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全世界的科技水平和醫學水平都在發展和進步,如今的疑難雜癥已經在科學干預下獲得了更多解決方式。雖然我國仍然是存在很多病癥的大群體,但是在總體上看來,比以往只會盲目焦慮,更多了一份科學穩定方案。很多時候只要我們能夠持續保持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善
全世界的科技水平和醫學水平都在發展和進步,如今的疑難雜癥已經在科學干預下獲得了更多解決方式。雖然我國仍然是存在很多病癥的大群體,但是在總體上看來,比以往只會盲目焦慮,更多了一份科學穩定方案。很多時候只要我們能夠持續保持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善待我們的器官和身體,也會減少患病的概率。
隨著全民健身和養生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定期體檢,甚至一出現身體不適就會很慌張,生怕自己患上大病,急的頻繁跑到醫院做檢查,這種意識是對的,畢竟防患于未然要比“亡羊補牢”好得多。但還是建議,在一般情況下,只有在我們的身體出現明顯變化和不適感的情況下才需要去醫院做個全面徹底的檢查,并不是小病都需要如此。
對于一些小病,在診所或者社康就可以查出,并且獲得不錯的治療效果,并不需要特別大型專業的儀器。但是有些情況不能及時檢查出病因,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難免就需要大醫院中的大儀器來輔助,這樣更能夠幫助你分析最根本的病因。
出于必要性考慮和性價比的角度考慮,其實并非所有的儀器都適合大家做,例如臨床試驗B超、CT檢查、核磁共振等等,確實可以更深入的讓醫生了解病情,但是對于核磁共振,體檢中的醫生一般并不會很建議患者做,原則上是能不做就不做。
一、核磁共振是什么
核磁共振也叫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是一種物理現象結構分析手段。對于腦、甲狀腺、肝、膽、脾、腎、胰、腎上腺、子宮、卵巢、前列腺等實質器官以及心臟和大血管有絕佳的診斷功能,善于發現一些潛在且不易覺察的病癥,也是很多腫瘤早期篩查的重要方式,以便早發現早干預治療。
核磁共振檢測是醫院放射科的重要部分,利用磁共振形成磁抖動,可以讓人體內部的氫原子,在磁共振的作用下,將人體細胞中的一些信息采集到計算機中,然后在顯示出的圖像中發現問題,最終得出是否患有某種病癥的判斷。核磁共振成像參數多、掃描速度快、組織分辨率高,同時圖像更清晰,對于重要病癥的確定,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很多人對于核磁共振長期存在認知誤區,認為在磁場這么強大的情況下,輕輕松松就把體外的金屬物品吸走,還會令體內的金屬產生熱量,那么這項檢測只要做了一次,就會對人體健康產生較大的危害。其實在間隔時間較長的情況,同時身體無特殊不建議檢測的狀態,核磁共振的正常操作還是相對安全的,不必過分擔心。
二、為什么建議盡量不做核磁共振
雖然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身體健康,大家也都知道先進的設備檢測有利于病情的及早發現,但是對于大多數醫生來說,仍然并不會太建議大家去做這件核磁共振檢查。主要原因有三點,時間成本因素、因素價格因素、疾病因素。簡而言之,核磁共振并不是想做就可以做,也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
B超、CT檢查和核磁共振雖然都是醫院常見的檢查手段,但是前兩項一般是檢查當天就可以拿到檢查結果,檢查過程和出結果時間都比較快,所以不需要再次去醫院咨詢或者等待,因此在時間成本上耗費少。而核磁共振檢查需要將人體分為不同部位檢測,每一個部位就需要檢測近半小時,顯然對于上班族和老人小孩都不夠友好。
一套完整的核磁共振檢查流程需要病人的身體上和心理上的配合,全程檢查20-30分鐘,前前后后最長的甚至達到了一個小時,特別是某些病情較為復雜的患者可能還需要進行幾次檢查,這在時間上和精力上都是不小的考驗。因此非必要情況下,醫生一般建議采用其他檢查方式來代替核磁共振。
一次X光片的價格一般在80-160元左右,一次CT拍片的價格一般在300-400元,而做一次較為先進的核磁共振的價格則在700-1000元,費用差異之大,即使對于可以刷社保卡的人來說也是肉疼,更何況是需要多次做核磁共振的病人。如果僅僅只是需要檢查一個部位卻要支出如此的費用,想必也不太能讓大家接受,醫生也往往不會建議。
