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說起“全國存在感最低的省會”,南寧一定榜上有名。算起來,南寧成為廣西首府不過幾十年,與元朝設桂林為行省的五百多年歷史相比,還是一座新晉城市。反映到食物上,帶有強烈南寧印記的食物其實并不多。當地人鐘愛的諸如酸嘢、田螺、卷筒粉,在廣西其他城市也
說起“全國存在感最低的省會”,南寧一定榜上有名。算起來,南寧成為廣西首府不過幾十年,與元朝設桂林為行省的五百多年歷史相比,還是一座新晉城市。
反映到食物上,帶有強烈南寧印記的食物其實并不多。當地人鐘愛的諸如酸嘢、田螺、卷筒粉,在廣西其他城市也很多見。在南寧的幾天,我過于執著地尋找本地特色,以至于過后才發現,原來它和很多省會城市一樣,最大的魅力是融合八方。不僅收錄了周邊,如高峰檸檬鴨、蒲廟生榨粉等地方美食,也包含了桂柳和粵式風味,甚至還輻射到了更廣的南洋味道。
上一篇詳細寫了老友粉
靈魂拷問:老友粉為什么還沒紅過螺螄粉?
這一篇說說南寧的其他風味。對很多人來說,南寧是個“耳熟”但“不能詳”的地方。至少以食物為入口,也是一種了解它的方式。
檸 檬 鴨
我從小不愛吃鴨子,可最近幾年四處溜達,又確實吃到過一些非常講究的鴨子,比如宜良烤鴨、南京鹽水鴨。這才跟鴨子慢慢培養出了一點感情。到了檸檬鴨這里,算是徹底愛上了鴨子。
檸檬鴨是廣西十大名菜。對這種被“招安”的食物,本來我內心是拒絕的,認為普通館子做不好,而宴席又太缺少煙火氣。事實證明多慮了,因為檸檬鴨跟大盤雞一樣,都屬于特接地氣的“公路菜”。
▲ 集酸香于一身的檸檬鴨,最后連酸藠頭之類的調料都被我吃光了!
檸檬鴨誕生于武鳴高峰,店家最早在公路邊的大排檔做長途貨運司機的生意,跟新疆大盤雞起源于沙灣公路邊異曲同工。從平民美食實現階級躍升,憑的全是實力。
盡管早已料想到檸檬鴨是酸口,但富于變化的層次還是讓人驚喜。除了多樣的酸味來源,發酵也功不可沒。廣西與東南亞一樣,烹飪上更喜歡用青檸而非黃檸。青檸需長時間腌漬,直到外觀看起來暗黃干癟,苦澀盡除,吃起來兼具檸檬的醇厚和余韻。鴨子剁塊爆炒,加酸藠頭、酸姜和泡椒,檸檬鴨的酸香直擊靈魂。
不過以北方人的標準衡量,我對檸檬鴨唯一的微辭就是不夠軟爛。西南烹飪肉類似乎很追求口感的彈韌,之前吃過桂林的醋血鴨,咬起來也十分費牙。
在哪吃
丫丫廚娘(專門做檸檬鴨的店鋪,味道非常不錯,鴨子衍生菜也值得一嘗)
蒲 廟 生 榨 粉
對生榨粉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是因為朋友推薦時說了句“酸餿開胃”。作為被豆汁兒灌大的北京娃,我對酸餿這兩個字有種莫名的“惡趣味”。可惜去吃生榨的那天中午,店里剛好賣完了最后一碗,它也就成了我繼老太原“頭腦”之后,又一個心懷執念的食物。
不過,我猜生榨粉的酸餿味應該并不強烈(否則作為“黑暗料理”早就揚名了)。生榨粉的原料,是經過發酵的膏狀米漿,做法類似陜西的“饸絡面”。用一種類似饸絡床子的壓制工具,將米漿直接壓入滾水中。吃時佐以碎肉鹵汁、酸菜、紫蘇、辣椒等調料,再澆上一勺骨頭湯。發酵后的米粉爽滑細膩,在濕熱的夏天吃尤其酸爽開胃。
此類米粉發酵的做法,在西南地區并不難見。比如昆明的酸漿米線、貴陽的老素粉,都經過不同程度的發酵。只不過,對于我這種并不經常吃米粉的人來說,米粉本身味道的差別非常細微。就像南方人去西北,也不擅長感知不同面粉的筋道一樣。
生榨粉以南寧邕寧區下轄的蒲廟鎮所產為佳。據說以前南寧市區就有不錯的生榨粉,但后來出于衛生環境整改的需要,很多都失去了靈魂味道,有名無實。想吃一碗地道的生榨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哪吃
勝嘉生榨米粉(保留了難得的老味道)
雞 肉 粉
廣西南部多見雞肉粉。北海的雞肉粉要加薄荷、擠檸檬汁,吃法很像越南的Pho Ga(雞肉粉)。說到底,這和卷筒粉一樣,都是一種邊境融合食物(我在滇越交界的河口,也吃到過類似的湯粉)。
離開邊境向內演變,食物也難免要蒙上一層地域色彩。黃皮醬是南寧的特色蘸料,來源于一種叫做“山黃皮”(也叫雞蛋果)的果實,酸甜開胃,是南寧人“酸味矩陣”里的重要一份。看似眉清目秀的雞肉粉,加入黃皮果醬汁、酸筍和沙姜醬等佐料,立刻打上了鮮明的地方烙印。
這兩種版本的雞肉粉,在南寧都可以吃到。越南版本更偏原汁原味,濃郁的土雞湯打底,無其他添加就能鮮掉眉毛,而南寧風味則比較重口,好在廣西米粉的佐料都是后調味,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添加。
在哪吃
桂越靚粉(越南風味)
雞皮果米粉(悅賓店)(本土化風味)
桂 菜
想吃地道的桂菜,但沒有找到很接地氣的小館,最終還是選擇了必吃榜上的桂小廚。
這家店的廣西特色菜都還可以(不要點檸檬鴨),至少我點的三道:酸筍炒牛肉、蜜汁排骨和荔浦芋頭是合格的。
近些年涌現出不少這樣的餐廳:抓住當地特色菜的定位,口味上經過調整,南北咸宜。裝潢布置講究,價格不算便宜。吃完雖不會覺得錢花的冤枉,卻也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吃過很多美食大省,尤其是最近去的長沙和南寧,我還是想說北京的水平真的不差。前提是要經過挑選,大館子如那蘭酒樓,小館如丹桂人家,特色菜都拿得出手,價格甚至比桂小廚還低。
另有一家非典型桂菜,是從桂林開過來的椿記燒鵝。同一個兩廣,同樣熱愛雞鴨鵝。這家店是宴請風格的大館子,但價位比較親民。招牌燒鵝蘸上梅醬十分解膩。除粵式那一路外,也有一些桂菜可選。點了道炒腌酸白菜炒,鍋氣不足,大概也是這類高檔餐廳的通病。
在哪吃
桂小廚
椿記燒鵝
老表記
(沒有吃到很接地氣的小館子,求補充!)
