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印度,洋蔥既是“國民食材”,又是“政治蔬菜”。人生就像剝洋蔥,總有一片會讓人流淚。洋蔥之所以能讓人流淚,除了揮發出的蒜氨酸酶,還有上漲的價格。就在最近,價格失控的洋蔥在印度引發了一場危機。從歷史上看,印度“洋蔥危機”時常發生,輕則民眾上
◆在印度,洋蔥既是“國民食材”,又是“政治蔬菜”。
人生就像剝洋蔥,總有一片會讓人流淚。
洋蔥之所以能讓人流淚,除了揮發出的蒜氨酸酶,還有上漲的價格。
就在最近,價格失控的洋蔥在印度引發了一場危機。從歷史上看,印度“洋蔥危機”時常發生,輕則民眾上街,重則總理下臺。
洋蔥為什么成為印度的噩夢?又帶給中國什么警示?
1. 價格上漲100倍的洋蔥
這股漲價潮,是從今年8月開始的。
其時,洋蔥價格大概在25盧比(約合人民幣2.5元)一公斤,現在,已經上漲至100至150盧比(約合人民幣10元至15元)一公斤。
要知道,不到一年前,印度部分地區的洋蔥價格曾一度低至1盧比(約合人民幣0.1元)一公斤。
前后一算,短短一年時間內,印度洋蔥的價格上漲了100倍。
印度洋蔥價格為什么漲得這么兇?
首先,這是一場天災。
在印度,洋蔥一年可以收成兩次。今年上半年,印度洋蔥迎來首個豐收季,卻遭遇了嚴重的干旱,產量比2018年下降了一半。
(印度遭遇干旱)
今年9月,印度洋蔥的第二個豐收季,又遭遇了季風降雨和洪水。大量洋蔥來不及采摘就泡在水里,產量大減。
其次,這又算得上是一場人禍。
《經濟學人》曾報道過“一顆洋蔥之旅”的故事。在這篇報道中,印度洋蔥從田間采摘到市場售賣,至少要經過4次裝載、分類和重新包裝。
這本無可厚非,關鍵在于,流通中的損耗太大。
生鮮電商的一大難點,就是傳統鏈路鏈條長,在物流、耗損、包裝等環節消耗大。
實際上,與中國相比,印度因交通、倉儲等基礎設施落后,果蔬的損耗更大。印度央行一份報告顯示,印度出產的水果和蔬菜約有40%在售出前就腐爛敗壞了。
另有數據統計,印度洋蔥在流通中因中途破損或干枯引起的重量流失,超過三分之一。
天災導致產量減產,人禍又增加了損耗,洋蔥自然供不應求,價格飆漲。
2. 印度人民愛洋蔥
在我們看來,價格飆漲,印度人可以少吃洋蔥或用其他蔬菜替代。
然而,對印度人來說,洋蔥是無可替代的。
印度三面臨海,大部分地區處于熱帶季風帶,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
炎熱的氣候讓人食欲下降,這也是印度人幾乎頓頓吃咖喱的原因。
而洋蔥,便是制作印度咖喱的基礎材料,因此才有“國民食材”的美譽。
(印度食物)
洋蔥深受印度人喜愛的另一大原因,是便宜。
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牛津貧困與人類發展項目”共同推出的“多維貧困指數”的最新報告顯示,印度仍有28%的人處于貧困中。
這也意味著,印度有3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用不足1.9美元(約合人民幣13.3元)。
對這些人來說,雞鴨魚肉太過奢侈,蔬菜類食物才是主食,價格低至0.1元一公斤的洋蔥,更是最愛。
印度食品歷史學家Mohseena Mukadam表示,在印度西部邦,如果人們買不起蔬菜,便會用洋蔥就著面包吃。
3. 頻發的洋蔥危機
正因為洋蔥對印度人民很重要,所以,每一次洋蔥漲價,都會引發危機。
作為生活必需品,洋蔥價格飛漲加速通脹,也引發了社會抗議。
為抗議洋蔥價格上漲,印度一對新婚夫婦特意選擇在婚禮上用洋蔥代替鮮花,為對方戴上洋蔥“花環”。
(印度一對新婚夫婦特意選擇在婚禮上用洋蔥代替鮮花,為對方戴上洋蔥“花環”,以抗議洋蔥價格上漲)
有些印度人買不起洋蔥,只好去偷去搶。
一名菜販的店鋪被盜,現金一分沒少,5萬盧比(約合人民幣4875元)洋蔥卻不見蹤影。
