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題:玉帶林中掛是什么意思?林黛玉上吊前為什么還要脫衣服?和秦可卿有關?
文/姜子說書
青埂峰下一頑石,曾記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見《石頭記》!
榮即華兮華即榮,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紅樓夢》!
聲能兩歌手兩牘,兩鑒風月兩生花!以詩傳史石上墨,誰識畫眉昭風流?
女兒未嫁將未降,末世忠義明閨閣!先時名號通靈玉,來時姓氏原是秦。
源為二玉演二寶,慷慨雋逸作姽婳,榮源寧演隱甄氏,《胠篋》《南華》續《莊子》!
——《石頭記》序
紅樓一夢,荒唐無稽,卻是神來之筆,若非個中人,難知其中奧妙,反倒翻成嚼蠟。故,為寓褒貶,明愛憎,悉借《推背圖》之法,為眾女子數運之機。
誰知不過是感懷一事、詠嘆一人,真奇想奇筆,且看賈寶玉夢入太虛幻境,黛玉之讖,是何等畫面?又是何等筆墨?
寶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擲了,再去取“正冊”看。只見頭一頁上便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詞,道是:可嘆停機德,堪嘆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紅學圈公認,“木上懸著一圍玉帶”是寫林黛玉上吊自殺而死。那么問題來了:玉帶是什么東西?為什么林黛玉上吊用的不是三尺白綾,卻是自己腰間的玉帶呢?
《說文·系部》:“衿,衣系也。”段玉裁注:“聯合衣襟之帶也。古人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系結,這種小帶的名稱就叫作“衿”。
玉帶即革帶,是一種用玉裝飾的皮革制的腰帶,稱為“帶銙(kuǎ)”,俗稱玉帶板,是一條自古賴以系縛衣服的腰帶。
沒錯,古人穿衣的習俗與現代人不同,古人一般穿袍,腰帶即袍帶,袍帶首先是一種防止褲子掉落的工具。所以,玉帶是腰帶,也可以理解成褲腰帶,又稱之為衣帶。
而解開玉帶這個行為,相當于“更衣”,也就是脫衣服或者說整理衣服,古人只有更衣的時候,才會解開玉帶。
再者,玉帶的更深層次用途是禮儀之飾,與古代冠帽一樣。而且明代用玉沿襲傳統,只有一品以上官員才能使用最為尊貴的玉帶,普通人的腰帶上是不能用玉裝飾的。
另外補充一點,到了清代,統治者沿用自己本民族的習俗和服飾,玉帶不再使用了。也就是說,玉帶跟笏一樣,都是漢人專用,都是明朝之物,清朝不用。
《紅樓夢》故事里,賈寶玉曾經說過,林黛玉以后會當一品夫人,一品代表官位的極致,而世間還有另一種異樣的官,喚作“帝王”,又有另一種異樣的官印,喚作“傳國玉璽”。
總之,林黛玉使用玉帶是合理的,但是,林黛玉上吊自殺,為什么要脫衣服呢?或者說,為什么要更衣呢?再看“更衣”這兩個字,沒有人覺得眼熟嗎?秦可卿被刪去的諸文,不就是“更衣”和“遺簪”嗎?什么又是遺簪呢?“金簪雪里埋”可不就是遺簪嗎?
新版《紅樓夢》理解林黛玉的“質本潔來還潔去”,選擇讓她脫了衣服去世,是“翻成嚼蠟”式的理解,其實不解其意,但是,《紅樓夢》確實是一部“青楓林下鬼吟哦”的鬼故事,林黛玉上吊之前,確實有更衣的情節,而且遺簪情節也是屬于林黛玉的,當然,也是屬于秦可卿的,獨獨跟薛寶釵無關。
《紅樓夢》故事里,作者開篇的回目就告訴世人,想要認識通靈寶玉的真面目,只有去夢幻中找尋,警幻仙姑讓賈寶玉夢中與秦可卿結姻緣,秦可卿其實就是林黛玉,刪去的故事,是白骨如山的國之辛密,而非風月筆墨。
作者開篇就明白告訴過世人,這一篇故事,不是才子佳人書,不是風月筆墨,也并非野史可比,實在是六朝古都石頭城的真實故事,所謂“輿圖換稿”的金陵舊事。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紅樓夢》程高本、《脂硯齋全評石頭記》、《說文·系部》
陳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