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什么病最可怕?”當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癌癥。眾所周知,大部分癌癥的死亡率是很高的,即使通過有效的治療,改善了生活質量,延長了生存期,但整體來說,患者的身體狀態會變差,而且治療過程比較痛苦。所以,癌癥一直是一個比較沉重
“什么病最可怕?”
當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癌癥。眾所周知,大部分癌癥的死亡率是很高的,即使通過有效的治療,改善了生活質量,延長了生存期,但整體來說,患者的身體狀態會變差,而且治療過程比較痛苦。所以,癌癥一直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談癌色變”依舊是很多人內心的真實寫照。
不過,日前的有關報道似乎讓恐癌人士看到了希望。據媒體報道稱,香港MDX醫療集團發布“DCV癌癥疫苗”,注射一針是98000元,可以預防包括大腸癌、前列腺癌、 卵巢癌、肺癌、乳腺癌、胃癌、子宮頸癌、淋巴癌、肝癌、鼻咽癌、胰腺癌、食道癌等12種以上的癌癥。據說,這種疫苗正在富人圈悄然流行。
一針疫苗可預防12種癌癥,是真是假?
1. 什么癌都能治——假
按照生產廠家的說法,這種疫苗基本上可以預防所有癌癥,單憑這一點就基本上可以判斷真偽。癌癥的發生機制非常復雜,單拿肺癌來說,就有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之分,而非小細胞肺癌又包括鱗癌、腺癌、鱗腺癌、大細胞癌等等,光是預防肺癌就不太可能,更別提預防12種以上的癌癥了。而且惡性腫瘤具有“特異性”,同一患者在不同癌癥分期,其基因突變情況不同;不同的患者得了相同種類的癌癥,其基因突變情況也是不同的。目前來說,一種疫苗預防所有癌癥,純屬子虛烏有。
2. 沒有權威研究背書——假
不管是藥物還是疫苗,在上市之前都要經過動物試驗、臨床試驗等過程,但是該廠家并沒有紕漏相關試驗數據,如動物試驗效果如何?三期臨床試驗取得了怎樣的進展?有沒有發布相關論文?哪些科學家科研團隊參與了研究工作?而且,如此“神奇”的疫苗,居然沒有權威研究做背書,也沒有在國際或國內腫瘤大會上進行成果展示。說白了,這種疫苗無法追根溯源,就像憑空想象出來的。
這種操作并不新鮮??鼓[瘤新藥研發和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尤其到臨床驗證階段,需要的資金量數以億計。此時,炒熱概念、抬高股價、融進資金等方法成為很多資本玩家的“高招”,而假新聞也成為他們玩轉資本市場的常用手段。
別讓偽科學沖擊了真正的腫瘤疫苗
目前,腫瘤疫苗的報道層出不窮,很多都是不靠譜的,但是腫瘤疫苗是確實存在的,主要分為預防性疫苗和治療性疫苗。預防性疫苗是在未患病之前注射,達到預防某種疾病的目的;治療性疫苗是在患病之后注射,起到的是治療疾病的作用。
比較成熟的預防性疫苗有HPV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前者能預防宮頸癌,后者能預防肝癌。目前,這兩種疫苗已經應用到臨床。
絕大多數的治療性腫瘤疫苗,還在臨床試驗階段,上市的產品占少數,且基本在外國。如2010年4月29日在美國批準上市用于前列腺癌的Sipuleucel-T疫苗,2012年在古巴獲批用于四期非小細胞肺癌的Vaxira等等。
癌癥疫苗承載著無數人的希望,是全人類共同的期待。在全球范圍內,腫瘤疫苗研究如火如荼,但大部分還處于起步階段以及臨床試驗階段,真正運用到臨床上的疫苗鳳毛麟角。所以,“一種疫苗預防12種癌癥”的說法的確不靠譜。
希望大家保持理性,擦亮雙眼,避免成為被收割的韭菜!
預防癌癥,最靠譜、最廉價的方法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們每個人的體內都有原癌基因,但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會得癌癥,因為它受到抑癌基因的“管束”,不會瘋狂的分裂和增殖。在某些危險因素的誘導下,原癌基因的能力會越來越強,抑癌基因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弱,此時原癌細胞就像沒有緊箍咒的孫悟空,細胞增生失控,就會導致癌變。
癌癥的危險因素包括:不良的飲食習慣,如經常吃燒烤、火鍋、醬菜、零食等食物;長期熬夜,作息不規律;運動量少;情緒抑郁;職業暴露及環境污染;抽煙喝酒等等。
說到生活習慣,總有人唱反調,就拿抽煙來說,我們都知道抽煙是肺癌的危險因素,但是有人要說了,“我父親抽煙一輩子,現在九十多歲了,你怎么解釋?”這個問題真是老生常談,我們只是說抽煙會增加肺癌的患病風險,但并不意味著抽煙一定會得癌癥。舉個例子,很多人都在春運的時候搶過火車票,有些出行軟件推出了搶票加速包,只要買加速包可以增加搶到票的概率,但并不能保證100%搶到票,你是不是該問,“我買加速包了為什么沒有搶到票?”
對于這個問題,大家是什么態度呢?歡迎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參考資料:
[1] 《1種疫苗預防12種癌癥?別逗了!》.科技日報.2020-07-08
[2] 《10萬一針,打一針就可預防12種癌癥的疫苗,可靠嗎?》.神奇的本草.2020-07-17
丁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