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個人一直認為,挎子才是一輛全方位適合摩托車旅行的車子,當然,飆車黨可以關閉本文。近期喜歡拍視頻,記錄路途的一點一滴。早年曾愛上過野外露營,家里的露營帳篷買了兩套,所以也考慮過摩托車長途野外露營和野炊。一套拍攝設備、一套野炊器具、一套露營裝
我個人一直認為,挎子才是一輛全方位適合摩托車旅行的車子,當然,飆車黨可以關閉本文。
近期喜歡拍視頻,記錄路途的一點一滴。早年曾愛上過野外露營,家里的露營帳篷買了兩套,所以也考慮過摩托車長途野外露營和野炊。
一套拍攝設備、一套野炊器具、一套露營裝備體積實在不小,一個小小的睡袋都感覺那么巨大得塞不進包里。還有個人用品,筆記本手機充電器等電子設備,全部的裝備一打包,好家伙,居然有三四個巨無霸大包!
這些行李裝在摩托車上,頓時那輛車變得如此瘦小羸弱。所以想搞一輛邊三輪的念頭,經常閃現在心頭。
為什么我放棄了下面這些邊三輪
曾經買過用春風650發動機的新長江邊三輪,但追求完美的我挑出了這輛車不少不是問題的問題:
1.方向死沉,如果開一天的山路絕對是痛苦一煎熬,只適合在直道上駕駛。
2.還有兩個春風發動機的基因問題,一個是散熱風扇向腿不停吹刮陣陣熱風,夏天絕對是如脫毛利器烤焦腿毛;另一個是春風雙缸發動機的聲音與其他雙缸發動機相比,絕對不美麗,但新長江卻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把排氣管聲音做得非常響,新長江400的聲音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以說,把聲音不漂亮的春風發動機缺點給放大了。
雙缸機的聲音如果做不到像哈雷和凱旋(270度點火)那樣有魅力的話,還是盡量把缺點縮小而不是放大(搞得跟地平線的聲音一樣)。
3.春風400發動機的哨聲夸張得可以取消喇叭了,有一次我騎行長江400邊三輪,聽到那個哨聲,誤以為是車子的喇叭搭線長鳴了。
開過朋友一輛洛嘉250的邊三輪,那是一輛使用隆鑫老223cc排量的發動機,動力弱得一筆;車架疲軟得感覺一記緊急制動,會把車斗甩脫,時速大于60公里時,開得心驚肉跳。
鑫源的自由風邊三輪,相對上面的幾輛車完美度要稍高一點。鑫源自由風高高的離地間隙,因為采用搖籃式前減震器所以與普通二輪一樣輕松的方向,以及皮實的風油冷發動機,都是優勢,而且價格也合理。但鑫源的單缸發動機(我沒有歧視單缸發動機,單缸機也有好聽的,比如靜音版的無極300系列。相對四缸機的聲音,我寧愿喜歡單缸機)聲音也不忍多聽,又是鏈條傳動,這讓我的目光移向別處,開始迷茫起來。
說起邊三輪,很多人繞不開老款長江750。這是一輛上個世紀二戰時的產物,由蘇聯山寨德國,繼而新中國再模仿蘇聯生產出來,你說它的血統,已經稀釋不純了。但除了烏拉爾,它最卻又接近德國原產。可是它粗糙的做工,總是讓人懷疑這輛車的穩定性,怕它出了門就會散架。
“力箭”海盜800邊三輪
前幾天(2021年4月10日)安徽歙縣有個邊車文化節,我連忙屁顛著去了,近兩年如有大型邊三輪活動,總是忍不住去看一下,湊熱鬧。
歙縣張曙音樂廣場上堆滿了邊三輪軍團,大多數奇模怪樣的邊車騎士年紀頗大,想來年輕人不會看上這種開不快的車,年輕人只想用速度去追逐夢想。
當天的主場是“力箭”品牌的海盜800邊三輪發布,舞臺上幾個高挑美貌的機車模特熱舞狂歌,圍著主角海盜800邊三輪打轉。
海盜800是一部體型巨大的邊三輪,算是國產邊車體積與排量的一哥,外形與美式印第安巡航邊三輪無異。國內大多數創意貧乏的摩托車廠家設計團隊,都具有獨門絕招:抄襲。
海盜除了渾身烏黑的油漆外,其余大都是锃亮的電鍍件,做工不算不夠精良(粗看,大家知道有些國產車是不能細看的)。
發動機是90度V型雙缸,一開始我以為是國產“鈴木SV650”的仿制機頭,查閱了資料才知道是高金生產的800發動機,外形確實與鈴木SV650非常相像。不過,如果將烏黑的發動機改為鍍鉻,應該更符合整體氣質。
目前國內很多大排量的摩托車,多數使用高金的發動機,如果沒有高金,市面上會少了這些奇形怪狀的美式巡航車,雖然在我們杭州,路上幾乎找不到此類國產大排量美式巡航車。
就如畫畫一般,哪怕前面有個靜止不動的模特讓你寫生素描,畫者功力不到位,畫出的結果就是東施效顰,形似神不似。
再說回海盜800邊三輪,它的后備箱是從邊斗靠背開啟的,容積也不大。但碩大的邊斗,對乘坐者肯定是非常友好的。
傳動是皮帶的。對于一些執著于沒有傳動軸沒有拳擊手發動機的邊三輪就沒有靈魂的觀點朋友來說(我也這樣認為),雖然還有遺憾,但總比后輪甩滿鏈條油的鏈條傳動要好一點。
得益于大體量的優勢,主機駕駛員坐姿也非常舒坦,如一般美式巡航車駕姿無異。我上去坐了下,腿部展開大于90度,長途的舒適性不用擔憂。但那高聳的車把,我扳了一下竟然紋絲不動!
