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農產品市場一直飄忽不定,很難找到價格漲跌的規律,而在近年來,水果市場更是連連出現了積壓現象,其行情整體賣不動,讓人為此頭疼不已。而大蒜市場盡管規模不大,其價格漲跌幅度卻更大一些,就拿2019年行情來說,剛上市時表現平平,但沒多久就被炒到2元
農產品市場一直飄忽不定,很難找到價格漲跌的規律,而在近年來,水果市場更是連連出現了積壓現象,其行情整體賣不動,讓人為此頭疼不已。而大蒜市場盡管規模不大,其價格漲跌幅度卻更大一些,就拿2019年行情來說,剛上市時表現平平,但沒多久就被炒到2元一斤,到了10月份時更是漲破3元大關,這么好的行情,也讓不少人有惜售的打算,結果2020年1月份蒜市崩盤,那些捂著不賣的蒜農虧損慘重。
01、出師不利的早蒜
2020年的大蒜行情不太好,剛上市沒多久就跌到了0.5-0.6元一斤,這樣的低價,蒜農們別說賺錢了,根本就沒利可圖,反而一畝地要虧上500元左右。至于蒜價為何低迷,主要是產量較高,市場的需求不大。不過下半年開始,因出口需求可觀,蒜價也慢慢升到了2元以上。
不過從今年3月份早蒜上市開始,行情就一直低迷不振,原本地頭價可賣出3元一斤,很快就跌到了1-1.5元,這么低迷的行情,也讓很多蒜農失望不已。
從山東、河南等地的市場反饋,很多商販來到產蒜區包地,并支付了定金,而4月份大蒜陸續上市時,那些包地的商販對大蒜行情不太看好,選擇了“爽約”,拒絕前去收購大蒜,農戶也無法聯系,只能自己親自去采收。
4月底到5月初,新蒜上市時地頭價只有0.6-0.8元一斤,也難怪那些商販不愿意來收購,如果真的以這個價格賣出去,算上人工成本鐵定要虧損。至于蒜價為何低迷,一個是2020年的庫存大蒜太多,有100多萬噸,市場供應足量,新蒜自然也就漲不起來。
02、半月漲1元
讓人沒想到的是,5月份新蒜集中上市后,其蒜價竟然迎來了逆轉反彈,產地價行情也開始了快速反彈,才不過15天大蒜就漲至1.5-1.8元,比起此前大漲了1元一斤。當然,這還只是鮮蒜價格,干蒜更高一些,已飆升2.5元左右。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些“爽約”的商販見價格上漲后,紛紛前來收蒜,不過此時大蒜早就被農民采收了,雙方也鬧起了矛盾。村民們一致表示,收可以,就以現在的行情收購,不然就免談。但因收購成本較高,很多商販還是不敢輕舉妄動。
邳州的蒜販子老劉表示,今年的產地價為1.6元,比起去年直接翻倍上漲,這個價格根本就想不到。老劉稱自己起初預測今年大蒜應該0.5-0.6元一斤,沒想如今遭到了打臉。
祁縣的蒜農老王稱,今年種植了25畝大蒜,4月份蒜薹采摘期時,價格跌到了3毛一斤,到了后期索性免費送給大家。當時他就有預感,今年大蒜行情不會太高,自己可能要有一筆大損失了。
然而,如今的行情出乎他意料,這讓老王很是意外,他表示目前當地的收購價在1.6-1.8元一斤,他家的大蒜品質較好,可以賣上1.7元。這樣算的話收入還算可以了,一畝地產收3000斤,這樣總收益就是5000元,除掉2000元本錢,還能純賺3000元利潤,25畝蒜可賺上75000元。
不過即便如此,老王還是不愿意賣掉,他認為接下來大蒜能漲破2元一斤,到時候再賣出去能賺上更多的錢。而目前的干蒜已賣到了2.3-2.5元左右,老王篤信后期鮮蒜也能賣出這個價格,因此他想再等等賣掉。
03、還能再漲嗎?
大蒜市場規模不是太大,因此價格波動也一直頻繁,其整體行情是“漲一年、跌一年,不漲不跌又3年”。2018年時栽種面積為829萬噸,19年時跌到了598.2萬畝,去年又增至733.6萬畝。
不過有消息稱,今年的大蒜種植規模并沒有減少,反而擴增了10%。既然這樣,為何大蒜還能漲價?
1、畝產降低。冬季時因天氣比較冷,結果不少蒜苗被凍死,特別是華北地區受損更嚴重,而春季時氣溫也偏低,以至于產量下滑。不過即便下降,產量依舊不算少。
2、炒作。據悉,今年鮮蒜市場的成交量比較少,多半被炒作商“藏”起來了,比如說金鄉產區的囤貨現象嚴重,結果帶動了價格的上漲。同時,去年鮮蒜盡管價格不高,但10月份后干蒜就漲至2元,不少人為此賺錢,今年囤貨商更多,結果帶動價格的快速上漲。
可見,盡管大蒜價格上漲,但后期的“崩盤”風險非常大,可能要不了多久行情就會大跌,大家還是盡量早點賣蒜,貪心不足可能要遭殃。
劉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