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很多人都談輻射色變,擔心輻射會影響健康,甚至致癌。在檢查身體時,有時候需要查一下CT,而我們知道它是有輻射的,所以許多人會對擔心CT的輻射會影響健康,甚至還有的人聽說經常做會增加患癌風險,真相到底如何?CT檢查一年可以做幾次呢?關于CT,今
很多人都談輻射色變,擔心輻射會影響健康,甚至致癌。在檢查身體時,有時候需要查一下CT,而我們知道它是有輻射的,所以許多人會對擔心CT的輻射會影響健康,甚至還有的人聽說經常做會增加患癌風險,真相到底如何?CT檢查一年可以做幾次呢?關于CT,今天這篇文章我就跟大家聊一聊,看完后您就知道答案了。
CT的輻射大不大?
一般來說,檢查一次CT人體受到的輻射在10 msv以內,這個量對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是非常小的。檢查不同的部位,產生的輻射劑量不完全一樣,超過10 的比較少,比如檢查以下這些部位:
腹部——8msv
頸部——3msv
顱腦CTA——4msv
低劑量胸部——1msv
此外,也要看你做的是哪種CT,與平掃相比,增強的產生的輻射劑量要大一點。
一年之內做幾次是安全的?
拋開劑量談致癌是不對的,通常偶爾做一次CT,幾乎沒有什么影響。若是多次檢查CT,檢查多個部位,且間隔時間比較短,那么受到的輻射劑量會有所增加,每年受到的劑量超過了100msv,這種情況下確實可能會增加患癌的幾率。
倘若我們就按照檢查一次產生的劑量是10來計算,要達到100,那每年得做10次,但在實際生活中,一般不會要這么頻繁地檢查CT的。
CT雖然是現在比較常見的一種檢查,但它的檢查費用相對偏高,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并不能將其視為常規的診斷手段。若只是普通的體檢,通常來講,一年之內查一兩次即可,產生的放射線在人體內存在的時間約為一兩個月,所以一年下來,如果有必要檢查,做4-5次是可以的。
檢查CT,可以幫助診斷神經系統病變,比如蛛網膜下腔出血,對于腹部器官,如肝臟、胰腺、膽囊等器官若是出現病變,查CT也是可以看到病變的。比如說肝臟內出現了占位性的病變,檢查后就可以顯示。對于癌癥患者來說,可能需要多次進行檢查,患者不必太過擔心,醫生在檢查前會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若有必要做,不要拒絕,以免耽誤治療。
它可以查出很多問題,但也并不是人人都適合做,CT檢查有以下幾個禁忌癥:
嚴重肝腎功能損害、甲亢、碘對比劑過敏。
如果因為診斷需要多次檢查,建議這類人群定期檢查一下血常規,了解輻射對身體是否造成了影響,早發現早干預,避免劑量累積到一定程度,帶來隱患。檢查后,可以多喝點水,促進代謝,降低輻射帶來的影響。
同樣是檢查,可能很多人對于X光、核磁和CT這幾個不能很好地區分開,它們是都有輻射的嗎?下面也一并跟大家講一下:
X光就是很多人常說的拍片子,簡單點說它就是給需要檢查的部位拍了個照,只不過是平面的,檢查費用較低,檢查方法也簡單,但它容易產生重影,有時候不能準確作出診斷。
核磁跟CT對比,對于人體內軟組織的對比度要高,其他一些檢查難以辨別的,做核磁共振可以看出來,它對人體是沒有輻射的,這一點可能跟很多人都想錯了。但它也有缺點,一是檢查費用比較高,二是成像速度比較慢,檢查時患者若是活動可能會影響到診斷。
這三種檢查手段都各自有優點和缺點,有機結合,對于提高診斷水平有很大的幫助。需要檢查的時候,我們應積極配合,相信醫生,如果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不能戴有金屬的物件,在檢查前醫生都會告訴大家的。
大家沒必要談輻射色變,往大了說,其實生活中處處有輻射,而很多輻射對人體健康并沒有什么危害,我們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電離輻射,尤其是其中的人工輻射。如果說因為工作的原因會接觸到,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合理使用一些防輻射的設備。
總的來說,CT檢查確實有輻射,但一般來說,正常檢查接受到的劑量是很少的,不足以帶來那么嚴重的危害,需要檢查時,大家要積極配合,不應拒絕,遵循相關檢查要求即可。
陳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