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據悉,在2022年底,一款叫做“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橫空出世,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變成了現實,在世界范圍內引起更多關注的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AI領域露出的桅桿尖頭。
事實上,在當今這個由數據驅動的時代,AI正在逐步成為各行業技術革新的核心力量。比如在醫療界,人工智能主要應用于醫學影像分析、醫療數據管理、醫療機器人、可穿戴醫療設備、遠程醫療、智能醫療決策、腦機接口等多個方面,可以預見,AI賦能醫療已經成為醫療領域發展的趨勢。
“AI+醫療”的應用改變著我們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式,AI的智能化變革不僅提高了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更讓患者獲得了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在醫療行業細分的眼科領域,AI的應用已為眼科疾病的治療帶來了重大的轉變。特別是結合AI技術的近視手術技術,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和價值。
從近視手術發展歷史來看,角膜屈光手術從1939年,日本Tutomu Sato的醫生采用放射狀角膜切開術矯正近視開始,發展到今天已有80余年歷史,技術在不斷更新迭代。
如今,通過建立真實眼3D模型+AI算法,基于全眼光學系統綜合考慮眼生物測量數據,利用Ray Tracing(光跡追蹤技術)引導的4.0進階個性化全眼定制時代已然到來,這就是顛覆眼科屈光手術領域的全新“黑科技”近視手術。
據了解,該全新技術是通過術前采集眼球的重要光學系統數據,包括波前像差、角膜前表面地形圖、角膜后表面地形圖、中央角膜厚度等,生成全眼3D模型,基于全眼數據和獨家AI智能算法獲得一個更佳的矯正方案,進一步提升患者術后矯正視力。可以說,這是AI為眼科乃至醫療領域帶來的一次巨大的技術革新。
新技術可矯正900度以下近視、400度以下散光,讓對夜視力要求高、有精細工作需求的意愿摘鏡人群有更多、更好的選擇。臨床實驗數據顯示,術后3個月,98.1%的患者獲得了1.0的視力,82.5%的患者獲得了1.2或更好的視力。
隨著國內需求的不斷擴大,患者對于個性化、差異化和精準化矯正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對我國屈光手術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國作為該新技術全球首發國家,目前已在國內沿海發達區域開始推廣應用;為給西部區域的近視患者帶來同步、高質的眼科診療技術,據了解,位于成都城南核心區域的四川眼科醫院目前已率先引進該技術,作為全球首批裝機及應用醫療機構,該院手術醫生周進院長作為新技術全球核心認證專家,目前已為多批患者帶去的優質視覺質量,引領著區域全眼定制屈光手術發展。
張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