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個好電影層出不窮的時代,當紅的玉女明星們紛紛交出了自己的代表作。1980年的國產電影《紅牡丹》就是為26歲的姜黎黎量身定做。多年以后,人們提到她,一定會提及這部電影,這就是時代的力量。絕大部分對這部電影有記憶的農村觀眾,差不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個好電影層出不窮的時代,當紅的玉女明星們紛紛交出了自己的代表作。1980年的國產電影《紅牡丹》就是為26歲的姜黎黎量身定做。多年以后,人們提到她,一定會提及這部電影,這就是時代的力量。
絕大部分對這部電影有記憶的農村觀眾,差不多都是搬個小板凳在露天看的。孩子就對電影深刻記憶的就是,一團紅色的火焰在馳騁——紅牡丹騎馬特酷,特來勁兒!
老電影不僅占據了歷史的一段時間,也是我們具體生活中的一部分,它讓人想起當時一起看電影的人和那段特殊的日子——1980年,我和劇中人童年紅牡丹一樣的年齡,在露天廣場,看這部看電影講述中國民間雜技藝人的悲苦人生。
江湖戲班的皇甫義,有一天在街上看到自賣自身的親生女兒王蓮(皇甫義年輕時撇下一妻一女外出闖蕩,成為馬戲班主后,早把家中妻兒丟在腦后,妻子與女兒已淪為乞丐,小王蓮在人市上標賣自身,而皇甫義已經不認得自己的女兒 ),出錢將其買下,趙大爺(小王蓮母親臨死前,把小王蓮托付給他)不忍失去王蓮,也隨之進戲班當馬夫。
——親爹認不出自己的孩子,一開始,這部老電影就沒有擺脫過去類型片的固定思路,故事展現的舊社會情景基本都是書本教材上的套路,格式化、類型化、臉譜化。但是看不到一個浪費的場景!我對這一切呈現是如此熟悉,以至于可以隨時停下來、任意從某個場景開始,它們讓我沉醉其中。
小王蓮成為皇甫義馬戲班里的一員,到處漂泊,賣藝掙錢,她在富人的后花園被吊著頭發蕩秋千一幕,反應出這其實是一部很殘酷的電影——舊社會萬惡!
電影人物眾多,但都很單一,沒有給觀眾留下多少深刻印象,除了女主紅牡丹,稍顯成功的人物當數馬戲團老板——皇甫義。
這是個精明伶俐,不安于貧苦困厄,有野心,貪婪無情的人。從投身在一個馬戲班里賣藝糊口開始,在江湖生涯中,學會了鉆營拍馬。為了賺錢,他將馬戲班帶到香港,拜在財閥門下,為讓自己青云直上,改變“頭上汗濕,才口中有食”的現狀,他討好財閥,犧牲紅牡丹和九月菊作為交換工具,然而最終還是人財兩空,親生女兒也離開了他。孫樹林將這個不太討好的男主形象演繹得精彩。
十年過去,王蓮出落成色藝雙絕的馬戲班臺柱子,藝名紅牡丹。
小孩都記得她很美——五官飽滿,臉若銀盤,騎馬射箭的姿勢是那么好看。這是個符合傳統審美,嬌媚和青春活力勃發的一代女神形象。
什么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那就是姜黎黎的樣子,美得過目不忘。
十年來,紅牡丹和同班師兄妹——五齡童、九月菊,為皇甫義掙盡了血汗錢,填滿了皇甫義的錢囊。
八十年代初期,明星武術剛開始紅火,馬戲演員的表演像武打又不是武打,他們一襲披風,縱馬揚鞭的瀟灑,令人無限神往。街頭雜技場景的還原也很不錯,這也是《紅牡丹》公映后立刻引起轟動的重要原因。
在紅牡丹這個角色身上,我們知道了什么叫天生麗質、如花似玉。
精彩的馬戲表演,將紅牡丹內里的剛毅倔強,那股很擰的剛勁兒,給予了酣暢淋漓的特質呈現。
電影主題歌是那首非常有名《牡丹之歌》,一直傳唱到現在,我從小聽到大,聽說現在還衍生出了《五環之歌》。這首歌曲流傳的廣度,超越了電影,這也是國產電影的特色。
啊,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啊,牡丹,眾香國里最壯觀。
有人說你嬌媚,嬌媚的生命哪有這樣豐滿,
有人說你富貴,哪知道你曾歷盡貧寒,
冰封大地的時候,你正孕育著生機一片,
春風吹來的時候,你把美麗帶給人間。
多么熟悉,多么親切,多么美!
