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如今的生豬行情可謂是萎靡不振,從6月下旬的8元大關跌至探底7元行情,這讓養豬人為此虧損加大,很多人從6月份就一直盼漲,舍不得賣豬,結果豬價跌至6元才賣掉,虧損加大。豬價之所以超跌,說到底是產能迎來了快速恢復,但養豬人卻錯誤的估計生豬形勢,以
如今的生豬行情可謂是萎靡不振,從6月下旬的8元大關跌至探底7元行情,這讓養豬人為此虧損加大,很多人從6月份就一直盼漲,舍不得賣豬,結果豬價跌至6元才賣掉,虧損加大。
豬價之所以超跌,說到底是產能迎來了快速恢復,但養豬人卻錯誤的估計生豬形勢,以為豬價還能回歸 15元高價。還有業內認為7-8月份是斷檔期,豬價必然要大漲,這些都讓人們的惜售情緒增多,可沒想截止7月底,產能已完全恢復,并不存在所謂的斷檔期。
而產能恢復的同時,進口豬肉量也有所增加,在正常年份時我國一年也才進口120萬噸左右,去年為了彌補缺口,進口了 438萬噸,可如今產能恢復正常,應該減少進口才是,但1-7月份進口了266萬噸豬肉。
而在消費端,盡管氣溫有所下滑,市場消費需求也迎來了一番好轉,可因近期的生豬出欄量還在增多,豬肉銷售壓力仍然很大,以至于豬價持續低迷。
01、豬價“9連跌”
隨著市場的利空到來,豬價也在持續低迷下滑,今天生豬均價跌至14.07元/kg,環比跌了0.03元,且豬價持續“9連跌”,同比跌幅為61.5%。近期的天氣明顯轉涼,但并沒有迎來消費旺季,反而豬農恐慌性心態加劇,出欄量再次加大。
東北地區下跌0.1元,主流價為12.9-13. 1元/kg;華北跌幅為0.1-0.2元,主流價為13-13.8元/kg,其中京津各跌0.2元,當地豬價已完全進入6元時代;西北行情穩中有跌,主流價為12.2-13.95元/kg,其中陜西跌了0.1元,這意味著北方豬價全部跌落7元大關。
北方豬價跌幅不是太大,但下跌范圍比較大,市場需求不高,仍有不少人加快賣豬。而在南方區域,華東漲跌互現,主流價為13.9-15.3元/kg,其中安徽跌了0.1元,豬價為13.9元,跌落6元時代,江蘇反彈0.1元,主要是受當地交通恢復,消費需求加大的影響。
華中地區行情偏穩,主流價為13.9-14.4元/kg,其中河南再跌0.1元;華南行情偏穩,兩廣豬價為14.7-15.3元/kg;西南地區行情繼續上漲,主流價為12.9-14.6元/kg,其中川渝反彈0.1-0.2元。
生豬行情的走跌,一方面是消費需求乏力,因市場的豬肉供應偏多,即便是學校食堂采購增加,也沒能帶動豬價反彈;一方面豬農前期壓欄力度大,但豬價卻并沒有因此反彈,很多人心態崩潰,加快了出欄速度,屠企壓價心態增加,結果豬價探底。
如今的批發市場交易需求不高,白條豬價格低迷,這也抑制了屠企的提價信心。不過至于西南為何迎來“2連漲”,還因當地生豬前期因疫病,豬農恐慌性出欄,近期出欄量偏少,帶動了豬價反彈。
02、9月難漲?
隨著豬價接連下跌,行情持續探底,接下來豬價怕是要跌至年內新低。按理說,9月份學校開學,豬肉銷量會迎來一波上漲。再加上農忙、中秋等,家庭豬肉消費需求也會迎來一波反彈。這樣來看,是不是9月豬價能夠大漲呢?
有業內認為,9月豬價可能會出現“旺季不旺”的情況,豬價難以迎來上漲潮,這是咋回事?
1、產能加速恢復
截止6月底,生豬存欄量為4.4億頭,母豬為4564萬頭,同比上漲29.1%、25.6%,同時生豬出欄量為3.37億頭,同比漲34.2%。這個數據已創下了5年來新高,這意味今年一整年生豬存欄或超7億頭。
盡管不少豬農已經加快淘汰母豬,但低效母豬淘汰后,優質二元母豬的產能更高,且去產能也是有周期的,下半年生豬出欄量不會低。而在產能加快恢復的背景下,豬價下跌成定局。
2、消費不振
上半年,豬肉產量為2715萬噸,再加上進口豬肉量為230萬噸,實際的供應量近3000萬噸,就算正常年份,半年豬肉產量也才2700萬噸,可見今年上半年已產能過剩。而7月份進口豬肉為35萬噸,相比6月份多出1萬噸。
因市場的豬肉供應偏多,再加上凍肉影響鮮肉價格,消費需求難以提振,且肥膘肉增多,也抑制了一波銷量,因此豬肉消費需求只有正常水平的80%,難以帶動豬價上漲。
不過豬農別太傷心,9月仍有上漲的希望,目前豬糧比已跌破5:1,按照規定官方或將啟動收儲工作,一旦豬肉收儲展開,在政策調控之下,豬價上漲成必然。且隨著接下來標豬供應偏緊,中間商為了提前收購生豬備貨,也會帶動豬價反彈,大家咋看?
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