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文選自《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6期,對藏于故宮養心殿正脊正中脊筒內的"嘉慶六年"款寶匣內所藏24枚"天下太平"錢幣的科學分析,探討這些錢幣的材質、制作工藝及歷史背景。研究表明:1.錢幣材質主要為金和銀
本文選自《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6期,對藏于故宮養心殿正脊正中脊筒內的"嘉慶六年"款寶匣內所藏24枚"天下太平"錢幣的科學分析,探討這些錢幣的材質、制作工藝及歷史背景。
研究表明:1.錢幣材質主要為金和銀,按照國際通用的K金計量標準進行計算從14k-18k金不等;2.錢幣兩面的文字、地章、內廓、外廓均為人工鏨刻制成。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北京市政府開始陸續修繕明清歷代重要古建筑。修繕過程中,在園囿壇廟、城門牌樓等處發現有一些內含金錢鎮物的寶匣。
據介紹,寶匣一般作為古建筑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筑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筒正中位置就叫做“龍門”或“龍口”。
古建筑挑大脊時,工匠由大脊兩端向中間壘砌脊筒,并預留出正中一塊脊筒暫不封瓦,合龍期間將寶匣放入正脊筒,蓋上脊瓦密封起來。“合龍門”標志工程接近尾聲,這座建筑即告落成。
宮殿進行修繕工程時,首先要拆龍口取出寶匣,妥為保存,俗稱“請龍口”或“迎龍口”。 取出的寶匣被請至工部供奉起來,修復工程結束后寶匣會被迎回,并舉行祭祀儀式。
2018年9月,故宮博物院在對養心殿的修繕過程中,發現屋脊上存放的寶匣。(正殿龍口瓦,是正殿正脊上最中心的一塊瓦,可以說是整個建筑的中心位置,龍口瓦的下面往往會放置著鎮宅的寶匣。)
這個寶匣標注年款顯示“嘉慶六年七月二廿”字樣,寶匣內放置經卷,金錢、金銀銅鐵錫五種元寶、五色寶石、五色緞、五色絲線、五香、五藥和五谷。五顆小寶石都有鉆孔,黃色、棕色、藍色和綠色寶石材質均為玻璃,紫色寶石為水晶。但是經卷、五色緞和五色絲線已經糟朽,依稀可見;五香、五藥和五谷則已腐爛,難以分辨。
除了這些鎮物外,還發現了二十四枚滿漢文合璧的金質天下太平錢。通過研究比對,這些金質天下太平錢應是清代造辦處工匠通過打制和鏨刻技術制作的,制作時代初步判定為雍正至乾隆時期。
經過故宮文物部門的2個月的研究和修護,這些珍貴的錢幣終于展露真容。這二十四枚“天下太平”漢、滿文金幣,檢測分析結果表明金幣的材質為16K金,下面我們根據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對于“天下太平”金錢的制作工藝的詳細研究來欣賞一下這些錢幣的驚人魅力。
一、無損成分分析:
二、顯微照片觀測
研究人員通過OLYMPUS公司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對挑選的4枚錢幣(編號為:1、5、16、20)進行了表面顯微觀察,通過顯微照片,發現在錢幣內、外廓,地章,漢、滿文字等處都存在明顯的打磨、加工痕跡。
三、工作人員在研究寶匣金幣時,為了給這24枚錢幣斷代以及研究用途,用嘉慶通寶背天下太平宮錢作了比對。
嘉慶通寶 “天下太平” 錢幣 1. 正面 2. 背面:
清代錢幣學家鮑康在《大錢圖錄》(也作《大泉圖泉》)中說:“奉先殿上所用各袱四角皆墜此錢,遇列圣升祔時,則更易新建元所 鑄者。” 意為奉先殿里的帷幕下角都墜著這種錢,每逢先帝駕崩,新帝即位后,則改鑄新錢并換下舊 錢。由于錢幣有一定質量,把它墜在帷幕下角能起到壓服作用。
此枚嘉慶通寶“天下太平”錢幣推測當屬這類包袱
“嘉慶六年” 寶匣所存 “天下太平” 錢幣 1. 正面 2. 背面↓:
寶匣內的金幣并沒有年號。
鮑康《大錢圖錄》記載:“幕文作八卦。案:每遇修葺,各宮殿上梁時安置寶合(盒),合中皆貯此錢。”
此外,一些關于養心殿修繕的記載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嘉慶六年九月,養心殿梅塢添蓋平臺游廊,并東西圍房添改、裝修床張 。自嘉慶朝以后養心殿區建筑布局基本上維持原狀,大部分的施工基本上是對建筑本體及附屬結構的日常保養和修整 。由此工作人員推測,養心殿的“嘉慶六年”寶匣有可能是在此時放置的。
