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們這邊都是大面積承包水稻田,一戶至少100畝,種地能掙錢嗎?肯定是掙錢的,但掙多少錢,沒有種過地的人是不知道的。村口小超市老板原先是運輸車輛司機,沒種過莊稼,他說農民一畝地純收入1000元/年,但農民馬上否定了,年景好可能平均500元純收
我們這邊都是大面積承包水稻田,一戶至少100畝,種地能掙錢嗎?肯定是掙錢的,但掙多少錢,沒有種過地的人是不知道的。村口小超市老板原先是運輸車輛司機,沒種過莊稼,他說農民一畝地純收入1000元/年,但農民馬上否定了,年景好可能平均500元純收入,年成不好可能只有300元純收入。雙方爭執不下。真是外行人說外行話,內行人說內行話啊!
一、干農業還是“靠天收”,全靠老天爺幫忙
不是每年都是純收入1000元/畝,我們這邊只有2019年每畝純收入1000元,2020年每畝純收入只有500元,還有一畝純收入只有300元/年的。這幾十年化肥一直都在漲價,一畝地80斤尿素,30斤復合肥,僅肥料300元/畝,種子100元/畝,農藥、汽柴油300元/畝,機械耕耘、播種、收割、運輸200元/畝,土地租金600元/畝,生產總成本1500元/畝,一畝水稻產量平均1500斤,單價1.20元,產值1800元,扣除成本只有純收入300元。但如果水稻畝產1900斤收入可能達到1000元/畝,水稻種植不是每年都是高產,有自然災害,有病蟲害危險,還有管理不到位,都會影響水稻收成。農民說平均每畝500元差不多(包括糧食補貼)。干農業還是要看天吃飯,看老天爺幫忙不幫忙。
二、農民主要收入來源是工資性收入,每戶農民家庭都有子女外出打工了
談到農民收入問題,人們自然聯想到打工收入,現在農民每戶都有人在外面打工,農村年輕人基本上都是在城鎮就業了。打工收入去年占農民家庭收入45%,今年可能超過了50%以上了。一對年輕夫妻一年在外面帶回家20萬元左右,農民過日子完全靠工資性收入了。打工購買了私車,打工蓋起別墅,打工娶媳婦,打工有了存款,打工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而農業已經是機械化、規模化、無人化了,收入5萬——10萬元左右,5G時代已經來臨,未來農業可能是智慧化生產了。現在農村鄉村振興辦公室又在大力發展集體經濟,農民以后還有資產性收入,享有集體利益分配權、股權、分紅權、養老金等收入。農業目前收入沒有外行人說的那么高,但其他工資性收入、資產性收入在增長。今年又有1.8億農民工進城打工了。
三、農民僅靠種植是無法提高收入的,還是要依靠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來增加收入
糧食價格去年倒是上漲了,接踵而來的生產資料價格也大漲了,尿素今年2000元/噸,去年農民購買1800元/噸,比去年上漲了200元/噸,其他汽柴油、農膜、種子、農藥價格今年都上漲了,農民收入還是沒有增加,靠農產品價格上漲,農民還是不增收。我國糧食連續“十八連豐”,今年夏糧1.45億噸,平均每年糧食總產量6.5億噸,但農業收入太低了,只能靠規模效益來增收。但還是靠老天爺幫忙,解決農民增收還是要依靠全產業鏈經營,增加附加值來增加農民收入。走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化生產經營。必須要大力發展集體龍頭企業,集體營銷體系,讓農民參股、入股經營,增加農民集體經濟利益分配。一百斤稻谷,價值120元,加工成大米70斤,價值150元,米糠30元,合計增值60元,一畝地1500斤,增值900元,農民收入也就大幅提高了。
何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