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為文化底蘊最為厚重的中心城區,老城的美,當然離不開別樣的文化氛圍。逛完城隍廟夜市,嘗完特色美食,來到人頭攢動的步行街。從步行街沿淮河路西行,百余米處有一座琉璃瓦屋頂的建筑,古色古香,翩然矗立,似遺世而獨立,又似美妙而萬千……這里,就是江淮
作為文化底蘊最為厚重的中心城區,老城的美,當然離不開別樣的文化氛圍。逛完城隍廟夜市,嘗完特色美食,來到人頭攢動的步行街。從步行街沿淮河路西行,百余米處有一座琉璃瓦屋頂的建筑,古色古香,翩然矗立,似遺世而獨立,又似美妙而萬千……
這里,就是江淮大戲院。在這方舞臺上,時間恍若暫停,一出出經典絕妙的劇目輪番上演。在這片天地間,一番番古典與現代的碰撞交錯浮沉。這里,有著老城美輪美奐的夜色。
驚艷亮相
據《合肥市志》記載,江淮大戲院位于老城區域的中心位置。
1953年,江淮大戲院破土動工。1954年12月26日建成使用。這是合肥解放后由國家投資建設的安徽省第一座具有民族古典建筑風格的大型劇院,建筑面積為3590平方米,場內可容納1400多名觀眾,是安徽省標志性(徽派)文化建筑。
“殿堂級”網紅
談及江淮大戲院,不難想到“安徽第一”、“華東地區最有名的戲院”……這些詞匯。
在老合肥眼中,想當年,說這里是咱們安徽人的驕傲,那可是一點都不過分。
江淮大戲院落成后,在合肥引起很大反響,琉璃瓦、軟椅座位、屋頂吊燈、甚至衛生間里的抽水馬桶,都讓不少市民眼前一亮。
到那兒去看一場大戲,也列入不少合肥戲迷的夢想清單第一位。
想當年,這里可是名副其實的“殿堂級”網紅??!
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主演的《春香傳》首演就是在此,而且連演了40場,場場爆滿,轟動合肥。
此外,梅蘭芳、荀慧生、童祥苓、常香玉、紅線女、侯寶林等藝術大師,都曾在這里留下自己的藝術形象。
你知道爸媽當年的追星日常嗎?他們當年可能變身“追星girl”“追星boy”,在江淮大戲院與偶像合影打卡呢。
1982年,電視劇《西游記》熱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的藝術形象深入人心,能和他們近距離接觸幾乎是所有觀眾的愿望。為了滿足合肥市民的“追星夢”,江淮大戲院當年特別策劃、邀請《西游記》劇組前來演出,毫無疑問,這在當時如同一枚重磅炸彈“引爆”全城,成為合肥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焦點。
走下神壇
江淮大戲院外形與北京民族文化宮類似,斗拱飛檐,氣宇軒昂,琉璃覆蓋,古樸典雅,門面則飾以回紋浮雕圖案,從一樓一直延伸至二樓頂部。
主體兩側有36級臺階的外扶梯,形同兩只有力的臂膀支持著主體建筑,門前更有寬大的五級臺階托基,氣勢雄偉壯觀,拾階而上,一種莊嚴神圣之感撲面而來。
走進場內的觀眾大廳,更如同邁進了一座藝術的殿堂,頂部的32塊彩繪花卉的浮雕,再加上當時的色彩迷虹燈輝映,流光溢彩,鮮艷奪目。過道回廊里雕梁畫棟,四周赤柱又都懸掛著宮燈。上下兩層的觀眾席,再加上1420個沙發座椅,在當時也是堪稱豪華。
上世紀90年代的江淮大戲院,就像如今商場里的影院,看電影成為它的主要功能。伴隨著電視以及多種娛樂方式的沖擊,進入電影院的觀眾日漸減少。
隨著歲月的流逝,由于年久失修、安全隱患等原因,被有關部門鑒定為危房的江淮大戲院被迫于1997年停業。
化身演藝廣場
2005年與邁哈頓演藝集團合作進行了內部維修,經過改造在保持原有建筑風格的同時融入了現代時尚的元素。
800多平米的戲院演出大廳可容納600多名觀眾,二層回廊有面積不等的包廂28個;T型舞臺面積達300多平方米,臺面升降,電子屏幕,音響設備及效果達到國內一流水平,既可以演出整場戲劇,也可以舉辦音樂會和歌舞晚會。
夜幕如約而至,霓虹依舊閃爍,如今修葺一新的江淮大戲院,走下神壇,化身演藝廣場,承擔起了豐富合肥市民夜生活的嶄新功能。
那些年的故事也如游園驚夢般,保留在合肥人的美好記憶之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如今的江淮大戲院,就好像琉璃鏡面,折射著時光深處的往事。年少時總會疑問,人們為何鐘情戲曲?此番逛后才知,戲里有大千世界,有天地古今,也有生平起落!光陰似夢,戲如人生!或許,只有在戲間,才能品嘗到那人生百態吧。
金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