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半月板損傷的病人越來越多,隨著磁共振檢查不斷普及,只要是有膝關節疼痛的病人都會選擇做一個磁共振,以證實是否有半月板損傷?韌帶損傷?關節積液?骨關節炎?等等,這樣的檢查技術對于我們明確診斷的確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具有非常強
半月板損傷的病人越來越多,隨著磁共振檢查不斷普及,只要是有膝關節疼痛的病人都會選擇做一個磁共振,以證實是否有半月板損傷?韌帶損傷?關節積液?骨關節炎?等等,這樣的檢查技術對于我們明確診斷的確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具有非常強大的代償能力,一個部位在影像學上的表現就一定能證實關節已經出現問題了嗎?難道只有手術治療才是半月板損傷治療的唯一出路?這樣的問題可能在全球的骨科醫學界都有疑問的,非常高興的是2020年3月的今天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可以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不再迷茫。讓大家更加有確信半月板損傷大部分是可以采用保守治療的方法,并且可以達到非常滿意的療效。
在他的膝蓋有痛苦的人
什么樣的研究給我們新希望!(Hope)
這是一篇發表在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雜志的文章《Development of osteoarthritis in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meniscal tears treated with exercise therapy or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該研究采用隨機對照的研究方法,通過分析140例年齡在35至60歲之間的通過磁共振證實明確有半月板撕裂損傷,符合當前的手術適應征,這些半月板損傷的病人隨機被分配到兩組,一組采用運動療法,一組采用關節鏡下半月板修整術,之后進行了長達5年的關節評估,包括關節間隙,骨質增生情況,關節炎發生率等做了個全面評估,最后發現兩組的治療結果沒有明顯的差異,關節炎退變的機率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差異。這就說明了什么?說明了大家心心念念追求的微創治療,追求的減慢關節退變的方法都是空話,手術不但不能徹底解決半月板的問題,反而需要承受巨大的手術風險及壓力,最后結果是一樣的,那么你還會去選擇做手術嗎??
總結:
? 半月板損傷很多人會選擇做手術。
? 研究發現做手術與運動療法的結果是沒有差異的。
? 半月板損傷你還會選擇手術治療嗎?
BUT,這篇文章的數據量雖然不是很大,但是能在全球頂級的骨科雜志發表這樣的文章說明他的意義有多么重大,因為這篇文章將完全顛覆我們之前的金標準,所以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絕對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治療方法都在更新。
半月板損傷治療的金標準(Gold standard)
無數據不說話,所有治療的金標準需要數據來證實,那么半月板損傷治療的金標準是什么?這些年對于半月板手術治療需要滿足幾個標準:
1.磁共振證實半月板損傷>II度
2.明顯的關節交鎖癥狀,也就是關節無法正常的彎曲伸直
3.保守治療無效
雖然這個金標準看起來完美,但也是有一定缺陷的,首先比如磁共振證實有半月板損傷,那么有些人關節沒有任何疼痛,功能正常,但是磁共振檢查結果是半月板損傷,那這個現象又是如何合理去解釋?其次這個保守治療無效是多少時間的保守治療?保守治療的方法有沒有嚴格去執行或者是否準確執行?最后所有的半月板手術治療前我們是否全面評估病人的狀態,是否真正做到符合手術適應征?當然我們不能因為這篇文章而完全否定手術的作用,關鍵在于能否在所謂的金標準的統治下還有人提出異議,并用數據來支撐這個異議!這才是最重要的意義!
半月板的思考!(Think)
膝蓋里面這塊小小的半月板的確操碎了很多人的心,關節疼痛一旦磁共振檢查就有很多人被證實有半月板損傷,有少部分人因為運動或外傷而出現的急性損傷,這部分人群往往是年輕人,如果評估后半月板損傷嚴重,那么為了更長遠的療效可能以目前情況還是會選擇手術治療,但是現在還沒有發現相關的強有力數據來說明急性損傷手術治療一定比保守治療好。對于大部分半月板損傷的人群是一個慢性的勞損,通俗的說就是長期運動磨損造成的,因為有這種觀念,會讓大家想當然的認為如果沒有手術,那么半月板磨損的程度會進一步加重,甚至會影響關節周圍的軟骨,最終導致整個關節報廢,這樣的慣性思維其實很可怕的,因為我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人體自身的修復能力。
這種自身的修復能力可能會有力挽狂瀾的效果,而我們常常把這種能力給忽略了,以為現代的高科技,先進的技術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健康問題,但是事實是什么?如果做一個統計,真正能完全治愈疾病的技術可能是屈指可數。很多時候僅僅是個安慰,所以激發人體自身的修復能力才是關鍵,如何能夠挖掘并利用好這個技術才是我們醫學發展的新目標。當然這塊領地對于自然療法,傳統療法包括中醫,康復鍛煉等等絕對是大有可為的。
總結:
1.保守運動方法治療半月板損傷不比手術治療效果差
2.激發人體自身的愈合能力才是關鍵
3.人類醫學發展的方向應該更加多元化
大家好,我是孫益醫生。每天一點健康科普,快樂生活每一天!
點擊關注,與你一起分享最實用的健康知識!
丁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