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漂洋過海去留學,相信是很多學生的一個夢想。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電視劇,專門講述了幾個10多歲的中國小留學生在海外讀書時的種種經歷。雖然初到異地他鄉,他們經歷了語言上的障礙、被外國學生欺負等不少的困難,可是最后還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適應了國外
漂洋過海去留學,相信是很多學生的一個夢想。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電視劇,專門講述了幾個10多歲的中國小留學生在海外讀書時的種種經歷。
雖然初到異地他鄉,他們經歷了語言上的障礙、被外國學生欺負等不少的困難,可是最后還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適應了國外的學習和生活。
看著海外那別樣的建筑、新奇的早餐,還有課堂上活躍的氣氛,真的令當年不少觀眾都羨慕不已。現在隨著我們經濟水平的提高,留學已經不再那么神秘和高不可攀。
去國外讀書也成了越來越多家庭為子女選擇的道路,雖然學費還是比國內高了不少,但國外的教育環境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一些普通家庭也會省吃儉用供養留學生。
悉尼大學幾百名中國學生掛科,校方稱英語不過關
留學雖然是一種聽上去“高端洋氣上檔次”的經歷,可實際上學生們一樣面臨很多問題,有時壓力也并不比國內的學生少。一所海外名校發生的事情,還曾驚動了國內外媒體。
事情發生在悉尼大學,這所學校雖比不上牛津、哈佛等名校,但在全世界看也算是不錯的,在國際大學排名中差不多是第40位上下,而且在2020年就業滿意度統計中,獲得第7名。
可是其商學院的一次期末考試中,400多名學生不及格,其中大多數為中國人,引發了同學強烈不滿并進行了投訴。其中掛科率最高的是《商業批判思維》。
校方聲稱中國學生大批掛科的原因,是由于英語劣勢以及學習思維模式不適應,缺乏批判思維。可同學們并不認同,指出學校只是上了節討論課,學生連考試方向都不明確。
補考費曝光后學校遭質疑,中國人是斂財神器?
而有媒體道出了令人質疑的深層原因:大學里期末掛科是要交錢補考的,悉尼大學這掛科的400余人里,粗劣按照300名中國學生算,總費用已達150多萬澳元,折合人民幣700多萬。
其中一名中國留學生談到,學校商學院本來就是中國人扎堆的地方,占了六七成。這次偏偏是我們學的課程掛科率這么高,讓人沒辦法不懷疑悉尼大學別有用心。
而且就學校給出的解釋來說,大多數同學和局外人也表示有些牽強。如果說中國留學生英語不過關,那么當初他們申請就讀時為什么不提高標準呢?
而且能進這所大學也需要一定實力,英語不好怕是只能去野雞大學。實際上中國學生適應以后,不少人說得比其他國家的學生好得多,我們不是斂財神器,什么交錢理由都行得通。
選擇海外留學,這些弊端需要思考
第一,生活費用也是不小的開銷。對于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自然不用考慮太多費用方面的問題,但如果是家底沒有那么厚的話,不要看了學費就直接拍板。
海外生活不僅是交了學費就行,生活費用遠比國內高出太多,吃頓普通的午飯也要幾十塊。而國外學校一般入學容易畢業難,學生也不宜花過多時間做兼職。
第二,在國內時英語不好,到國外未必能提升。很多人誤以為,國外有語言環境,會利于學生提高英語,實際上這是針對本來英語基礎尚可的同學來說的。
如果你在國內有老師詳細地解釋語法、用詞,也學不明白的話,到了國外聽著他們帶口音的英語,和各種不那么規范的用語,加上極快的語速,更容易導致完全跟不上只能閉口不言。
第三,性格內向的學生在海外更難適應。我們可能認為外國人包容度高,偏見比較少,所以以為內向的學生到外面以后,會被調動起來變得更開朗些。
可是很多時候,不愛說話的同學在國外更加難以融入集體中,因為多數人都比國內的同學更熱情開放,這類同學就顯得格格不入了,相反比較活躍有趣的學生更適應海外生活。
海外名校400余名學生掛科,校方稱英語不過關,補考費曝光卻遭質疑。
那么,你是如何評價這件事的呢?
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觀點,跟大家一起分析和探討。(本文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刪除)更多教育資訊可進入主頁了解哦
高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