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鈣是人體骨骼的重要組成成分,一旦缺鈣就容易導致骨質疏松、病理性骨折等疾病。但根據調查顯示,中國人普遍存在缺鈣的情況: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0-2012年),有96.6%的人群鈣攝入不足,平均攝入量為364.3mg,低于中國營
鈣是人體骨骼的重要組成成分,一旦缺鈣就容易導致骨質疏松、病理性骨折等疾病。
但根據調查顯示,中國人普遍存在缺鈣的情況: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0-2012年),有 96.6% 的人群鈣攝入不足,平均攝入量為 364.3 mg,低于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攝入量的一半。
知道自己缺鈣,有些小伙伴可能就開始著急了:我要怎么補鈣?要不要吃鈣片?鈣片選哪個好?
別擔心,今天小薇特地給大家整理了一份“補鈣指南”,一起來看看吧~
食物是最好的“補充劑”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鈣攝入量為每天 800 mg,想要補足一天的鈣,最推薦的方法就是通過食物來補充。
一般情況下,一天能吃夠這些食物,就說明你的鈣攝入量是足夠的:
同時,最好還能補充一些水果等食物,這樣基本就能達到 800mg/天的量了。
看到這里,不少朋友就會說:“我每天上班/上學,哪有時間去搭配這些?”
特別是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婦、兒童等)對鈣的需求量會更大,普通飲食滿足不了,怎么辦?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吃鈣片來補足“差額”了。
不過現在鈣片這么多,該選哪種最合適呢?
鈣片那么多,到底怎么挑?
目前市面上的鈣片通常分為有機鈣和無機鈣兩種,而它們也有各自的優缺點和適合的人群。
鈣的分類
1、有機鈣
可分為:檸檬酸鈣(最常見,代表:Swisse)、乳酸鈣(代表:乳酸鈣顆粒)、葡萄糖酸鈣(代表:葡萄糖酸鈣含片)、醋酸鈣(代表:醋酸鈣膠囊)等
2、無機鈣
可分為:碳酸鈣(最常見,代表:鈣爾奇)、磷酸氫鈣(代表:賴氨酸磷酸氫鈣顆粒)等
小貼士
1、鈣的種類,可以在商品瓶身上查看:
2、鈣的挑選,種類比較重要,至于劑型(片劑、液體、膠囊等)對其補鈣的功效并沒有影響,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選擇。
不同人群適合的鈣片
1、成年人
適合鈣片:碳酸鈣等無機鈣。
攝入量:推薦每天攝入800mg鈣,除去食物中包含的鈣質,建議額外補充200-300mg鈣片。
2、更年期女性
適合鈣片:檸檬酸鈣、乳酸鈣等有機鈣。
攝入量:推薦每天攝入1000mg鈣,除去食物中包含的鈣質,建議額外補充400mg鈣片。
注意事項:檸檬酸鈣會增加鋁的吸收,服用含鋁藥物(阿司匹林、安妥明鋁鹽、煙酸鋁鹽等)時要停止服用。
3、孕婦及哺乳期女性
適合鈣片:檸檬酸鈣、乳酸鈣、醋酸鈣等有機鈣。
攝入量:推薦每天攝入1000-1200mg鈣,除去食物中包含的鈣質,建議額外補充600mg鈣片。
4、青少年
適合鈣片:碳酸鈣等無機鈣。
攝入量:推薦每天攝入1000-1200mg鈣,除去食物中包含的鈣質,建議額外補充500-600mg鈣片。
5、老年人
適合鈣片: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等有機鈣。
攝入量:推薦每天攝入1000mg鈣,除去食物中包含的鈣質,建議額外補充600mg鈣片。
注意事項:糖尿病患者慎用葡萄糖酸鈣。
小貼士
鈣也不是補的越多越好,每人每天的鈣攝入量不能超過2000mg,補多了不僅吸收不了,還容易影響其他物質的吸收。
除此之外,服用鈣片時還有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
服用鈣片時的4大“講究”
1、少量多次
我們的人體一次性最多吸收400mg的鈣,大于400mg,吸收率反而會下降。
所以挑選鈣片時最好選擇單片劑量較小的產品,比如100mg-300mg,如果需要吃三片最好分散成三次吃,每次間隔4小時。
單片劑量可以在鈣片瓶身上找到:
2、服用時間
3、適當補充維生素D
補鈣的同時最好適當補充維生素D,因為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可以直接選擇含有維生素D的復合型鈣片。
維生素D一天攝入量不超過4000IU,超過可能會引起厭食、心律不整,嚴重可能引發高鈣血癥等嚴重副作用產生。
4、不能和鈣片同吃的食物/藥品
鈣片最好不要和復合維生素片,含鐵量高的食物 (血制品、動物內臟等),鐵補充劑以及高鈣的食物(奶制品、堅果等)同時食用,會影響鈣的吸收。
最后,小薇要提醒大家,鈣片雖然是補鈣的直接方法,但是也需要配合維生素D和適當的運動,否則是很難將吃下的鈣直接變成人體所需的鈣質的。
參考文獻
[1] 楊衛紅, 周建烈. 補充鈣和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療效述評[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08, 14(011):797-802.
[2] 米昭曾, 羅永健. 國人鈣和維生素D的適宜攝入量研究[J]. 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 2015, v.10(04):94-100.
[3] 康慶芝. 剖宮產術前補鈣防治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 中國醫學創新, 2010, 7(007):34-35.
[4] 周峰, 張立敏, 陳玉柱. 談鈣營養不足問題[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3, 09:122-122.
李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