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CT有輻射,照多了對身體不好,為何醫生不直接叫病人做磁共振呢?”老趙是一個“老慢支”(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每年都要急性發作好幾次,每次咳嗽、咳痰加重去醫院看病,醫生都會建議他去做肺部CT檢查。后來他也了解到,CT具有一定的輻射,接觸多了對
“CT有輻射,照多了對身體不好,為何醫生不直接叫病人做磁共振呢?”
老趙是一個“老慢支”(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每年都要急性發作好幾次,每次咳嗽、咳痰加重去醫院看病,醫生都會建議他去做肺部CT檢查。后來他也了解到,CT具有一定的輻射,接觸多了對身體不好,還可能會致癌。所以,每次醫生建議他去做CT檢查的時候他都很抗拒,有一次終于忍不住就發出了文章開頭的那個疑問。
以前科技還沒有那么發達的時候,我們都希望能夠擁有一雙透視眼,直接看穿身體的內部,從而準確地掌握疾病的原因。隨著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們目前擁有了“透視”的能力,通過CT或者磁共振(MRI)檢查,我們就能夠掌握患病部位的具體情況,為臨床診療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由于很多人對CT和磁共振的作用一知半解,所以在實際就醫的過程中就很容易產生誤會。
比如說,有些病人明明已經做了CT檢查,為何醫生還要建議做磁共振檢查,難道不是為了坑病人的錢?既然一定要做磁共振檢查,為何當時不直接做呢?
那么接下來,我就帶大家認識一下CT和磁共振的區別,讓大家知道什么時候該做CT檢查、什么時候該做磁共振檢查。#健康科普大賽##健康明星計劃#
一、CT和磁共振的區別
1.成像原理的不同
就像燃油車和電動車一樣,雖然外觀看起來差不多,但實際的原理卻有很大的區別。CT和磁共振也一樣,看著差不多,但實際上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原理。
CT檢查是利用X射線穿透人體,密度越高能穿透的射線就越少,密度越低能穿透的射線就越多,通過探測器的檢測,我們可以觀察到X射線穿透人體后的情況,最終將變化的結果轉化成圖像的信息。
核磁共振檢查是讓患者完全處于一個強磁場的環境,然后通過無線電射頻發生器發出射頻脈沖,激發人體組織內水分子中的氫質子,讓這些氫質子發生核磁共振,緊接著就關閉射頻脈沖,再讓這些氫質子恢復到原先的狀態,儀器通過檢測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信號,最終生成所需要的圖像。
2.對疾病診斷各有優劣
CT是利用人體組織的密度差來生成圖像,所以對于密度差比較大的組織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比如說密度低的肺組織和密度高的骨骼等等,如果這些組織發生了病變,導致局部的密度發生了改變,CT可以很容易就發現異常,比如說肺組織里出現了炎癥、癌變等等,病變部位的密度和正常的肺組織會有很大的區別,CT檢查一眼就能夠發現。但如果臨近組織的密度相差不大,那么CT就很難區別,比如說血管、神經和周圍的肌肉組織密度相差都不大,CT檢查就很難區分。
磁共振則是利用組織內的氫質子發生振動來生成圖像,所以對于氫質子含量豐富的組織比較具有優勢,比如說腦組織、脊髓、關節內的韌帶以及血管和神經等等,對于這些組織,有些CT無法發現的問題,磁共振都能夠準確發現,這是磁共振最大的優勢。而對于氫質子含量少的部位,比如骨頭、肺臟、胃腸,這些部位在磁共振下產生的信號很差,所以不適合做磁共振檢查。
3.時效性有差異
CT檢查掃描的速度比較快,幾分鐘就能掃描出圖像,所以醫生可以第一時間得到圖像來分析疾病的病因。
磁共振掃描的速度則要慢很多,最快也有8-10分鐘左右,慢的甚至需要半小時以上,不利于急重癥的診斷,比如說腦出血等等。磁共振檢查的時候需要保持體位固定不動,否則就容易產生偽影。而且磁共振的噪音很大,病人躺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身體還需要保持幾分鐘甚至半小時不動,這對患者的心理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所以說,對于有些急重癥患者,醫生會首先第一時間安排CT檢查,以最短的時間判斷病人的病情,為病人爭取更多的時間,等病人病情穩定之后,為了進一步了解更深層次的病因,醫生才會建議進一步檢查磁共振。
就拿腦卒中來舉例子,腦卒中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急重癥,需要緊急處理,否則輕者會遺留后遺癥,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腦卒中又分為腦梗塞和腦出血,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處理起來也完全不同。雖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況,但是病人所表現出來的癥狀卻很相似,為了第一時間鑒別腦梗塞和腦出血,最快的辦法就是頭顱CT檢查。等到病人的病情穩定之后,為了進一步了解血管的情況以及腦組織壞死等情況,醫生往往還會建議患者去做磁共振檢查,這是CT檢查無法做到的事情。這也是為什么有些病人明明已經做了CT檢查,醫生卻還要建議做磁共振的原因。
4.安全性有差異
CT檢查本質上就是X線,我們都知道,X射線具有一定的電離輻射,不適合特殊人群,特別是孕婦,否則就容易導致胎兒畸形;我們普通人偶爾接觸射線對身體的影響不大,但也要避免頻繁接觸,否則也容易誘發癌癥。
磁共振實際上就是一個強磁場的環境,我們都知道,磁場是沒有電離輻射的,對人體沒有任何的傷害,孕婦、胎兒也可以檢查,不用擔心會致畸、致癌。但由于磁共振是一個強磁場,所以體內裝有金屬的病人不能夠檢查,特別是心臟起搏器。
5.費用有差異
由于成本上的差異,CT和磁共振的價格相差也很大,普通的CT平掃一個部位的價格大概為200-500元左右,磁共振則要貴很多,大概需要400-800元左右。
二、認識了CT和磁共振的區別,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么明知CT有輻射,醫生有時候卻不建議病人做磁共振?
原因主要有以下4點:
?有些部位根本就不適合做磁共振檢查:比如肺臟、胃腸這些含氣的組織以及骨頭組織,這些部位氫質子含量都很少,做磁共振根本就不能產生有效的信號,所以根本就不適合做磁共振檢查,檢查這些部位必須得做CT檢查。
?有些人根本就不適合做磁共振檢查:比如說身體裝有金屬的病人,比如說心臟起搏器、心臟支架等等,這些人是絕對不能夠做磁共振的;也有一些人有幽閉恐懼癥,進入一個幽閉的環境內會產生緊張、恐懼的心理,對于這部分人來說也不太適合做磁共振檢查,磁共振的噪音很大,病人躺著一個狹小的空間內,身體還需要保持幾分鐘甚至半小時不動,這對患者的心理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有些疾病暫時不適合做磁共振檢查:就像我前面所說的一樣,磁共振檢查的時間長,不利于急重癥患者的診治,檢查的時間越長,病人的風險就越高!所以有些急重癥患者往往不會優先建議做磁共振檢查。
?有些人經濟不允許做磁共振檢查:對于CT就能夠解決的問題,我們一般不會建議做磁共振檢查。偶爾檢查一次CT對健康幾乎沒有影響,實在沒必要讓病人多花幾百塊錢,只有當十分必要、CT又無法替代的時候,我們才會建議做磁共振檢查。
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