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從春秋時期就有了專門管理馬匹與車駕的官員,據說周穆王始置太仆,"蓋大御眾仆之長,中大夫也"——《漢書》卷19《百官公卿表》,然后這個稱呼一直沿用到了清朝,雖然期間有一些另外設立的機構也是負責養馬的職能,但是太仆這個稱呼一直是
從春秋時期就有了專門管理馬匹與車駕的官員,據說周穆王始置太仆,"蓋大御眾仆之長,中大夫也"——《漢書》卷19《百官公卿表》,然后這個稱呼一直沿用到了清朝,雖然期間有一些另外設立的機構也是負責養馬的職能,但是太仆這個稱呼一直是跟養馬有關系的。可謂整個封建時代,養馬是所有朝代官方管理的。這說明了養馬的重要性。
宋朝可以說是古代中國最富裕的一個朝代了,但是偏偏就是沒有戰馬,導致了最后對游民民族騎兵戰爭中的失敗。然而導致沒有戰馬的原因是宋朝失去了燕云十六州這些天然的養馬地。而中原不適合養戰馬,因此導致宋朝無馬可用。
那么在古代中原地區養馬真的就這么困難嗎?讓古代中國甚至于古代全世界最富裕的朝代都養不出合適的戰馬。
一、古代養馬真的很困難
在寫關于這個話題之前,作者專門查閱過現代養馬的一些知識與要求,發現馬真不是一般人能養的,可能很多人覺得,現代這么發達的科學技術與醫療條件,養馬應該是個很簡單的事,不就是吃草,跟養牛,養豬有什么差別。真的,剛開始我也覺得是這樣的,結果發現,我們都太天真了。
1,養馬的基礎硬件設施要求高。
養馬需要啥,很多人覺得就跟牛一樣搞一個牛棚,喂草就完了。這么做可以是可以,但是這馬這樣養也就完了。
在現在養馬,首先馬廄也就是馬住的地方,要考慮采光,溫度,空氣流通。匹配的喂水設施與排水設施,而且根據馬的大小,要適配不同大小的空間。還要考慮地面,周圍的環境,等等因素。光一個馬廄就已經夠折騰了,你以為這就完了,不,這只是開始。
2,養馬需要對馬進行精心的照料。
馬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嬌貴的動物,大家可能覺得這馬又跑又跳的,又可以拉貨拉車,還可以當兵打仗,怎么就嬌貴了。這里的嬌貴主要是指馬的腸胃,也就是消化系統,其實馬的消化能力很弱,馬不像牛一樣會反芻。
所以,養馬想一次喂飽幾頓不吃,那是不可能的,而且要保持馬的耐力與戰斗力,也不能只喂草。而且喂的材料也是得高品質的,起碼得是干燥沒有發霉。而且喂的次數也有要求,馬不能吃一頓頂好幾頓,所以得分好幾頓喂。白天喂個兩三頓,晚上還得喂。
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說的就是這么個道理。這還是光喂飼料,馬還必須得喂水。所有在古代往往養一匹好馬,得好幾個人。可以想象對馬的照顧要精心到什么程度。你說人類小孩一個奶媽就可以搞定,但是一匹馬得好幾個人照料。還有馬的疾病防治啊飼料準備啊等等等等。
3,養一匹馬一年的成本夠一個人開銷44年。
要想養馬,那咱首先得買一匹馬,如果想要馬有第二代,那就得買兩匹,我們來看看在宋代買一匹馬得多少錢,算算古代養一匹馬大概得花多少錢。
《洛陽搢紳舊聞記·白萬州遇劍客》:“有賈客乘所借馬過門者。白之左右皆識之,聞於白。詰之,曰:‘于華州八十千買之。’契券分明,賣馬姓名易之矣。”
從上文可以看出,一匹馬,八十千,也就是八十貫錢。一千錢也稱之為一貫錢,
《幕府燕閑錄》遮道謂曰:“君馬新市,其價幾何?”曰:“一百五十千。”
在這里,又有一匹馬一百五十貫的記載,可見在宋代馬匹的價格也不是不變的,但是不管怎么變,都非常貴。而且從下表可以看到,宋朝時期,最大的官,也就是宰相一級的,一月能有300貫的錢。這些官員好,一個月的錢可以買幾匹馬,但是往下看,可以發現,絕大部分的官員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買一匹馬。
在古代,宋朝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可以說是最好的,這樣的待遇買個馬都得攢幾個月的錢,更不用說那些平頭老百姓了,可能攢一輩子錢都買不起一匹馬。
歷經千辛萬苦,把馬買回來了,得伺候馬吃喝吧。喂馬得喂草料,這喂馬的料可講究的很,還分精飼料、粗飼料。精飼料主要是豆類、麩皮、谷物雜糧等等。粗飼料就是各種草類了。而且馬還需要喂鹽等礦物飼料,雖然占比不高,但是在當時可都是比較珍貴的東西了。
我們來看看下面一張表,列出了宋朝各個時期馬匹所需的草料量。可以看出,21.2萬匹馬,就消耗了534.2萬石的料,草就跟不用說了,五千多萬束。要想明確的做出對比,那就不得不對“石”這個單位來說明一下,在古代比較奇怪的事,把“石”“斗”“斛”“升” 是當做容量單位來使用的,如果年紀大點的朋友可能見過“斗”還有“升”這種測量用的工具。那么宋朝的“石”到底是多少重量,或者容量呢。
據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在宋代1石合92.5公斤,1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這里是只裝大米的情況下,一“石”是多重,但是現在我們都知道,不同的物體密度跟質量都不一樣,所以不能一概而論。然而根據大米的密度與體積,我們可以測算得出。
1石(容積單位)=70.2公升
1石(重量單位)=79320克(宋代1斤=661克)
這個數據讓大家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在根據下面的表格,我們可以得出。
