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穿衣方面選擇多樣,遇到衣物破損等情況大部分人會選擇購買新衣,而不是用針線縫補。久而久之,縫紉機這種老式機器逐漸被大眾家庭淘汰。然而,在農村頻繁出現要高價回收縫紉機的人,他們承諾用高于市價幾倍的價格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穿衣方面選擇多樣,遇到衣物破損等情況大部分人會選擇購買新衣,而不是用針線縫補。久而久之,縫紉機這種老式機器逐漸被大眾家庭淘汰。
然而,在農村頻繁出現要高價回收縫紉機的人,他們承諾用高于市價幾倍的價格找村民收購縫紉機,不少人家見閑置的縫紉機能換得高價紛紛心動,可等待他們的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為何要高價回收縫紉機而不是其他舊物呢?
昔日“四大件”之一淪為擺設
上世紀五十年代后期,我國的生產力處于上升階段,人們的生活并不富裕。那時每個家庭都希望擁有四件家庭物品,它們分別是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和手表。這四件物品標志著一個家庭有能力過上“小康生活”,誰的家中若是有了四大件,必定會被人羨慕。
人們生活簡樸,衣物破了就用縫紉機修補,往往一件衣裳能穿好幾年,家中有了縫紉機就格外實用。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常購置新衣,縫紉機使用的次數越來越少,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昔日四大件之一的縫紉機便成了閑置在家的擺設,扔了可惜,賣了又值不上幾個錢。于是,一些有心之人便起了心思,他們來到農村等地聲稱高價收購縫紉機,這正中了許多人想處理掉縫紉機的心思。然而這筆看似合理的買賣卻暗藏貓膩,許多村民因此被騙走錢財,他們究竟是如何步入圈套的呢?
高價回收造噱頭引村民上鉤
如今,購置一臺新縫紉機的價格在幾十到幾百元不等,在人們的消費能力之內,而二手縫紉機的價格更是低于一百元,根本賣不上價錢。于是,騙子們往往宣稱用高于市場價幾倍的價錢進行回收,如此噱頭令不少人心動。
村民們口口相傳,不少人躍躍欲試,這正中了騙子的圈套。騙子利用人們想試一試沒準能賺上一筆的心理,展開他們更深的套路。
借口騙取高昂維修費
當村民有意將自家舊的縫紉機賣出時,騙子們會親自上門查看,對村民提出的質疑做出解釋,大都謊稱縫紉機中的一些零部件很值錢,拿到工廠拆卸就能高價賣出,但放在家里只是個閑置罷了。
他們為了讓村民深信不疑,會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合同等證明,與村民簽署收購協議,整個流程看似透明合理,實際上都是騙子們的套路。此舉打消了村民心頭的疑惑,他們以為有了合同作保障,就能將舊縫紉機賣掉賺到一筆可觀的錢。
合同簽訂后,騙子會告知村民要先驗貨,驗貨通過后才能支付錢。村民到了這個時候大都選擇配合,將舊縫紉機送到騙子所說的鑒定處,然而鑒定結果往往是不符合回收標準,需要進行一些維修,費用幾百,村民聽后心有猶疑,但一想到賣掉縫紉機能賺到的錢大大高于維修費,便都同意維修。
這個時候,村民已經落入了騙子的圈套,在支付了幾百的維修費用后,村民以為能成功賣掉舊縫紉機,然而此時騙子大都已消失匿跡,有更甚者會多次提出維修要求,令村民支付更高昂的修理費用。
最終,村民支付了一大筆維修費用,舊縫紉機卻沒能成功賣掉。這個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是落入了騙子的陷阱之中,可為時已晚。鑒定處人走樓空,合同廢紙一張,而那些聲稱高價回收的騙子早已卷錢跑路,前往下一處施展套路。
回想騙子的套路流程,可以發現他們從一開始便利用了人們從眾、貪圖便宜等心理,一步一步將村民引入騙局之中。所謂當局者迷,深陷套路的村民,被眼前的巨大利益所誘惑,步入陷阱,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我們在遇到事情前一方面要深思熟慮,好好思考事情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有基本的常識,了解商品的價值,避免輕易被說服蒙騙。
那么,舊縫紉機當真就沒有價值了嗎?
雖然縫紉機在日常生活中被逐漸遺忘,但它們仍有其重要的價值。
現在的新式縫紉機大都是電動等高科技制成,而舊縫紉機不需要電源,只依靠踏板、縫紉機機頭和一根皮帶就能相互帶動轉動使用。這樣的舊式縫紉機現今大都已停產,成了老古董。
而那些喜好收藏舊物的收藏家們熱衷富有年代感的物件,他們會專門找尋不同品牌、型號的縫紉機,出高價買來留作收藏。那些樣式特別、生產年份特別的縫紉機更是成為極具收藏價值的稀罕之物,甚至會在收藏家圈子中進行拍賣銷售,成交價格甚至高于市價十幾倍。
懷舊風興起,舊物有了新歸屬
近些年來,懷舊風的興起令許多農家樂、年代博物館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很多人為了重溫兒時的記憶,會和家人一起前往農家樂度假游玩。農家樂商家往往會將游客的住房、活動空間等布置成懷舊復古風,這自然少不了那些獨具代表的老物件,縫紉機就是一樣必不可少的年代物品。因此,許多商家會大量收購舊式縫紉機,讓這些舊物有了新的歸屬,也為游客重現了時代的經典。
除此之外,一些拍攝年代劇影的劇組也會收購舊式縫紉機,用作拍戲場景中不可缺少的背景,仿佛只要鏡頭中出現了縫紉機,人們關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回憶就會被輕易勾起。
盡管,舊式縫紉機如今漸漸退出了人們生活的舞臺,但它是所有人記憶中難以磨滅的經典,是一個時代的標志。每當看到縫紉機,我們就能想起曾經坐在矮凳上,腳踩踏板、雙手忙碌的母親,它的價值早已不是縫紉機本身,而是回憶的載體,是歲月的痕跡。
參考資料:
[1].胡睿.縫紉機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商業文化.2011
作者:高高 審核:henna 校稿編輯:李子
馬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