現如今看病已經成為每個人每個家庭的重大且重要開支之一,而且并不是每個人都有當地的醫保卡,因此大家的錢都會選擇花在“刀刃”上。對于一般家庭而言,如果還有很多可替代的“高性價比”檢查,那么這樣的一次檢查顯然不夠經濟。當然如果身體上實在出現了檢測不出的問題,那么還是有必要考慮核磁共振來查出病因。
治病講究對癥下藥,也有因人而異的說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考慮到哪些人或者哪些部位適合做這項檢測。因為核磁共振是利用了水里面的氫原子,才能形成影像的,所以如果用于檢測肺部或腸胃這些部位,顯然并不合適,相反更適合用來檢查心血管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等
其次就是做這項檢查需要明確的注意事項,在核磁共振房間,存在著強大的磁場,一旦攜帶含有金屬類物質,就很容易被吸附,甚至可能對人體產生生命威脅,所以在進入室內前就必須摘掉人體所佩戴、攜帶的所有首飾、配件,以防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引起傷害。
人身體表面的金屬首飾可以拆除,但是仍有部分患者體內的金屬物質(諸如心臟支架、金屬牙套等)卻不能立即拆除,一旦沒有提前告知醫生,加上室內噪音環境,則會帶來無可預知的危害,顯然這些人群是不適合做核磁共振的。
三、核磁共振檢查時需要注意2點
核磁共振檢查更適合用于檢查全身軟組織病變、胸部病變、盆腔臟器、骨與關節,對于一些潛在隱藏的病癥有較高診斷價值。在進行核磁共振前,要了解要檢查的部位,例如進行腹部、膽囊、胰腺、脾臟檢等部位,就需要禁食6個小時以上,并且在檢查前還要提前訓練腹式呼吸,能夠更好的在進行磁共振檢查時憋氣,從提高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大多數人在進入醫院的時候產生自然的緊張害怕,擔心檢查環境帶來的恐懼感,擔心檢查中的異常不適體驗,擔心檢查結果等等,這個時候只需要選擇相信醫生,相信科學,同時配合注意事項即可。雖然檢查時間相對其他項目并不算短,但是記住2點需要注意的事項配合做好檢查,也能很輕松地度過。
進入核磁共振室之前,我們需要摘除身體上下、里里外外的包含金屬的物品。男性相對簡單,主要是首飾和配飾上,而女性可能會長期佩戴金屬首飾,同時內衣中也會含有金屬制品,如果不想過于麻煩,最好提前在家中摘除,換上無金屬內衣。如果存在體內含金屬的情況,也務必提前告知。
除了需要拆除金屬物品,以免讓它們干擾核磁共振室的磁場,導致結果的誤差或者人體傷害外,還有一點是檢查之前盡量不要化妝。不同的人使用的化妝品多種多樣,醫生也沒辦法保證化妝品中是否會含有重金屬物質,為了不影響核磁共振的結果,最好不要化妝,包括防曬霜、護發產品等。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情緒和狀態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影響檢查結果的幾率。一旦人體過于緊張的話,就很有可能導致血液流動異常,進而很有可能影響結果的準確性。同時部分人群會對檢查室內的封閉環境產生未知的恐懼感,產生不受控制的手腳亂動、睜眼等,無法很好的配合醫生,還會帶來對身體的傷害。
總結
在身體出現異常時,需要明確自身情況,是否適合、是否有必要去做核磁共振,因為非特殊情況下醫生并不建議。但是一旦確認需要檢查,那么也需要提前明確2點注意事項,做好必要的安全準備措施,放松心態去配合醫生做完這項檢查。
核磁共振到底有沒有輻射也是很多人擔心的問題,生怕靠近檢查室或者做過檢查就會在體內產生影響,其實你只需要知道,核磁共振是利用生物磁學核自旋成像的技術,并非CT檢查那樣利用放射性射線來掃描成像,所以并不會對人體產生輻射傷害。要知道,即使是孕婦,在懷孕三個月以上也是可以做核磁共振檢查的,所以核磁共振總體上來說還是有一定安全性的。
核磁共振檢查在醫院很常見,但是它的檢查是按照單個部位來收費的,總體上費用還是較高的,不僅僅是因為醫院一臺核磁共振儀的價格在350萬~3500萬元不等,還因為設備維護成本,人工成本、技術先進(科技含量很高)。目前我國還需要從國外引進這款設備,相信當我國打破進口市場的壟斷,就能更好的惠及更多需要的患者。
張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