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從今年4月份開始,山東、河北、陜西等蘋果主產區,陸續出現大量蘋果滯銷的情況。由于積壓較多、庫存量大,蘋果的批發價格也開始了一路狂跌。目前,批發價最便宜的蘋果已經跌到每斤0.4-0.6元,今日(6月8日)蘋果市場行情為0.7元/斤,往常售賣價
從今年4月份開始,山東、河北、陜西等蘋果主產區,陸續出現大量蘋果滯銷的情況。由于積壓較多、庫存量大,蘋果的批發價格也開始了一路狂跌。目前,批發價最便宜的蘋果已經跌到每斤0.4-0.6元,今日(6月8日)蘋果市場行情為0.7元/斤,往常售賣價格較高的大果也難逃“一劫”,也已跌到每斤1元左右。往年不愁賣的優質果,如今卻成了無人問津的“煩心果”。
為何蘋果價格“跌跌”不休?
在占有全國蘋果總產量九分之一的陜西延安,現在仍有一大批去年的陳果存在冷庫里。在當地最大的水果批發市場,隨著大量新鮮水果相繼上市,地產蘋果的零售價從4月份之前的5元/斤,降到了3元/斤。為了盡快銷售,果商不惜持續降價清理庫存蘋果。果商李媛說:“應季水果的陸續上市對蘋果銷售的沖擊很大,所以現在好多果商都在大量拋售,只要給錢就賣。五六角(一斤),最好的蘋果兩元多(一斤)都還是沒有人買。”
在山東煙臺的一個小鄉村中,出現了300萬斤蘋果堆積的現象,而在冷庫里也有數百萬噸積壓,根本就賣不動。有蘋果種植戶表示,家里有1萬多斤蘋果存放在冷庫中,由于最近價格太低,賣一斤就要虧3角錢,所以還不如就在冷庫中存放著。而且現在著急也沒用,沒幾個客商前來收購,如果再不收購,等到早熟蘋果上市,到時候價格只會更低。
果商也沒有在此次蘋果價格大跌中獲益,經銷商周國鵬說:“不是不收購,現在(賣一斤)就賠1塊了差不多,現在賣自己的貨要賠這么多,哪里還有錢去果農那收購蘋果啊?”往年4-6月的蘋果都很可觀,去年的收購價大多在每斤3-4元之間,而今年的出庫價卻在每斤2.5-2.8元之間,加上各種費用,每斤虧損1.2-1.3元。可以說,果農和果商今年均出現了虧損。
蘋果“價格低、出庫慢”的現狀,正在煎熬著果商和果農。究其原因,首先是國際市場的嚴重遇冷。中國蘋果出口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各國,占到了我國蘋果出口量的90%以上。而春節以來,東南亞疫情嚴重,蘋果銷售遇阻。其次,出口受阻則導致國內庫存壓力增大。去年的蘋果收儲量大、收購價高,因此今年蘋果的銷售面臨巨大壓力,價格一降再降。
蘋果“寒冬”,農民該咋辦?
《中國三農報道》的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陜西延安柳林鎮的新茂臺村的蘋果園,海拔超過1千米。在高山上種植果樹,種植成本會相應提高,并且運輸成本也會增加。按照常理,在整個蘋果的低價期時,這片果園的影響應該是最大的,但是這里不僅沒有受到影響,這片果園的主人張大哥還多了一份額外的收入。這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
果農張彥斌向記者介紹他的經驗:“期貨保險和差價保險,光保險給我賠付就是8萬多元。(有了保險)就是睡到炕上,我也放心著呢。”記者了解到,果農張彥斌參保的“保險+期貨”項目是鄭州商品交易所推出的一項金融助農產品。果農可以通過期貨app了解蘋果價格的未來走勢,從而知道在一個比較合理的時機出售蘋果。另外,通過“保險+期貨”的保價機制,還能在低價期減少果農的損失。
“保險+期貨”是怎么幫助果農保證收入的呢?
果農如果擔心蘋果價格會出現下跌的情況,可以去保險公司購買一份價格保險,并根據蘋果期貨的價格預判,設定未來1-3個月任意一個時間為節點,設定目標價格。保險公司將保費支付給期貨公司,期貨公司再通過進一步操作,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合理風險轉移。在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的情況下,投保果農能夠獲得差價賠償。
舉個例子,果農老李購買了一份價格保險,老李設定蘋果的期貨目標價格是每噸6000元。等到了特定時間,當蘋果的現貨均價高于6000元/噸時,果農老李就按市場價格隨行就市,若蘋果的現貨均價低于6000元/噸時,老李就會獲得一定的差價賠付,保障果農可以有一份托底收入。
蘋果期貨作為全球首個鮮果類期貨品種,2017年12月22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2018年以來,陜西省累計補貼保費達到3171萬元,承保蘋果10.3萬噸,保險保障金額近8.5億元,保障了7000多戶果農實現穩定增收。
果農們,蘋果期貨你值得擁有!
記者:鄭寶煜
編輯:文捷
劉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