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網商君這里被稱為“中國西南最后的秘境”。高黎貢山與擔當力卡山并肩聳立,獨龍江奔騰向南,全國僅約7000人的獨龍族,有4000多人聚居在這片峽谷之中。這里曾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嚯y、封閉,裹挾于這個古老民族。2014年4月10日,一條長6
網商君
這里被稱為“中國西南最后的秘境”。
高黎貢山與擔當力卡山并肩聳立,獨龍江奔騰向南,全國僅約7000人的獨龍族,有4000多人聚居在這片峽谷之中。
這里曾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苦難、封閉,裹挾于這個古老民族。2014年4月10日,一條長6.68公里的云南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獨龍族人得以擺脫大雪封山和與世隔絕,加速擁抱起現代文明。2018年,獨龍族宣告“整族脫貧”。
這一切來之不易。
隨著交通、互聯網、產業等在此交互作用,獨龍族人曾經“一起種地、一起打獵”的社會分工快速發生變化,電商也成為潮流。
如今,想在這里擁有小康生活并不難:如果按照去年的收購價,借助現有的快遞物流體系,僅種植10畝草果的收成就能達到萬元以上。
而在這背后,高黎貢山隧道打通、種草果和快遞進村,三者缺一不可。
藥材商人消失了
龍王祥曾是茹毛飲血、刀口上過日子的人。
“我們遇到一頭熊,站起來比我高出半個身子?!彼f。
當時的3個同伴,都是村里極有經驗的獵手,深知這種遭遇戰千載難逢,且絕對不容失手。龍王祥悄悄地將一支黑色的竹箭搭在弩弓上,那是提前浸過草烏的毒箭,只要命中獵物,一個小時就能斃命。
幾乎在弩弓擊發的瞬間,8條獵狗同時朝獵物沖了出去,幾個獵手則是調頭往山下跑,飛奔著離開這片叢林。黑熊中毒后非??裨?,會對視野內的人發起攻擊,“我們不能留在那里,獵狗知道怎么跟著它?!?/p>
那天晚上,他們將戰利品帶回了村。按照以往的習慣,龍王祥會將熊的頭骨掛在火塘上方的房梁上,誰家房梁上的頭骨多,就證明這家的獵人厲害。但這一次他沒有這么做,他將熊骨燒了。
那是全村族人的最后一次狩獵。
怒江流域被納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獵手們不得不結束茹毛飲血的日子。弩弓和毒箭被收起來,門框上的獸頭也被陸續燒掉。鄉里的工作人員叮囑他們,熊是一級保護動物,如果遇上,不能再打了。
追逐獵物,是獨龍族獵手與生俱來的天賦,也是生計所在。龍王祥想不通,一代又一代的族人口口相傳,獵物是山林的饋贈,怎么突然就不能打了?
早年,縣城的藥材商人隔一段時間會進山收購,熊掌、麝香都是他們喜歡的寶貝,還有山上的野生藥材“重樓、黃精、貝母”,基本構成了獨龍族人的全部收入來源。但這一切都成了歷史,藥材商人也逐漸消失了。
龍王祥有兩個兒子,老大龍建生和老二龍志強,一家人住在龍元村,一個距離獨龍江鄉政府30公里處的小村子,緊挨著洶涌的獨龍江。全村29戶人家,生活著100多個族人。
“都是低保戶,一般只能吃包谷飯和野菜,大米飯一個月吃一次。”龍志強回憶。
出山的路,太難走咯
命運的轉變,從貢山縣“老縣長”高德榮將辦公室搬到獨龍江后開始。
他打算試種草果——一種適宜獨龍江鄉自然環境,且經濟價值高、無需開荒的經濟作物。不過,當高德榮的第一片草果在獨龍江種下時,幾乎沒人看好。村民寧愿種苞谷和麥子,因為能吃飽肚子。
當高德榮挨家挨戶動員到龍元村時,龍王祥同樣心里沒底。倒是兩個兒子興致很高,他們跟著高德榮去了示范基地學本領,回來時,還領到了免費的草果苗,當年就在自家木楞房背后的陡峭山坡上種了六七畝草果?!盎蛟S能成功?!饼堉緩娬f。
那一年,草果給龍家兄弟倆帶去了三千多塊錢的收入。
不過,草果的收購價波動頻繁。獨龍江身居深山,縣城的商人不愿進山,進山的商人則極力壓價,族人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并且,一旦新收獲的草果錯過了這一次收購,下一次就不知要等到何時。所以只要有人來收,即使價格高低變動一些,村民們也只能將就。
期間,一個年輕人不信邪,從怒江州府來到獨龍江鄉,開出了當地第一家網店,專門銷售一些當地的土特產:草果、土蜂蜜、野生菌子、獨龍毯……
但是因為不通物流,沒有快遞網點,貨物需要先找車捎帶到80公里外的貢山縣城再發貨。出山的車并不容易找到,有時候一連好幾天都沒人出去。即便有車出去,路上也要花上七八個小時。
“出山的路,太難走咯!”龍志強說。
高黎貢山每年從10月底開始便會大雪封山,直到來年5月才能迎來通行的條件。一年中,山脈那一側的獨龍江有半年時間幾乎處在和外界完全隔離的狀態。
開網店的年輕人最終搬回了怒江州府,在那里,他能夠接上現代化的物流體系。
但獨龍江的6個村莊、約7000個族人地里的農產品,如何才能順利出山?
