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降價不是關鍵,降量才是關鍵!”這恐怕是筆者聽到關于價格戰最一針見血的說法。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降價不是阻止價格戰的關鍵因素,銷量的下滑才是制止價格戰的關鍵因素。也就意味著市場需求大幅下降時,各廠家之間的價格戰自然就沒有了存在的空間。想想最后
“降價不是關鍵,降量才是關鍵!”這恐怕是筆者聽到關于價格戰最一針見血的說法。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降價不是阻止價格戰的關鍵因素,銷量的下滑才是制止價格戰的關鍵因素。也就意味著市場需求大幅下降時,各廠家之間的價格戰自然就沒有了存在的空間。想想最后的結局,令人不寒而栗。難怪有人將價格戰比作自毀健康的慢性毒藥。
01、價格戰的誘因
挖掘機行業的價格戰大概始于2010年前后,在4萬億投資拉動的刺激下,挖掘機大賣,各廠家為了攫取更大利潤,紛紛擴大生產,原本的供需平衡關系被打破。為了獲得更多利益,有廠商推出了低首付或零首付等政策,隨后各家企業紛紛效仿,激進銷售由此而來。到了2011年因溫州動車事故,國家叫停了一大批重點項目,基建市場轉入低潮。
嚴酷的市場寒冬一直持續到2016年中。在市場下滑期間,各企業一方面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處理應收賬款上;另一方面消化庫存,促進銷售,由于市場容量有限,各企業之間的競爭也異常激烈。
從2016年7月份以來,隨著國家加大基建投資及產品更新換代、“一帶一路”等市場的需求,挖掘機市場逐漸走出低谷,進入快速發展通道。
2017年,挖掘機行業甚至出現了“一機難求”的可喜現象。
挖掘機持續俏銷一方面讓大多數廠商賺得盆滿缽滿,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工程機械人的自信,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重要佐證。在挖掘機銷量不斷增長的同時,行業價格戰甚囂塵上。部分廠家為了提升市場占有率不惜采用降價銷售的方式來取悅客戶,當大多數廠家紛紛跟進時,這便成為了一種市場行為。
02、價格戰的后果
有人說,價格戰只是一種營銷手段,不值得大驚小怪。的確,有商品經濟的地方便會有價格戰。但任何事物都會有正反不同的方面,比如鍛煉有利于身體,但過度的鍛煉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價格戰也是如此。
以6噸小挖為例,2011年一臺小挖的價格大概在30多萬元,2019年同樣的小挖價格只有10多萬元,8年期間降幅高達200%以上!
合理的降價固然可以促進消費,但過度的降價則會大幅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同樣以6噸為例,2011年賣一臺小挖也許能賺幾萬元,2019年賣一臺小挖也許根本不賺錢了。有的經銷商反映,現在賣一臺小挖不僅不賺錢還虧3-5萬元。
隨著價格戰愈演愈烈,廠家的銷售前端——經銷商有些撐不住了!近年來,許多經銷商對行業內越來越升溫的價格戰頗有異議:一方面他們不愿意卷入價格競爭,另一方面他們無一例外又都被裹脅進價格戰,成為價格戰的受害者和參與者。
在價格戰進入白熱化的階段,大多數經銷商都嘗到了價格戰的苦果,為此,他們曾試圖組成價格聯盟,呼吁拒絕低價競爭,甚至發布產品提價公告……
但這些真的能控制住“價格戰”這只泛濫起來的洪水猛獸嗎……
03、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價格戰沒有贏家
在價格戰中,廠家既是獲利者,也是受害者。從本質上來說,大多數廠商也不愿意進行價格戰,這是一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在成本的壓力下,有的廠家也數次對產品進行提價,但效果并不明顯,究其原因是用戶并不買賬。畢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哪家或幾家企業能夠完全掌控市場的定價權。
價格戰涉及到廠家、經銷商和用戶,表面上看用戶應該是獲益者,其實并不盡然。有用戶表示,雖然可以花更少的錢買設備,但設備的質量較前些年有了很大下降,同時保值率更低了。一位雄安的用戶說,2018年他花70多萬買了一臺某國產品牌215挖掘機,當時首付是25萬,月供是1.3萬元;而他的一位朋友在今年4月份買了一臺同樣的設備,首付只要12萬,月供是1.2萬元,“降價太厲害了,相當于這兩年的活兒白干!”此外,由于保有量太大,挖機的臺班費一直很難提上去。可見,用戶才是價格戰最大的受害者。
那么,穿上“價格戰”這只紅舞鞋能停下來嗎?
04、價格戰仍將持續
有人說,商場如戰場。在市場容量有限的情況下,企業要攫取更多的利潤便要進行競爭,而價格戰便是競爭的一種手段。
有經銷商透露,經銷商的利潤主要來自兩部分:一是產品的差價,二是廠家的返利。當前對大多數經銷商來說,賣小挖基本處于虧損狀態,也就是說產品的差價基本上是負數。而要拿到廠家的返利,必須要完成廠家規定的指標,需要達到一定的銷量。因此有經銷商調侃,返利靠銷量(占有率),銷量靠虧損。某國產品牌經銷商這樣解釋:“假如虧損了但如果銷量達到了廠家的要求,廠家還可以通過返利彌補一些虧損;如果虧損銷量還沒有達到要求,那就會兩頭受損。如果到了年底,離廠家規定的銷量還差一點,又想拿到廠家的返利,怎么辦呢?只好采取甩量的辦法:10萬不行賣9萬,9萬不行賣8萬,總之,為了達成目的,可以采取一切方法。”
在這位行業人士看來,面對價格戰,部分廠家已經沒有退路,只能持續跟進。其理由是:對現代企業來說,沒有一定的銷量就降低不了成本, 降不了成本就無法降價,價格不降產品就賣不出去,賣不出產品只能是死路一條!因此,有量才有價格優勢,有價格優勢才能保證銷量,這是一個因果循環的關系。有量才有一切,因此對企業來說,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必須要上規模!
在產品供大于求的情形下,上規模的后果無疑會加劇市場競爭。因此該經銷商認為,價格戰不會停止,還將持續!其理由是:在價格戰等多種因素的沖擊下,盡管大多數經銷商處于入不敷出的境地,有的甚至到了虧損或破產的邊緣,但真正退出市場的經銷商很少,大部分仍在苦苦支撐!在他看來,降價不是關鍵,降量才是關鍵。只要能賣設備,經銷商和企業的現金鏈就不會斷掉,“只要現金流還能運轉,他們就餓不死,價格戰就會持續下去!”
什么時候價格戰才會停下來呢?面對筆者這一問題,該經銷商認為:“只有廠家生產設備賣不出去了!并且是大多數設備都賣不出去了,這才是最危險的時候。一旦沒有收入來源,經銷商離真正的倒閉就不遠了!”
在他看來,企業并不會因為經銷商承受不了而停止價格戰行為,一個經銷商退出,企業會尋找新的經銷商來替代。在基建需求量下滑的情形下,價格戰會進入更加白熱化的階段,經過殘酷的市場洗牌,能夠存活下來的才是最后的贏家,“那個時候市場會重新進入平衡的狀態,價格戰也逐漸趨向平穩。”
后記
價格戰作為營銷手段,過度應用的后果顯而易見。對廠家和經銷商而言,只有自覺遵守市場競爭規律,將價格戰作為一種必要而非必須的營銷手段,與其他營銷方式一樣加以妥善應用,才能揚長避短,取得較好的效果。
劉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