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悶戶櫥”是中國極具代表性的古典家具之一,過去主要是北方人家的常用器物,兼有承置和儲藏兩種功能。櫥面和桌案一樣可以擺放物件;抽屜及下面的空間稱為“悶倉”,必須要拉出抽屜才能打開悶倉的蓋板。由于悶倉不易被發現,可以用來放貴重物品,因此悶戶櫥也
“悶戶櫥” 是中國極具代表性的古典家具之一,過去主要是北方人家的常用器物,兼有承置和儲藏兩種功能。
櫥面和桌案一樣可以擺放物件;抽屜及下面的空間稱為“悶倉”, 必須要拉出抽屜才能打開悶倉的蓋板。由于悶倉不易被發現,可以用來放貴重物品,因此悶戶櫥也是古人的一款保險柜。
這一類有悶倉的家具,北京匠師通稱“悶戶魯兒”,但這幾個字究竟如何寫法,仍得不到明確而合理的答案,很可能就是“悶葫蘆兒”四個字。但它過于俚俗,不像家具的正式名稱。
艾克認為它和過去羊肉床子(即羊肉鋪當門擺放的素木肉案)形式有些相似,故寫作“門戶櫥”,后來并經楊耀沿用。
但此類家具設有悶倉,而肉案則只有抽屜無悶倉,制作并不相同。何況它們多放在民居內室,存放細軟,與臨街的羊肉案子大異。據它們有悶倉的特點,王世襄先生認為很可能“悶戶魯兒”就是“悶戶櫥”一音之轉。
據北京匠師的概念,悶戶櫥是這類家具的總稱,包括一個抽屜的、兩個抽屜的和三個抽屜的。更多抽屜的很少見。
惟因兩個抽屜的又叫聯二櫥,或簡稱聯二;三個抽屜的叫聯三櫥,或簡稱聯三;因此,悶戶櫥一名,更多地用來作為一個抽屜的名稱。
悶戶櫥還有其他名稱。
一個抽屜的又叫“柜塞”。由于過去北京小康之家習慣將對中等大小的頂箱立柜貼墻而放,兩柜之間,放悶戶櫥,三件恰好占滿一間后墻或山墻的長度。
悶戶櫥矮,不致遮擋后墻正中常有的高窗。如是山墻,悶戶櫥上的墻壁空間,還可懸掛畫幅。故“柜塞”由其塞在兩柜之間而得名。
悶戶櫥不論抽屜多少,又叫“嫁底”。
因過去嫁女總要陪嫁一兩件悶戶櫥,櫥上或放箱只,或放撣瓶、時鐘、帽筒、鏡臺之類,用紅頭繩絆扎,故“嫁底”是由于用它作為嫁妝之底而得名。
悶戶櫥在明代雖很流行,傳世實物也不少,但在更早的家具形象中卻罕見,其出現當晚于凳、椅、桌、案等一般常見家具。
悶戶櫥除抽屜數量有一個、兩個、三個等區別外,在造法上的變化還有:
1.櫥面和條案面一樣,兩端有的沒有翹頭,有的有翹頭;
2.抽屜瞼有的貼壺門券口,有的不貼;
凡貼券口的,銅飾件上的鎖銷可以從券口正中之后的縫隙中穿過,插人悶戶櫥大邊底面的銷眼內。要鎖抽屜時,可上推銷子,使銷子上的管狀裝置與面葉上的兩個鎖鼻(或稱“曲曲”)平齊,用銅鎖或穿釘橫穿,把抽屜鎖住。當然不貼券口的抽屜同樣可以安裝上述銅飾件;
3.悶倉的立墻和立柜的柜膛板一樣,或用獨板,或加短柱,立墻分段嵌裝;
4.悶戶櫥或樸質無文,或施不同程度的雕飾。
另外在補充一款由悶戶櫥演變而來的——柜櫥。
明清兩代的櫥柜種類很多,在做工、特點和風格上與桌案一樣,分桌式和案式兩種。
桌式櫥柜都沒有側腳和收分,或有側腳也不明顯。案式櫥柜的板面長出櫥身的兩山,四框的立柱和腿足皆一木貫通,有明顯的側腳和收分,分為平頭和翹頭兩種。
不論桌式也好,案式也好,在明清兩代居室陳設中,都是很普遍的家庭用具。民國時期櫥柜的輪廓和基本結構無多大變化,只是抽屜或門的數量較前多了,腿多無側腳。
柜櫥抽屜下不設悶倉,足端安四根落地棖,兩幫及后背裝板下及落地棖,正面安柜門。盡管北京匠師仍依其抽屜之數稱之曰聯二、聯三,但它已不是悶戶櫥,而只能叫柜櫥了。
這種家具尤其是體形較長的,絕大多數是清代中晚期的制品,用材非新花梨即紅木,因而只能視為清代家具。我們雖不敢說明代家具尚無此品種,但其流行時代,當在清中期或更晚。
明清家具研習社商城收藏有兩款悶戶櫥,置放于書房,裝飾韻味濃厚,文人風骨盡顯。
01 清代 黃花梨螭龍紋悶戶櫥
此悶戶櫥為單屜制式,以紅木良材造就,木質堅密,木紋清晰優美,用料堅沉厚實,選材奢侈闊綽。
櫥面攢框鑲面板,榫卯合縫,相嵌無隙,呈平坦之美,令人舒心氣爽。邊抹冰盤沿,上舒下斂至底起窄邊線。
面下設一屜,抽屜臉貼壺門式輪廓券口,安帶拉手圓形銅面葉。
悶倉光素,不事雕飾,呈素雅大度之美。
悶膛之下,牙條寬碩,浮雕螭龍紋,吊頭下,前后都安掛牙,共四塊,皆透雕螭龍紋,取得相互呼應的裝飾效果。
方材直腿,側腳收分明顯。通觀全局,其端莊華麗之美足以顯示其為優雅而又高貴的“嫁底”。
此柜單屜,悶戶櫥中稀缺品種。舊時常作淑女少婦梳妝臺,屜內存放化妝用品,上擱置一鏡子,“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現可當供桌,也適合玄關或者臥室中使用。其材質之珍、造型之美、工藝之精,堪稱古典家具上乘珍品。
02 黃花梨龍紋二聯悶戶櫥
此件悶戶櫥選用精品黃花梨木制成,色澤古雅,紋理秀美,質地細密。
案面攢框鑲面板,兩側抹頭微微上翹如飛檐,邊抹上舒下斂冰盤沿,打洼作,下接一若隱似無窄邊線。
正面平置兩屜,屜面各裝壸門券口,上浮雕卷草紋,中心裝銅面葉和銅拉手,方便使用。
屜下設悶倉,上鏟地浮雕二龍搶珠紋,火珠碩大,龍紋威猛,氣勢懾人。
兩側掛牙與悶倉下牙板均浮雕卷草紋,線條略粗,姿態婉轉。方材直足落地,有明顯側腳收分。
此櫥選材精到,造型秀雅,做工精良,雕刻細致,其紋雖繁,卻恰到好處,使器物頓生華美氣質,風姿綽約,十分可人,兼具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為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