“當我們感到悲傷、孤獨、焦慮或迷茫的時候,我們想讓自己想起來自哪里,或者我們是誰……我們更喜歡那些熟悉的、喜歡的東西。”這就是為什么當我們迷茫、失戀、感到壓力或與疾病作斗爭時,都會看那些能讓人感到安慰的電影——我們希望以此來給自己安全感。
盡管主題曲和劇情不太符合,但我們還是覺得,這就是為紅牡丹本人唱的,是為歌頌她而唱。《牡丹之歌》不僅為姜黎黎本人量身訂做,還讓蔣大為聲譽鵲起。
姜黎黎的明星生涯就是從《紅牡丹》這部電影開始。當年,這個角色是多少人的夢中情人啊,她是那么美麗,陽光,健康,絕非當今錐子臉網紅臉病態美可比。
姜黎黎穿紅衣服英姿颯爽的樣子很靚!多年之后,人們對整部劇的記憶凝聚為一個騎著馬表演的紅衣女郎。
其實若說《紅牡丹》這部老電影達到多高的藝術境界,倒也未必,今天回頭再看,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人物設定,都顯得很粗糙。
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人物臉譜化,比如人物非黑即白,壞人必定滿臉猥瑣、陰險奸詐,好人必定滿臉正義、氣質凜然,一出場就能被判定個八九不離十,這也是那個年代許多電影的通病。
再比如對有錢人的丑化,有財產的人都不是好人,實際上就是對資本的丑化。對資本家夸張的描寫,也太假。
平心而論,以前的片子多少會對有資者有一些丑化,但是金錢對人心、人性到底是怎么樣一種作用,是一個很思辨的話題,直到今天依然可以深入去探討,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財閥張德仁看上了紅牡丹,紅牡丹不從,這讓張德仁惱羞成怒,在一次演出中,他報復性地害死了紅牡丹的師姐九月菊。
這表明,在舊社會,賣藝之人沒什么尊嚴,無論多聲名顯赫,照樣任人欺凌宰割。
紅牡丹策馬踢翻了張德仁的看臺,張德仁受傷倒地,命令向紅牡丹開槍,五齡童縱身躍起,以身體擋住心愛之人,不幸中彈犧牲,這一幕至今難忘,每每想起,意難平!
每次重溫它們,我都想找出與第一次觀看時可能錯過的細微差別,這看起來都有道理——我們追逐老電影的背后,正是在無意識地體現出了我們其實在追逐一種正在缺乏的東西,那個東西如此重要,以至于現在的電影給不了,至于是什么,那就見仁見智。
戲班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逃回內地,紅牡丹在船上肝腸寸斷。到此為止,這部電影所講的故事放到今天,肯定會被一些觀眾噴為“狗血”。但放到八十年代初,則讓絕大部分觀眾都感到新鮮,故事的沖突效果令很多觀眾稱奇。
電影魅力在于懷舊,我就喜歡老電影這個調調,多半是一些平凡的東西,調子較為沉悶,但卻有清新之感。???所謂“少年聽雨歌樓上,中年聽雨客舟中。”我想,這部片的劇情如果翻拍,肯定效果更好。
人財兩空的皇甫義,在回鄉的船上,盤算為了將搖錢樹紅牡丹永遠控制在手,起了霸占紅牡丹為妾的念頭——他做夢都沒想到,他想霸占的紅牡丹竟是他多年前拋下的親生女兒。
電影結尾是驚人的,天雷滾滾,皇甫義倒在紅牡丹母親的墳前。
這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劇本談不上超棒、表演也不是很出色,但是意義偉大——愛國、忠貞、良心,這些東西有時候比混得好重要很多很多。
要在這個壓迫,落后的社會里尋找出路,除了自救,別無他法。紅牡丹跨上駿馬絕塵而去,消失在茫茫曠野之中……
時間過去了40年,我一直忘不了這部電影。它給我的印象之深,以至于我一定要把它寫出來,重溫電影的一個最重要原因是“懷舊”。這個時期的電影應該是最有感情記憶的。電影、文學這些是有溫度的,應該梳理的是它的氣息味道,而不是冰冷的技術。無論現在的拍攝技術如何變化,電影所表達出來的文化思想不會變,老電影思想內容好。現代這種浮躁的社會,就是缺少老電影這樣正能量思想的傳遞。
有藝術魅力的事物不會因為時間褪色。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懷舊是有意義的……
老電影是看一部少一部,且看且珍惜吧。
丁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