臺灣學者吳翰儒認為:“寶匣內施用24枚上梁錢之例最多,除上述昭德門以外,還有承乾宮、壽皇殿、 北京城鐘樓,寶匣內皆藏有24枚上梁錢。二十四之數,應與二十四節氣有關,故施用24枚上梁錢的寶匣” 。
上述記載雖提示了養心殿“嘉慶六年”寶匣中 “天下太平”錢幣作為“上梁錢”的合理性,但這種既無年號也無其他圖案,一面漢字一面滿文的上梁錢,在相關文獻中卻提及甚少。
工作人員推斷:嘉慶通寶“天下太平”錢幣應為皇家使用的包袱錢,而寶匣內錢幣則為皇家所用之上梁錢。
四、關于錢幣上的滿文:
查閱安雙成主編的《滿漢大詞典》,發現滿文的四個文字并非是漢字“天下太平”四字的對譯,如果進行滿漢對譯,實則只需要滿文“天”、“下”、“太平”三字即可,而寶匣內錢幣多出了一個滿語的“大”字,其詞性為形容詞,漢語翻譯為“大,巨大的、龐大的” ,所以錢幣的滿文應譯為“天下大太平”。
程時喬先生曾提到,“這二枚錢的滿文,上下都一樣,為‘天、下’,左右排列一為‘太平來’,另一為‘平太平’,意思都一樣” 。在滿文中“太平”實為一字,不能拆分,但在錢幣上文字又多是四字 排列,所以滿文都要多加一字,從而出現了漢譯的“天下太平來”、“天下平太平”、“天下大太平”等等。
五、寶匣金幣的制作工藝
通過對幾枚寶匣內錢幣顯微合成照片的觀察可以發現,無論是錢幣正面的漢字還是背面的滿文,文字結構和筆劃的粗細都存在明顯的差別;整體呈現出的藝術水平和視覺效果也不盡相 同;錢幣上的文字字口、地章和內外廓都有明顯的刻痕和不規則的加工痕跡;錢幣的地章明顯高于其他錢幣,邊緣的處理也顯得很不規整,像是未制作完成的半成品。
↑養心殿“嘉慶六年”寶 匣所存錢幣內外廓與文字表面有較多放射狀磨痕,地章部位則密布有細小 的鏨坑,人為加工痕跡明顯。
↑嘉慶“天下太平”錢幣的文字和內外廓等處則比較規整,地章大面積、不 均勻分布很多顆粒,字口無刻痕且有細小的毛刺,具有非常鮮明的翻砂鑄造特點。
以下局部圖片可見這些錢幣并非以一枚母幣為樣品,先鑄造出成品后再經人工修整,而是直接鏨刻而成,包括文字、地章、內廓、外廓,都是由不同的工匠制作完成↓
并且有意思的是,每個工匠所用的工具和慣用的鏨刻手法也都不盡相同。錢幣滿文字體相比, 除處理手法不同外, 制作中 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同,比如下圖中有的錢幣的痕跡呈圓形(上排), 有的錢幣痕跡則呈三角形(下排)↓:
目前發現有寶匣的殿宇有幾十處:太和門、太和殿、保和殿、坤寧宮、體仁閣、武英殿、儲秀宮、長春宮、玄穹寶殿、奉先殿、漱芳齋、體和殿、皇極殿、寧壽宮、頤和軒、慈寧宮、寶華殿、毓慶宮、文淵閣、西華門、東南崇樓等。
當然,并不是所有殿宇都可以請出寶匣,如2017年5月體元殿修繕時,打開正脊筒瓦沒有見到寶匣的身影。
據故宮博物院方面介紹,故宮博物院尊重歷史、嚴格按文物保護法行事,會以“完整保護,整體維修”為宗旨進行修繕,并以此為原則把寶匣重歸原處,使這座輝煌的建筑群其真實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延續。
歷史作品:
古泉文庫成立宣言
古泉文庫第一種《壽泉集拓》
古泉文庫第二種《古泉大全》
古泉文庫第三種《足齋泉拓》
古泉文庫第四種《古泉雜志》
古泉文庫第五種《絲路集拓》
古泉文庫第六種 《海上絲綢之路古國錢幣要覽 》
古泉文庫第七種 《沐園百廿泉拓》
古泉文庫第八種 《沐園日記》
古泉文庫第九種《故宮清錢譜》
古泉文庫第十種《山陰道上集》
古泉文庫第十一種《戴門弟子藏泉選》
古泉文庫第十二種 董遹《錢譜》
古泉文庫第十三種 《開元通寶精品集拓 》
古泉文庫第十四種《衡門百泉拓存》
古泉文庫第十五種 《中日友好泉友交流紀念泉譜》
古泉文庫第十六種 《首屆元明錢幣研討會紀念拓集》
古泉文庫第十七種 《西夏錢幣集》
古泉文庫第十八種《朝鮮王朝古錢譜》
古泉文庫第十九種 《越南歷史古錢》中文版
古泉文庫第二十種《金匱論古合刊 金石編》
古泉文庫第廿一種《昭和泉譜》中文版
壽泉作品:
《續齋古稀壽泉集拓》
《可居九秩壽泉集拓》
《壽泉會復會紀念拓集》
《淳豐堂七旬壽泉集拓》
《無為七秩壽泉集拓》
《百福堂七十自選集》
《續齋喜壽拓集》
《龍泉齋七秩善泉拓集》
《福善耄耋集拓》(制作中》
《畋松七十壽泉集拓》(制作中)
高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