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關于大漠邊關,漢唐時期的詩句較多。與大漠邊關對應的詩句也不少。例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大漠風沙里,長城雨雪邊。
日暮沙漠陲,力戰煙塵里等等。
古詩詞里,古人常常用借物抒情的手法來表達思想情感。
《馬詩》【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有“詩鬼”之稱,著有《昌谷集》。他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27歲英年早逝。
《馬詩》是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達志士懷胎不育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而此詩在比興手法運用上卻有獨特意味。
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于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象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是一幅戰場景色。李賀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燕山月似鉤”,“鉤”是一種彎刀,作者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也就含有思戰之意,也有一種對現實的吶喊。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際是啟后兩句的抒情。
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么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作者借馬渴望帶上金籠頭,馳騁千里,抒發自己希望有一個廣闊的空間,施展抱負,報效國家。“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企盼上層能夠慧眼識才,以效大用,也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感慨。
此詩運用比體直抒胸臆,較為痛快淋漓,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
《石灰吟》[ 明 ]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他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有《于忠肅集》傳世。
《石灰吟》言簡意賅,一目了然。單從字面上看是說:石灰石經過千萬次錘擊才能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平常之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實際是一首托物言志詩,這首詠物詩,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托物寄懷。作者通過贊揚石灰堅強不屈的精神和潔身自好的品格,抒發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堅決與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表現了他在人生道路上愿像石灰一樣,不怕捶擊、不怕烈火焚燒、不怕粉身碎骨,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整首詩筆法凝煉,一氣呵成,語言質樸自然,不刻意雕琢,感染力很強,尤其是作者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不妥之處,敬請指點。
上聯:大漠沙如雪,
下聯:小雨潤萬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大漠沙如雪節奏劃分:大漠/沙如雪。
1.《馬詩》的節奏劃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賀所作,是一組五言絕句詩,共二十三首。這首詩歌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土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以及不遇于時的感慨與憤懣,表現方法屬比體。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