(印度人搶購洋蔥)
處江湖之遠的老百姓水深火熱,居廟堂之高的官員也不會好過。
1980年,洋蔥價格飛漲,執政黨印度人民黨因控價不利,導致民怨沸騰。
當時在野黨國大黨領袖英迪拉·甘地,趁勢在競選活動中將洋蔥串成項鏈戴在脖子上,并喊出口號:
不能控制洋蔥價格的政府,就沒有權力掌控政權。
英迪拉·甘地最終得到了選民支持,再次當選總理。某種意義上說,前總理是被洋蔥趕下臺的。
(英迪拉·甘地將洋蔥串成項鏈戴在脖子上)
可見,在印度,洋蔥既是“國民食材”,又是“政治蔬菜”。
洋蔥能否充足供應,直接影響到老百姓的日常飲食,亦關系到大選中數以百萬計的選票。
有意思的是,“洋蔥危機”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演——
1998年,洋蔥價格大漲,導致了印度人民黨在隨后的幾個地方議會選舉中失利。
2005年,洋蔥上漲,引發示威游行。
2010年,洋蔥危機再度爆發,引發數萬人示威游行,新德里部分地區陷入癱瘓。
2013年,洋蔥漲價風波中,印度人將印度政府告到最高法院。
“洋蔥危機”甚至波及海外。
印度是洋蔥出口大國。為了平抑物價,印度停止出口洋蔥,優先滿足國內需求。這卻苦了從印度進口洋蔥的孟加拉國、尼泊爾等國。
印度洋蔥出口禁令一出,孟加拉國、尼泊爾的洋蔥價格應聲飛漲。孟加拉國洋蔥價格在幾個月內飆升了9倍,斯里蘭卡的洋蔥價格近期上漲了50%。
洋蔥危機,幾乎成為了整個南亞的噩夢。
4. 洋蔥背后的國家糧食安全
小洋蔥,大民生。
“洋蔥危機”是民生難題,也是政治難題,但本質上是一個“國家糧食安全”問題。
為了解決“洋蔥危機”,印度政府采取打擊囤積居奇者、停止出口等措施,但大多不如人意。
寄予厚望的擴大進口,也收效甚微。
為什么進口無法解決印度的“洋蔥危機”?
其中的原因,與進口無法解決中國的豬肉需求有共同之處。
其一,其他國家,滿足不了印度的需求。
根據聯合國的最新數據,全球洋蔥年產量達到了8475萬噸,65%的洋蔥產自八個國家,其中,中國和印度又占到了全球的50%。
(世界八大洋蔥生產國產量排名)
一旦印度自家的洋蔥出現缺口,除了中國,從其他國家進口都是杯水車薪。
其二,其他國家的洋蔥,不是想進口就能進口的。
中國雖然洋蔥產量世界第一,但國內需求量也大,用于出口的并不多。
2017年的海關數據顯示,中國洋蔥出口量不過87.8萬噸而已。
這個出口量,即使全部運到印度,也不到印度洋蔥總產量的1/20。
更何況,洋蔥出口大多有固定的出口對象。如果印度爆發“洋蔥危機”,中國不可能臨時將“名花有主”的洋蔥出口到印度。
印度禁止出口洋蔥后,尼泊爾的洋蔥價格暴漲。中國硬是擠出了一部分洋蔥庫存,每天向尼泊爾供應40噸洋蔥,滿足尼泊爾民眾的基本生活需要。(對話框回復關鍵詞“尼泊爾”,了解中國為什么要幫助尼泊爾)
其三,進口的洋蔥,不便宜。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印度國內的洋蔥價格飆漲,進口的洋蔥價格也不會便宜。
數據顯示,印度進口洋蔥的到岸價格漲到了50至60盧比一公斤,加上包裝、處理和運輸等額外成本,終端價格達到90盧比左右。
這仍然是一個無法讓普通民眾承受的價格。
洋蔥再多,老百姓買不起又有何用?
時間幾乎相同,中國的豬肉和印度的洋蔥,價格都急劇上漲。這也許是一個巧合,但我更愿意將其視為一個警示:
中國必須把飯碗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
說明: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正解局”(ID:zhengjieclub)
文中內容不代表東亞評論觀點和立場
END
張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