己吃全蟹宴的夾字游戲,吃貨團更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把兩個字的詞語生拉硬拽成近三十個字的長句。
與節目組對決失敗,藝人還要完成“羞恥行為懲罰”,比如THE9-劉雨昕在街頭跳女團舞,楊迪向客人撒嬌,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
節目采用美食打卡的形式,不止于給觀眾帶來歡樂,更深層的目的,其實是強化吃飯這件事的儀式感。享受一日三餐本是人最基本的需求,而當日常被瑣碎的事情填滿,吃飯的優先級被迫不斷降低,對生活的熱愛也逐漸消磨。
正是因為洞察到這一社會現狀和年輕人的痛點,節目設置了打卡成功才能享受美食的玩法。打卡任務以及服裝、經費上的限制,對應著現實生活中年輕人會面臨的種種難題,比如飯點被臨時安排加班、被家人催促加快人生進程等,而戰勝困難后的美食獎勵自然更加香甜。
《打卡吧!吃貨團》把好好吃飯的儀式感與重要性植入歡樂的旅程中,也十分契合當下年輕用戶的審美取向。通過吃貨團的身體力行,節目向年輕人傳遞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無論追求夢想有多努力,都別忘記好好吃飯。
結語
整體來看,《打卡吧!吃貨團》不僅實現了美食與戶外真人秀類型融合的創新,更是少有的扎根生活、腳踏實地的節目。從當地特色美食的選擇到背后歷史淵源的介紹,可以看出制作團隊進行了非常深入的探索。節目以打卡美食為主線,拓展至手藝、方言、休閑等層面,讓觀眾全方位感受到一座城市的人文風情和歷史底蘊,并在吃貨團為吃而戰的過程中,傳遞出快樂與”憑本事吃飯“的奮斗精神。
— THE END —
作者 | 劉翠翠
主編 | 彭侃
排版 | 李可欣
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