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標點符號包括兩大類:點號和標號。點號的作用是點斷,主要表示語句的停頓、結構關系的語氣。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點號可分為句末點號和句中點號兩種。
一、句末點號包括句號、問號、感嘆號三種。
句號(。)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后的停頓。我們這里說的“一句話”,就是語法書上講的一個句子。一個語言格式不論長短,只要是能獨立地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就是一個句子。說話的時候,每個句子都帶有一定的語調,表示某種語氣,句和句之間有較大的停頓。寫成了文章,句子的后面要用句末點號。除一般的疑問句用問號表示疑問語氣外,反問句和設問句句末也用問號。
問號(?)選擇問句只在句末用用一個問號,句中各項之間要用逗號;但有時為了強調各選項的獨立性,也可以在各項之后都用問號;有些表示委婉語氣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問號。(例:請你們說話小聲一點好不好?)有的句子雖含有疑問詞(誰、什么、怎么樣等),但并非真正發問,而是表達了一個陳述語氣,因而應用句號。
嘆號(!)表示感情強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頓。表示感嘆句末尾的停頓;語氣很重,很強烈的祈使句、反問句也用嘆號;兼有兩種語氣的,例如兼有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的句子,通常應該根據句子的基本句式屬于哪一種,根據這個句子用在哪個特定的地方所著重表示的語氣,選用一個合適的點號。
二、句中點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
逗號(,)是句中點號的重點。在單句中,逗號主要用于以下七種情況:表示句子里邊的一般停頓;單句的一般成分之間——主語和謂語之間;某些復指短語后頭或組成成分之間要用逗號;句子中除了一般成分外,還有獨立成分;較長的并列的詞語之間,一般要用逗號;反復的詞語之間要用逗號;轉折連詞后可用逗號,以突出轉折的意思;頓號表示詞語間的停頓,但當詞語用作句子謂語和補語的并列時,用逗號不用頓號;名詞加了語氣詞“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號不用頓號。
頓號(、)也用于并列詞語之間,不過這種詞語比用逗號隔開的并列詞語更簡短。它表示最小的停頓。并列詞語中如果有連詞“和”“與”“及”“或”“或者”等,不必要再用頓號;有的并列詞語讀起來并不停頓或者停頓很小,又不會產生歧義,中間就不必用頓號;不是并列詞語之間不應用頓號;只有兩項并列詞語的,一般不用頓號,而用“和”“及”等連詞;如果要把簡短的并列詞語加以強調,這些并列詞語之間就不用頓號而用逗號;鄰近的兩個數字(一、二、三……九)連用,表示概數時不用頓號,如果是數字省略語,就要用頓號。
分號(;)和逗號都可以用于復句內部的分句之間,不同之處在于分號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間。它表示的停頓大于逗號。分號只用在復句中,不用在單句中。復句中除了并列分句以外的其他分句,如果分句內部已經用了逗號,分句之間通常就得用分號。分號的作用主要是使各分句間的結構層次清楚。
冒號(:)的基本用處是提示下文和總括上文。它表示較大的停頓。用在書信、發言稿開頭的稱呼語下邊,有引起收信人、聽眾注意的意思;有在“某某說”后面,表示后面是引用的話;用在提示性的話的末尾,表示后邊有話要說;用在總提的話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項說明。或者表示冒號前面的話引起后面的話;表示后面是補充說明或解釋性的話;用在強調動詞后面的賓語,提起讀者注意。動詞常用的有:“想”“說”“問”“是”“記住”“認為”“證明”“宣布”“指出”等,賓語往往較長或復雜;總括上文,在分項或從幾個方面說了以后,用冒號表示后面還有一句總括的話。
三、引號(“”)用途主要有下邊兩種:表示在引號里的話是實際那樣說的(或者想說的),或者是引用來的;表示放在引號里的話是有特殊意味的,如意義突出的,不照字面理解而別有含義的,作者不同意或者懷疑這種說法的,以及諷刺、反語等;需要指出的詞語以及專名、術語、成語之類有時候也用引號。
四、破折號(——)是標號中的重點。它有多種用途,主要有下邊兩種:表示它后邊是解釋或補充說明的話;表示后面是跳躍或轉折的話。
五、括號()主要表示括起來的話是注釋或補充說明前邊的詞語或句子。這種注釋或補充說明面比較寬,可以解釋語義,注明時間,也可以交代引出處,列舉具體內容,還可以諷刺、批評、訂正錯誤等。括號和破折號都可以注釋前邊的話,兩者的區別大致是:內容重要,屬于正文的部分的,用破折號;內容不太重要,不是正文的一部分,只是注釋,沒有它也不影響意思完整的,用括號。
六、省略號(……)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話里有所省略,表示重復的或者類似的語氣的省略,還表示列舉同類事物和序數詞語的省略;表示話未說完、語意未盡、說話空隙,或者說話斷續、沉默不語等。
頓號是退格鍵左邊的書名號是<>省略號是shift+6破折號是0右邊的---
標點符號的由來:
1.標點符號,書面上用于標明句讀和語氣的符號。“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是bai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用來表示停頓、語氣以及詞語的性質和作用。”
2.西方的標點符號在16世紀主要有朗誦學派和句法學派兩個學派,主要是由古典時期希臘文和拉丁文演變而來,在17世紀后進入穩定階段。俄文的標點是依希臘文而來,到了18世紀采用西歐的標點方法。
3.古代的漢字作品無通用的標點符號,到了19世紀開始使用“。”作為斷句。日本在8世紀時,使用返點和訓點作為標點系統。
4.引號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先用雙引號“ ”,內部如需再引用,再用單引號‘ ’,若再需引用,使用雙引號“ ”,以此類推。直排仍保持雙引號在外,改用『』和「」。
中華民國教育部:先用單引號「」,內部如需要引用,再用雙引號『』。而雙引號內部又需要引用,則再用單引號,如此類推。
我感覺,題主的問題是說,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之間,需要還是不需要用逗號來區分。也可以理解為,用逗號分開它們,是不是合適?
要想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頓號在句子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頓號,是把幾個相同內容(或者意思)的長話分開,以便能夠跟上氣息或者作短暫停頓。
那么,就容易理解了。十九世紀(一般從清政府失去權利那個時候來區分。)和二十世紀初,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社會形態。前者是封建帝國時代,后者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軍閥混戰時期。因為,它們之間不是一個統一的時期,即,不是兩個相同事物之間的連接與區分,所以,不能用頓號來連接。
常用的標點符號有10種,分點號和標點兩大類。 點號的作用在于點斷,主要表示說話時的停頓和語氣。點號又分為句末點號和句內點號。句末點號用在句末,有句號、問號、嘆號3種,表示句末的停頓,同時表示句子的語氣。句內點號用在句內,有逗號、頓號、分號、冒號4種,表示句內的各種不同性質的停頓。 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用來表示停頓、語氣以及詞語的性質和作用。
點號的作用在于點斷,主要表示說話時的停頓和語氣。點號又分為句末點號和句內點號。句末點號用在句末,有句號、問號、嘆號3種,表示句末的停頓,同時表示句子的語氣。句內點號用在句內,有逗號、頓號、分號、冒號4種,表示句內的各種不同性質的停頓。 標號的作用在于標明,主要標明語句的性質和作用。常用的標點有9種,即: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著重號、連接號、間隔號、書名號和專名號。摘自《標點符號用法》國家標準(GB/T15834—1995) 參考資料: 摘自《標點符號用法》國家標準(GB/T15834—1995)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