夜 市 小 吃
《宵夜江湖》里大名鼎鼎的中山路夜市,下午5:30開始的出攤儀式堪稱南寧一景。各路小販從四面八方推車前來,半個多小時的工夫,整條街就布陣完畢。
不過與陣勢比起來,食物本身就比較魚龍混珠了。問過本地小伙伴,連招牌店“六叔烤魚”都今不如昔,非常時期還有些店鋪沒有出攤。我也只好盲吃了幾家湊湊熱鬧。
事實證明,在網紅夜市上盲點果真易踩雷。連吃兩家碳烤生蠔(有一家叫夜來香),蠔肉都是被掉過包的,沮喪之余真后悔沒有好好珍惜北海的生蠔!
北海:報告!沒遇到傳銷組織,只有吃不盡的海鮮美食
另一家燒烤攤食材雖新鮮,可手法實在不敢恭維。廣西燒烤中我最喜歡的是“生烤牛肉”。牛肉可隨意選擇熟度,我習慣要六分熟,蘸醬油和芥末稍微提鮮,一手根本不夠吃!而這家的牛肉端出來完全是overcooked,簡直不忍直視。早知如此,還不如直奔連鎖店“老表記”。起碼螺絲鴨腳煲和生烤牛肉都很過硬。
最后,兩個受傷的胃還是選擇了豆漿油條。南寧人對夜飲的喜愛,一點不輸給上海,夜市上排隊最長的攤子就是“阿光豆漿油條”。
南寧的油條跟我以往吃過的的確不同,嚼起來有奶香。現炸的油條配上冰豆漿,不安的情緒以最樸實的方式得到了安撫。
比起中山路的網紅,市井氣息濃厚的建政路要低調靠譜得多。這條路白天是熱鬧的菜市場,晚上就變成了夜市。店鋪的種類雖不如中山路齊全,但都很靠譜。建政路夜飲、水果、涼茶攤都可以一試。桂筱葵的鴨腳可以當宵夜吃。
在哪吃
中山路夜市
建政路一條街
涼茶 和 甜品
身處粵語白話區,南寧也深諳養生之道,涼茶糖水皆為日常必備。
我最想吃的是“雞屎藤”糖水。中國人命名食物,就像給自家孩子起小名一樣毫不留情。潮汕的鴨屎香(你敢相信這是鳳凰單樅的一種?)、傣族的牛屎酒,當然還有國際化的貓屎咖啡……怎么直觀怎么來。
雞屎藤是一種植物,據說葉子被揉碎之后會散發出不怎么愉悅的味道。兩廣和海南等地將它做成粑粑或涼粉糖水,對抗嶺南濕熱的酷暑。遺憾的是,連問兩家店都沒有雞屎藤,于是只好買了杯竹蔗雷公根。
其實南寧好喝的糖水很多,槐花粉、紅豆馬蹄,還有用廣西特產香芋做的各種甜品。然而我還是放不下好奇心,一口雷公根喝下去是純純的青草汁的味道,微苦而澀,也確實是難忘的南寧味道了。
在哪吃
冰神甜品(中山路上一家老牌甜品鋪)
涼茶店夜市和街邊很常見,差別不大
Tips
◎ 南寧的市中心在中山路附近,吃東西確實比較方便,但環境略嘈雜。建政路附近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能感受到南寧的市井人情,周邊吃東西的地方也很多;
◎ 此行最遺憾的事是沒去成朋友推薦的華僑小吃街。這里早上有越南風味的攤子,下午三點以后有其他小吃,多為南洋風味,比如印尼沙爹肉干、椰子糕、春卷之類。地圖上并沒有一個確切的名字,大致位置在北湖南路的一條巷子里,可以用“佰迪樂KTV(北湖店)”進行定位;
◎ 廣西的水果真的太優秀了,從北海到南寧一路夸。各種應季水果請多吃一點!建政路這樣的菜市場,賣水果非常良心;
◎ 幾個適合飯后消食的地方:市中心的三街兩巷,保留并翻修了一些清朝和民國建筑。濱江公園和南湖公園適合散步。青秀山風景區很有熱帶風貌,值得花一日時間。五象嶺森林公園、廣西省博和民族博物館,我去的時候因為疫情暫不開放。
- END -
文 | 西夏
圖 | 西夏&網絡
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