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富凱摘要:山東省醫療保障局緊急確定了替補企業,持有華北制藥的投資者可就沒那么幸運了。作者|川扇假參與國家集采競標成功殊為不易,在別家企業發愁難中標時,竟然還有企業會發生斷供集采情況,華北制藥就是這樣讓業內大吃一驚。雖然公司此后發布公告表示,
富凱摘要:山東省醫療保障局緊急確定了替補企業,持有華北制藥的投資者可就沒那么幸運了。
作者|川扇假
參與國家集采競標成功殊為不易,在別家企業發愁難中標時,竟然還有企業會發生斷供集采情況,華北制藥就是這樣讓業內大吃一驚。
雖然公司此后發布公告表示,自己斷供并非挑釁集采政策,實在是產能供應不足,但市場對此的反應并不淡定。繼8月23日消息爆出導致華北制藥股價跌停后,8月23日公司股價再次下跌。
首個斷供受罰企業
華北制藥的黑天鵝事件,源于8月20日國家組織藥品聯合采購辦公室公告,華北制藥的布洛芬緩釋膠囊中選了第三批國家集采,然而公司在山東省未能按協議供應約定采購量,并于2021年8月11日提出放棄中選資格,造成山東醫療機構反映較為集中和強烈。
根據公告,國家組織藥品聯合采購辦公室成員單位集體審議后,決定將華北制藥列入“違規名單”,取消該企業自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參與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活動的申報資格。
華北制藥也就此成為首個因集采斷供受罰的A股藥企,而斷供國家集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藥企對于集采政策的敵意,甚至以斷供“示威”。
因此華北制藥隨后便發布公告解釋,稱布洛芬緩釋膠囊斷供有三個主要原因:“天時”現有產能的石家莊生產廠區因疫情封閉,無法正常生產;“地利”集采中選后的擴產工作相關資源未能充分配備到位,導致廠區建設進展緩慢;“人和”擴產項目的申報及審評審批被延長。
對于此事,華北制藥表示立即啟動追責程序,對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等有關責任人予以免職等處理。下一步將加快推進布洛芬緩釋膠囊擴產項目的審批進度,力爭9月底前完成審批,擴產后預計年產能力達1億粒,并加強與該產品其他中選省份的溝通,全力以赴保障該產品在其他中選省份的供應。
2020年8月24日,華北制藥布洛芬緩釋膠囊在國家藥品集中采購項目中選,中選地區包括山東省在內的7個省市,2020年11月各省陸續執標。中選省市首年約定采購量共為7975萬粒,協議期限3年,自執行中選結果至2021年8月20日,華北制藥實際供應量為1585萬粒,其中山東省協議約定采購量為2511萬粒,自執行中選結果至2021年8月20日,公司提供山東省實際供應量為365萬粒。
可以說山東一個省的約定采購量已占布洛芬緩釋膠囊首年全國約定總采購量的三分之一,因此斷供必然造成山東醫保體系的強烈不滿。而布洛芬緩釋膠囊當時中標的有四家企業,從中標單粒價格來看,華北制藥是中標價格最高的,公司也介紹,布洛芬緩釋膠囊2020 年銷售收入為50.22 萬元,占公司2020 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為0.0044%。
華北制藥出于成本和業績壓力導致斷供的可能性比較低。過往發生產能不足情況后,加班加點總能完成供應工作,然而疫情導致的強制停工打了華北制藥一個措手不及,最終無法完成集采任務。
要知道因為斷供行為,華北制藥不僅被納入違規名單,還被取消了近一年的參與集采資格,而公司此前還參與了國家第六批藥品集中采購,是否也會因此受到影響還不得而知。
五年四換董事長
作為中國最大的化學制藥企業之一,華北制藥重磅產品如注射用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注射用頭孢噻肟鈉、注射用鹽酸去甲萬古霉素等,其產銷量也居行業前列。但華北制藥的核心產品多是市場競爭激烈的成熟產品,所以其業績并不突出。
自公司上市以來,華北制藥的營收常年保持在百億元級別,但凈利潤高峰也未能超過2.5億元。尤其是2010年盈利2.42億元后,公司的凈利潤接連下滑,2018年后才回升到億元級。
2020年華北制藥營業總收入114.9億元,同比增長0.31%,凈利潤0.97億元,同比下降43.46%。今年一季度,華北制藥營業總收入27.13億元,同比增長17.08%,凈利潤虧損0.57億元,同比下降185.74%。
對于今年一季度虧損的原因,華北制藥表示是由于石家莊新冠疫情影響導致綜合費用增加所致,然而連年營收增長利潤下降早已顯露出華北制藥的業績疲態,缺乏創新產品支持,老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使得華北制藥的負債也不斷攀升。
2018年至2020年,華北制藥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9.24%、69.67%、70.52%。2020年華北制藥負債合計達到168.76億元,同比上漲30.65%,而2017年至2019公司年負債同比增長分別為6.13%、4.50%、4.13%,顯然疫情下公司的流動性主要依靠舉債獲得。
近期華北制藥的股價也是不斷下滑,原因是公司8月12日公告,其重點研發產品一類新藥重組人源抗狂犬病毒單抗注射液,其注冊申請于2021年3月提出主動撤回,目前仍在審評審批中。
業績多年不見起色,新藥研發同樣進展不順利,這也導致華北制藥管理層再度波動。近期公司三位高管或因年齡原因或因工作變動離職,公司董事長張玉祥也是今年8月剛剛上任,懸空近一年的董事長職位就此落定,而公司近五年來已經換了四名董事長。
華北制藥也有過高光時刻,曾開創了中國大規模生產抗生素的歷史,結束了中國青霉素、鏈霉素依賴進口的歷史。然而常年沉浸在過往的成績和產品上,導致華北制藥不論是產品還是公司管理都失去了向上的動力,最終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發生了差錯,連集采供應都斷了頓。
免責聲明
富凱財經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本文由富凱財經原創,轉載聯系后臺,侵權必究!
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