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路床的范圍是指路面結構層以下80至120cm范圍內的路基。為什么是一個范圍呢?這里就要對交通等級進行劃分,特重交通對應的路床厚度為120cm,特重以下的為80cm,其中路床又分為上路床和下路床,上路床為30cm,下路床的厚度90cm(特重)、50cm(特重以下)。
圖紙應結合說明一起看,必要時還需結合相關圖紙才能更好地理解設計者的意圖。
路基工程的特點:
1、鐵路路基的作用是在路基面上直接鋪設軌道結構,因此,路基是軌道的基礎,路基荷載,既承受軌道結構的重量,即靜荷載,又承受列車行駛時通過軌道傳播而來的動荷載。
2、路基同軌道一起共同構成的線路結構是一種相對松散連結的結構形式,抵抗動荷載的能力弱。
3、建造路基的材料,不論填或挖,主要是土石類散體材料,所以路基是一種土工結構,經常受到地質、水、降雨、氣候、地震等自然條件變化的侵襲和破壞,抵抗能力差,因此,路基應具有足夠的堅固性、穩定性和耐久性。
4、對于高速鐵路,路基還應有合理的剛度,以保障列車高速行駛中的平穩性和舒適性
一、指代不同
1、分離式路基:又叫半填半挖式路基,是交通道路橫斷面形式的一種,其橫斷面一部分為挖方,一部分為填方。
2、整體式路基:由填筑或開挖而形成的直接支承軌道的結構,也叫做線路下部結構。
二、特點不同
1、分離式路基:兼有路堤和路塹兩者的特點。填方部分的局部路段,如遇原地面的短缺口,可采用砌石護肩。如果填方量較大,也可就近利用廢石方,砌筑護坡或護墻,石砌護坡和護墻相當于簡易式擋土墻,承受一定的側向壓力。
2、整體式路基:既承受軌道結構的重量,即靜荷載,又承受列車行駛時通過軌道傳播而來的動荷載。路基同軌道一起共同構成的線路結構是一種相對松散連結的結構形式,抵抗動荷載的能力弱。
三、應用不同
1、分離式路基:位于山坡上的路基,通常取路中心的高程接近原地面高程,以便減少土石方數量,保持土石方數量的橫向平衡。若處理得當,路基穩定可靠,可減少土方調運量,是比較經濟的斷面形式。
2、整體式路基:在路基面上直接鋪設軌道結構,因此,路基是軌道的基礎,路基荷載,既承受軌道結構的重量,即靜荷載,又承受列車行駛時通過軌道傳播而來的動荷載。
根據公路路基設計規范,路基,路床和路堤可以這樣區分:
路基 (subgrade):
按照路線位置和一定技術要求修筑的帶狀構造物,是路面的基礎,承受由路面傳來的行車荷載。
路床 (roadbed):
路面結構層以下0.8m或1.2m范圍內的路基部分,分為上路床及下路床兩層。上路床厚度0.3m;下路床厚度在輕、中等及重交通公路為0.5m,特重、極重交通公路為0.9m。
路堤 (embankment):
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堤在結構上分為上路堤和下路堤,上路堤是指路床以下0.7m厚度范圍的填方部分,下路堤是指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通常我們認為的公路是由路基和路面組成,路基分為路塹和路堤,挖方的時候叫路塹,填方的時候叫路堤。路床也是路基的一部分。
公路總的分為路基和路面;路基又分為路堤(填方路段)、路塹(挖方路段);路堤分為上路堤、下路堤(根據距離路床距離定義);路面又分為底基層、基層、面層等結構層(瀝青路面與砼路面的結構層不一樣)。路基的功能是托住路面,路面的功能是保障行車。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