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以為國慶期間,三大主糧行情能夠趁著節日的旺季,帶動一波銷量,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整體行情仍不是太樂觀,特別是玉米價格再次走跌,這讓很多人為此頭疼,不知道該如何是好。01、玉米價格走跌9月上中旬,玉米價格可謂是一跌到底,山東地區也已跌至1.2
本以為國慶期間,三大主糧行情能夠趁著節日的旺季,帶動一波銷量,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整體行情仍不是太樂觀,特別是玉米價格再次走跌,這讓很多人為此頭疼,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01、玉米價格走跌
9月上中旬,玉米價格可謂是一跌到底,山東地區也已跌至1.25元左右,如此低價讓人對此頭疼。不過9月下旬時,因華北地區接連降雨,玉米上市量偏少,企業的加工需求加大,從而帶動了玉米的反彈走高,山東再次回到1.3元以上,這讓不少人對未來行情充滿了期待。
誰曾想,如今玉米又迎來了一波下滑,山東一帶降幅比較大,如福洋生物跌了2.2分,價格為1.355元/斤;肥城福寬跌了2分,價格為1.3元/斤;熙來淀粉跌了2分,價格為1.37元/斤;沂水大地跌了1.5分,價格為1.3元/斤;成武大地跌了1分,價格為1.28元/斤。
山東行情下滑,還因到貨量大增,今天到貨910車,比起上一天多了250車,在供應量偏多的背景下,山東玉米價格走跌。而在其他產區,行情穩中有跌,如華興生物跌了1.5分,價格為1.285元/斤;廣玉淀粉跌了0.5分,價格為1.335元/斤;阜豐生物跌了0.5分,價格為1.215元/斤。
此次玉米走跌,主因是北方的天氣轉晴,對玉米采收、晾曬是好事。同時,玉米購銷更為容易,玉米上量增多,企業不缺玉米,因此壓價力度比較明顯。
不過接下來,華北黃淮一帶,又將迎來一場強降雨,這對新玉米的采收是一大難題,畢竟北方不少地方玉米還沒完全采收,且因田間積水多,機器很難下地,這對玉米的采收來說是一大難題。且即便是采收回家,晾曬也是一大困難,需要警惕玉米發芽、霉變問題。
但隨著降雨到來,預計陳玉米行情又將迎來一波企穩,局部地區或迎來上漲。同時,如今的“限電令”也影響了玉米市場,東北烘干塔將暫停啟動,如此一來對新、陳玉米行情都不是好事。
畢竟陳玉米想要加工成淀粉、酒精,需要用到電,隨著“限電”的影響,企業或迎來減產或停產,對玉米需求有所下滑,也因此玉米價格難以支撐。至于10月份走勢,預計會繼續漲跌互現,而新玉米質量堪憂,其價格怕是不會太好。
02、小麥仍在走高
從中秋過后,就有不少人唱衰小麥行情,但實際上麥價卻接連走高。10月份開始,按理說已不是小麥的價格旺季,不過從近2天行情來看,小麥依舊迎來了一波上漲。
如華統面業反彈0.5分,價格為1.295元/斤;魯慶面粉反彈1.5分,價格為1.315元/斤;宇東面粉反彈0.5分,價格為1.325元/斤;發達東區反彈0.5分,價格為1.305元/斤;思豐面業反彈1分,價格為1.32元/斤。
目前小麥均價已漲至1.3元/斤,短期內繼續上漲的動力不足,畢竟行情已漲至歷史高位,不過優質麥仍有看漲空間。小麥走高,一方面是北方氣溫走跌,面食需求加大,帶動面粉的走量;一方面是前幾天北方雨水多,小麥上市不多,而如今天晴企業加快對小麥的收購。
不過10月份或將迎來臨儲拍賣,一旦真的如此,必然會帶動小麥行情走跌,不過今年的貿易商收購成本高,即便下跌也跌不到哪里去。
03、稻谷行情如何?
如今的新稻迎來了逐步上市,市場供應也在明顯增加,不過市場上的稻谷購銷需求依舊不是太高,沒有利好刺激,稻價想要上漲并不容易。
如今的粳稻需求偏低,其價格也難以上漲,反而新稻托市的可能性比較大。至于為何,除了米企供應偏多外,還因今年東北天氣較熱,稻谷米率低,灌漿不足,稻價難以上漲。而從接下來天氣來看,東北將迎來一波雨水,不利于粳稻采收,易造成稻谷倒伏,農民需要提前搶收。
而至于秈稻,從9月下旬起,其產區行情就開始了一波走跌,主因是糧商2020年陳稻虧損慘重,不敢再輕易收購,企業也是如此。目前市場只有糧庫收購,很難扭轉稻米行情,因此新稻“高開低走”,不少農戶惜售。
預計國慶后,安徽、河南等地將率先開啟托市收購,以保證農戶的基本收益。從目前形勢來看,今年稻谷上漲的難度比較大,農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大家咋看?
劉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