阿普生的快遞生活
高黎貢山上那條長達6.68公里隧道的打通,讓國家郵政局在同年啟動的“快遞下鄉”工程,得以順暢地觸達獨龍江。
阿普生成了進出獨龍江最頻繁的人。他是菜鳥鄉村共配點在貢山縣的負責人,他將快遞網點開到了獨龍江鄉上。
“理論上說,現在全年365天都能順暢地進出獨龍江,一天內來回。在以前,這很難想象?!卑⑵丈貞?,此前他開著面包車經過高黎貢山海拔3000多米的埡口,十幾米厚的積雪堆積成了一堵雪墻,疏通道路的工程機械只能從積雪底下挖出一個雪洞供車子通行,“不敢踩油門,怕動靜大了,雪就塌下來給你埋咯?!?/p>
阿普生的快遞車不僅送包裹,還兼具帶貨的功能。車進山時都要裝上幾箱酒,有時候還會幫鄉里的菜市場捎帶一些米面糧油。
“我想為人民服務?!彼f,這是他從事快遞這一行的初心。
放眼整個怒江州,貢山縣的快遞是最難做的:人口少,貨量小,沒有硬化公路,緊貼怒江的300多公路都是山路,遇到對頭車,都要找位置挪車。
剛做快遞時,幾乎每個月都處于虧損狀態:一個月最低賠四萬多,最多的時候賠了七萬多,有些鄉鎮一個月只有五六票業務。一件快遞從昆明分撥中心送到用戶手里,最快要6天,如果遇上自然災害,更是遙遙無期。
他曾在半路上遇到泥石流,親眼目睹面前的幾輛車被卷入怒江。僥幸逃生的阿普生在路上被堵了7天,車開不出去,車上的500票快遞只能背過去,“腳都陷進去了,山上還不斷有泥石流往下沖,肯定害怕呀,但更害怕延誤被罰款,必須背過去了。”
物流的通暢,讓獨龍江的草果再也不用坐等收購商,阿普生的快遞車每天都能將新采下的草果快速運往縣城的加工廠。在貢山縣城,菜鳥還為上行物流中心引入了天貓、淘特等阿里巴巴電商渠道,不但解決了農產品“產、運”問題,還解決了銷售問題,形成了“產運銷”一體的供應鏈體系。
農產品賣得出去,提升了農戶種植信心。去年,龍志強家的草果種植地擴展到了20多畝,一年收成將近5000斤,收入兩萬多元。加上種植羊肚菌和重樓等藥材,一家人的年收入將近5萬元。
整個獨龍江草果種植面積逐漸超過了7萬畝,更多特色農產品,重樓、黃精、蜂蜜、羊肚菌等,通過菜鳥的上行物流,實現了從田間地頭直達城市消費者的餐桌。
2018年,獨龍江鄉實現了整族脫貧。
更好的日子
2020年5月,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再一次聚焦三農,在全面促進農村消費中再次提及農村物流的重要性。
今年3月,阿普生在縣城的菜鳥共配站做了一次全新升級,貨架換成了統一的式樣,看起來更規范。前不久,龍元村有了村級快遞服務網點,真正實現了快遞到村。
隨著快遞服務網絡不斷下沉,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助農增收的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阿普生說,只要看包裹量的變化,就能知道獨龍族的生活越過越紅火。6年前,他第一次將快遞送進獨龍江時,平均一個月不到一兩票,但現在,從他的菜鳥共配站發往獨龍江的包裹,最多時,一天就有兩百多票。
進村的快遞包裹越來越豐富,從早年的鞋服日用品,到大件沙發、家具、家用電器,生產用的割草機、太陽能電池、摩托車配件等物品,應有盡有。他曾為一個獨龍族年輕人配送過一架電鋼琴,引起過不小的轟動。阿普生知道那戶人家,他們種了50多畝草果,“收入大幾萬呢。”
龍志強新種的羊肚菌也有了7000元錢的收成,他買了一雙AJ鞋,當成給自己的犒勞。他曾在昆明上學,學會了打籃球,他的偶像是喬丹,夢想穿上AJ上球場。
他現在住的是政府免費蓋的新房子,新農村還配上了小賣部、澡堂、公共衛生間和籃球場。他覺得,穿著AJ鞋在這塊球場上奔跑,自己就充滿了自信。
國家郵政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天的快件量達3億件,其中,每天有1億件包裹到達農村。
7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其中提到不僅要在西部農村地區擴大“快遞進村”覆蓋范圍,更要為農產品上行提供專業化供應鏈寄遞服務,重點支持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有一次,龍志強問父親,火塘邊的那把弩弓還能打熊嗎?
他本以為,他會從這位老獵手身上看到失落。沒想到父親卻罵他沒出息,“打熊只能餓肚子。”父親進一步說,家里的20畝草果還不夠,種50畝才有出息,“20畝最多算打到一只盤羊,50畝算一頭熊?!?/p>
龍志強說,獨龍族都相信,更好的日子正在來臨。
張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