又是一輛對駕駛者膂力要求非常高的車子!回到臺下,去試著扳動一輛鑫源自由風邊三輪的龍頭,頓覺輕松靈動,不用花一絲力氣,與二輪摩托車沒什么區別。
海盜800的離合器,沉重如高強度的握力器,如果是健身愛好者,握力器的錢可以省了。這個邊三輪開一天,估計你會欲哭無淚。
“力箭”海盜300邊三輪
其實海盜300早就發布了,只是我以前沒有注意到。
展臺上,后邊作為陪襯的幾輛“力箭”海盜300邊三輪,外形就是模仿大家喜愛的老長江邊三輪,居然還用上了電鍍的傳動軸!只是尾部黑黝黝的排氣管有點配不上那亮瞎眼的傳動軸。
一下子對這輛車感興趣了。我圍著它仔細看,連車上的美女模特也忽略了。不過我問了幾位模特這個車的價格,得到的回復是不清楚,看來她們真是忠實履行了花瓶的職責。
難得的是,這幾輛海盜300的邊三輪,前方向總成使用了與烏拉爾一樣的搖籃減震器,這樣的設計,為駕駛員省卻了很多手臂力氣,這絕對要加分。
海盜300的頭燈與儀表集成在一起,和老長江一樣。小時候從上面看老長江的頭燈(儀表),總覺得它長得像豬八戒,儀表是個大大的豬鼻,兩個小指示燈就像兩個瞇著的眼睛,而左右兩個轉向燈就如張開的豬耳朵。
別看海盜300外形夠古,它卻用了前后盤式制動,應該性能過得去,不過忘了邊斗有沒有剎車,我沒有去關注這個問題。
后擋泥板也和老長江一樣,可以折疊起來,我想應該是為了換輪胎才設計成這樣。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一般人真的不容易看出它與老長江有什么區別,但除了發動機。
老長江那經典的拳擊手發動機在這輛車上是沒有的,它被換成了宗申的一顆水冷發動機,看外形,與早年的宗申NC250相似,查閱資料,才知道它的排量是280cc,號稱300,應該是NC250的擴缸機。奇怪的是,這顆280cc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相比NC250卻有所下降。而且最大功率和扭矩的輸出,必須要高轉速才能達到。
我懷疑這種高轉速的機頭,能符合邊三輪的定位?在我心里,低轉速大扭矩的機器才是合理的。而且它的壓縮比也非常高,比較挑食。
如果有機會能試駕這臺車,才能得出它的結論,不知道看到我文章的朋友有沒有體驗過它?有的話請在留言區評論。
烏拉爾&老長江
再說點其它的,邊三輪的巔峰,是烏拉爾,以前這輛車在我心中一直是最完美的,直到那天在張曙音樂廣場看到烏拉爾與老長江750的排氣聲浪對比,覺得烏拉爾對不起它昂貴的售價。
原廠排氣管的烏拉爾,發聲比改裝過的老長江750排氣聲浪略差。烏拉爾聲音松散,節奏也沒有改過排氣管的老長江那樣從容不迫,深厚有力。可以說,改了排氣的老長江,居然有一種老哈雷的馬蹄音!這讓我又開始關心起老長江了。
昨天在B站刷到了一部紀錄片《世界上的另一個我》。這部有14集的紀錄片,記錄了生于90年的楊帆,駕駛老長江750從國內到國外,去尋找世界上與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我只看到第四集,楊帆已經駕駛著老長江到了俄羅斯,起碼至此為止,沒有看到他這輛車有什么問題。雖然這部紀錄片的中心思想是人文、情感,但我最關心的卻是那輛載他走遍千山萬水的老車,等我再關注下去,看這輛車終究有沒有毛病把他拋錨在路上。
以下是老長江美圖:
高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