在宋代太平興國四年,一匹馬消耗的料是 5342400/212000=25.2 石
然后我們再來換算一下,25.2*70.2=1769.04公升
25.2*79320=1998864克=1998.864千克
而且宋代以后,朝廷正式把“石”列為容積單位,規定:1斗=10升,1斛=5斗,1石=2斛。
然后我們在第二個表,上面列出了宋代各個時期糧食的價格,因為在馬的精飼料里面有麥、豆類等雜糧,其他的找不到參考數據,那我們來看看麥子的價格。
在宋真宗時期,最便宜的麥是10文一斗,按照宋朝的單位換算,1石 = 2斛 = 10斗,也就是說一石麥的價格是100文,所以得出一匹馬消耗25.2石也就是要2520文錢。
然后說說這草,根據表上的這個草的單位,這個查閱的好多資料,實在是太難找了,不知道一束到底是多少,終于最后還是找到了關于草書的記載。
《宋會要輯稿 ·食貨 三十九》元二年九月九日,三省言:“準敕收買稈草一千萬束。行人估定每束一十三斤,末等價例一十九文。省司欲依估價,依舊例更支腳錢五文收市。”詔令三司特更添五文,余從之。
依據里面講的,草一束大約是宋朝13斤,最末等的價格在19文,那就是肯定還有好的,價格肯定會高一些,這上面還記載了搬運費也就是“腳錢”多少錢。因此這里的草束我們按最低的19文一束來計算,那就是:
53424000/212000*19=4788文
所以加起來是2520+4788=7308文,差不多七貫多錢。
而根據《夢溪筆談》記載,宋人的口糧標準是“日食二升”。按照一年的標準那就是730升,730升=73斗=14.6斛=7.3石。那么再按當時20文的米價來算(取同時期麥價)。也就是一年需要73斗*20文=1460文錢
對比馬一年的開銷7308文與人一年的口糧開銷1460文。相當于養活一匹馬可以養活5個人。
如果再加上買馬的錢,建造馬廄的錢,照看馬匹的人工費,醫藥費,等等費用,那就不止這個數了。
我們粗略算一下,買馬80貫,馬一年吃的開銷算8貫,人一年吃的開銷算2貫。
那么一匹馬一年的開銷加上買馬的錢,就夠一個人最基本的開銷44年。
(各位看官,這里用的單位換算與計算的比較粗略,不夠精準,當然其中有很多原因。這里大家大概心里有個數就行,而且作者數學不是很好,如果有算錯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
所以經過這么一番計算,顯而易見養馬的成本到底有多貴。在古代養馬,真的是很難呀。
二、在中原地區養馬不難,但無法量化
說養馬,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難得是個人養馬,如果上升多國家戰略層面,有國家支持,其實并不是十分困難的。大宋最高的時候歲入一億兩千萬貫,養20萬匹馬,按照上面我們計算的,一年也就耗費160萬貫,這個消耗,對于宋朝的財政收入來說,并不是很大的負擔。
何況我國中原地區地大物博,養育了這么多人,還養不起幾匹馬嗎?當然在中原地區養馬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就在于養多少。
如果養多了,會面臨很多問題。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土地問題,馬養多了,馬匹所需的地理空間位置,肯定會侵占人類的生活空間,在開頭我們也說了,馬的基礎硬件設施要求比較高。對空間的要求也比較高。所以這是一個必然的問題。
第二,在當時中原地區,土地種出來的糧食甚至可以說還不能滿足當時人口所需,有的還需要從南方調集糧食。如果養大量的馬,勢必需要更多的馬匹的飼料,而馬匹的飼料也不是憑空出來的,種植馬匹的飼料必然會搶奪糧食的種植空間。這就導致了糧食的的不足,而糧食的不足則往往是災難與戰爭的開端。
因此在中原地區養馬其實不難,難的是怎么樣讓馬與人共存。
三、在中原地區養馬最難的是養了之后作用不大。
在說到古代養馬,最大的作用是用于戰斗,因為馬是以爆發力與速度見長的,用于騎兵沖鋒,那可謂是摧枯拉朽,勢如破竹。而大部分農耕所用的牲畜大部分是牛,驢,騾子 等耐力強勁的牲畜。
所以在中原地區養馬第一,不能夠滿足農耕需求,無法提高生產力,對于農民來說是不實用的。
第二,馬匹養在中原,如果沒有空曠的場地給它訓練與奔跑,是無法成長為合格的戰馬的,這樣也就很難形成戰斗力。
第三,在古代多數戰爭均是抵抗異族的入侵,因此戰場往往在邊疆地區,而中原地區又遠離邊疆,馬匹就算養成了形成了戰斗力,也無法在戰爭發生時迅速的形成戰斗力。就算運輸到了邊境地區,途中的運輸所需更是加大了戰爭的消耗。所以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因此通過這幾點可以看出,在中原養了馬,其實有點雞肋,你說用吧,肯定也是有點用處的,但是真的到用的時候,發現不是那么好用。你說沒用吧,畢竟有馬在哪呢,是吧。
四、結語
我們整體來看,對于中原能否養馬這個問題,我們已經有了一個肯定的答案。養肯定是可以養,就看怎么養。如果是個人養,那么不用說,肯定是十分困難的。如果上升到國家層面,養肯定是沒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解決人與馬生存空間的矛盾,還有怎么解決中原地區養的馬作為軍事用途的是否是值當的。
因此可以說,在中原地區如果只是單純的養馬的話,并沒有那么難。如果要考慮到在養好馬的同時,各種因素的和諧共存,這才難!
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