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圖本報記者蔣紅帥“養老護工真是太難找了!”最近,市民潘寧65歲的母親因不慎滑倒摔傷了胯骨。潘寧和丈夫白天需要上班,晚上還有放學后的兩個孩子需要照顧,所以,一商量,決定給母親請個長期養老護工。然而,讓她始料未及的是,最近兩天接連跑了數家家
文/圖 本報記者 蔣紅帥
“養老護工真是太難找了!”最近,市民潘寧65歲的母親因不慎滑倒摔傷了胯骨。潘寧和丈夫白天需要上班,晚上還有放學后的兩個孩子需要照顧,所以,一商量,決定給母親請個長期養老護工。
然而,讓她始料未及的是,最近兩天接連跑了數家家政公司,卻一無所獲。“每家都沒有現成的養老護工,都得等上家結束或者給臨時找。老人躺在床上要人,市場上又找不到人,真是干著急!”潘寧很無奈地對記者說。
在聊城,找一位合適的養老護工有多難?為什么養老護工如此短缺?大家為何不愿從事養老護工工作?……帶著一系列問題,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缺口大,護工從業人員難找
11月6日,記者走訪了我市數家家政公司,發現情況與潘寧說得如出一轍。在養老領域,找護工可謂“一人難求”。
“我們這里沒有空閑的養老護工。如果需要,至少要等一周后,看看有沒有服務協議到期出戶的護工。”在開發區陽光大姐家政公司,工作人員李靜翻看服務員登記花名冊后告訴記者,相比月嫂和育兒類保姆,在聊城城區的多數家政公司,養老護工都很短缺。“我們店里長期登記的育兒類保姆有近200人,而養老護工卻不足20人,而且,年齡多為50歲以上人群。這是一個‘老年人干不動、中年人嫌太累、年輕人不愿干的活兒’。”
不止家政公司,養老服務機構也存在護工緊缺的問題。
“護工現在不好招,都是緊缺人才。”開發區大胡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主管楊靜告訴記者,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好照顧,難照顧的是失能老人。目前該中心照顧失能老人的專業護理人員有2名,專業護理人員與失能老人的比例為1:4,我們中心的這一人員配比,明顯優于其他養老機構。那么,要想給老人提供更優質、更完善的服務,就需要更多的護理人手。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專業養老護理人員實在太難招了!
工作難干,人難招
今年50歲的曹秀英是開發區大胡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一名養老護理員。她每天的工作時間為:6:30開始,18:30交班給夜間護理的同事。
“我同時護理4位老人,每月工資5200元。每天早晨6:30上班后,幫助老人們晨起,然后幫老人洗漱、給老人喂藥;7:30早飯時,給老人們挨個喂飯;9:30上午活動時間,還要陪老人散步、聊天、做康復……一天工作下來,確實挺累。”曹秀英笑呵呵地跟記者說起自己一天的工作。
曹秀英告訴記者,養老護理人員的工作“全而細”。在生活方面,涵蓋清潔衛生、睡眠照料、飲食照料、排泄照料和安全保護等。這其中,護理人員還要掌握諸如更換臥床老人床單的方法、褥瘡預防方法、更換臥位方法、喂食方法以及扶抱搬移方法、預防意外事故等相關知識。除此之外,還要有一定的專業醫學護理知識,比如給藥、觀察、消毒、冷熱應用、護理記錄以及臨終護理等。
不但“全而細”,而且這份工作還需要“耐心+細心”。
“不少老人生病后,脾氣不好、又非常固執,很難相處。”今年56歲的崔桂玲,是華山路上一家家政公司的養老護工。與曹秀英5200元的月工資相比,她的待遇就少了很多。
“我們的工資是家政公司根據服務對象的身體狀況來定的。照顧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工資一般每月3500元左右。如果老人沒有自理能力,根據臥床、體重等情況,一般月工資在4000元到4500元之間。”崔桂玲告訴記者,工作時間長、工資偏低、工作強度大是養老護工目前的現狀,這也是很少有人尤其是年輕人從事這一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丁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