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因為你從沒有經歷過抑郁癥,因而你無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體驗到抑郁癥給患者帶來的傷痛和折磨,所以請不要隨意的說一句“抗抑郁真的很簡單!”等類似的話。從我開始入駐自媒體平臺為大家科普,我就一直在強調一句話,“抑郁癥并不是簡單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種
因為你從沒有經歷過抑郁癥,因而你無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體驗到抑郁癥給患者帶來的傷痛和折磨,所以請不要隨意的說一句“抗抑郁真的很簡單!”等類似的話。
從我開始入駐自媒體平臺為大家科普,我就一直在強調一句話,“抑郁癥并不是簡單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種會給人帶來身心雙重傷害的疾病!”
因此,對待疾病我們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就醫!
就醫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明確你只是有抑郁的情緒還是說是患有抑郁癥,如果是患有抑郁癥當前是什么程度,以及是單純的抑郁癥還是并發有焦慮、躁狂等其他問題,這將決定今后應該采取什么樣治療方案!
那么問題來了,抑郁癥去醫院是看精神科還是心理科?
關于這個問題,說來話長,接下來的內容會比較多,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因為看完這篇文章,關于抑郁癥的治療,你基本上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而不再是一味的“聽醫生擺布”。
其實,由于抑郁癥具體的發病原因至今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回答,因而在抑郁癥的治療方案上目前還是存在一定的爭議,也就是“精神學派”和“心理學派”兩大派別的爭議。
精神學派的專家和醫生認為,之所以會得抑郁癥是因為大腦有病變。對于那些發病時間很短的患者沒有發現明顯的器質性損害,但對于發病時間比較長的抑郁癥患者,就會發現有明顯器質性的損害。
這并不是相關專家的胡說,而是具有一定的生物學研究基礎,在對抑郁癥患者的研究中發現,他們的腦電圖波形會有振幅下降、某些部位的腦血流也會下降,進而就導致中樞神經遞質中的多巴胺、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出現問題,也就會出現一系列的抑郁癥的軀體癥狀表現例如,情緒低沉、失眠、興趣喪失、價值感降低、甚至自殺等。
因而基于此論點,也就衍生出了藥物治療的方案,通過藥物(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等)來控制或恢復體內神經的正常功能,達到患者抑郁癥狀的緩解直至消除。
而心理學派的專家認為,抑郁癥患者對事物的感知、解釋以及回憶等等都存在一定的消極偏見,因此他們才會更傾向于注意與他們消極觀點一致的信息、消極的解釋和記住這些消極信息。
“我就這這么笨,總是做不好”
“這都是我的錯”
“我總是把我的生活搞的一團糟”
也就會出現自卑感、內疚感、自我價值感低、喪失興趣和快樂、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輕生等抑郁癥典型的癥狀。
所以心理醫生或心理咨詢師在對抑郁癥患者進行治療時,會設立:
幫助患者消除消極的認知偏見,使得患者對自身、對他人、對世界有一個更公正的認識;
恢復活動的積極性,尤其是一些能給患者帶來明顯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的事情或活動;
提高參與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等相關的目標,并通過認知行為療法等幫助患者逐漸恢復到正常的狀態。
在早期時,兩大學派對于抑郁癥這個問題的爭議很激烈,對彼此基本上持否定的態度:
精神科的醫生會認為,“抑郁癥就是個疾病,有生物學研究基礎,心理治療沒有什么用”
心理科的醫生(專家)認為“藥物治療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還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身體傷害和副作用......”
但隨著對抑郁癥的研究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精神科醫生會主動學習一些心理科的知識,而心理醫生在對一些癥狀嚴重的抑郁癥患者也就建議接受藥物治療。也就是說,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方式,越來越被推崇,對于患者的病情恢復也會更有幫助。
因而,我的建議是:如果癥狀比較輕微、沒有出現嚴重影響生活的軀體癥狀、的抑郁癥患者可以選擇去看心理醫生,接受心理治療。而對于癥狀比較嚴重的抑郁癥患者,單純的進行心理治療難度比較大,就應該去精神科接受精神科醫生的藥物治療建議,在此基礎上也尋求心理醫生的心理治療,效果就會更加明顯。
當然,以上是我的觀點,你認為抑郁癥的發生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應該接受怎樣的治療方式呢?
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