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每年的深秋冬初,迎來了藥材的采收季節,而近些年里,藥材價格持續低迷中,因種植規模較大,市場供應過剩,使得藥材行情難以走高,種植的人也在逐步減少。不過,今年秋季開始,藥材價格開始上漲,農民得以賣出好價格,可不少人抱怨沒賺到錢,這是咋回事?01
每年的深秋冬初,迎來了藥材的采收季節,而近些年里,藥材價格持續低迷中,因種植規模較大,市場供應過剩,使得藥材行情難以走高,種植的人也在逐步減少。
不過,今年秋季開始,藥材價格開始上漲,農民得以賣出好價格,可不少人抱怨沒賺到錢,這是咋回事?
01、西紅花漲價
西紅花也就是藏紅花,其藥用部分為紅色花柱,等番紅花剛開花時就要將其采摘下來。在每年的10-11月為采摘季節,它的采摘工序比較復雜,先將花瓣摘下,隨后再分離花柱,且采摘時間通常在上午10點前,此時品質為最佳。
因花柱分量輕,畝產量比較低,因此它的價格十分高昂,特別是在近些年里,養生保健需求逐步加大,其價格水漲船高,16年時漲至7000元/斤。
然而,因種植的規模加大,產量增多,近些年價格很快跌至2000元/斤,看似價格偏高,可因成本高,藥農們很難賺上錢,多半是白忙活一場。
只不過,讓人驚訝的是,今年西紅花行情卻非常好,10月初時行情為2500元/斤,而到了今天更是漲至3500元/斤,其價格上漲40%。
至于為何上漲,其實還因北方產區有所減產,市場的供應量不是太多。而在國際方面,因希臘、伊朗等國出口到我國的數量不多,使得市場需求緊張。而這幾年,種植規模減少,再加上今年北方雨水多產量低,因而使得西紅花迎來了高價。
可即便價格上漲,但真正賺錢的人并不多,畢竟種植的人少,且產量不盡人意,不少藥農抱怨不賺錢。
02、梔子走高
在城市中,梔子并不陌生,特別是在四川等南方地區,主要用于綠化種植,其花瓣觀賞性高。不過它也是一種藥材,其果實藥用功效比較多,多年來已在四川、福建等地種植,且已在多地形成產業鏈,藥農們不必擔心賣不掉。
然而,因其規模逐年加大,結果近些年里價格低迷,果農們種植一年等于白忙活,賺不上什么錢。早在10年前,梔子干品可賣出25元/斤,但近些年已跌至5-6元/斤,如果是鮮品更是跌至1.5元/斤。
除掉肥料、人工成本,藥農根本沒利潤,不少人直接任由其自生自滅,不再去采摘。但也正是種植的人少了,其產量明顯走低,再加上不少產區春季遭受倒春寒,以及秋季雨水增多,使得梔子產量明顯下降,今年價格反而大漲。
如今鮮果已賣出2.5-3元/斤,干品更是賣至12元/斤。只是即便如此,藥農們也沒有多少熱情,畢竟大家都知道今年梔子為何上漲,部分減產嚴重的果園,根本沒什么利潤。
03、菊花走高
上周末時,筆者去親戚家做客,發現他們那邊正在如火如荼的采摘菊花。親戚表示,今年菊花行情好,為了能夠早點賣到市場,藥農們雇傭了大量農民工來幫忙采摘,一天工價60-70元。
筆者查了下行情,發現菊花確實漲了很多,每年的10-11月份為采收季節。當然,這里所說的菊花,主要是藥用的,如毫菊、貢菊、懷菊等,其市場需求較高,不少藥材中都有其成分。
只是,在過去幾年里,菊花價格一直較低,就拿懷菊來說,在近5年里,產地最高價也沒能漲到20元,普遍在15元上下。菊花分量本身就輕,其產地也如此低迷,因此藥農并沒有賺什么錢。
然而,今年菊花行情明顯走高,從10月份至今已翻倍大漲,目前產地已賣至50元/斤,不少藥販子也在積極采購,生怕搶不到一樣。不過,說到底是產量走低帶動的上漲,市場需求依舊穩定。
04、地黃
地黃作為一種常見的藥材,可用于食用或藥用,市場需求較高,只是其產量也非常高,且管理比較容易,這使得地黃常年供應過多,其價格并不是太高,農民也只是賺個血汗錢,一畝地也就800-1000元的利潤,還不如種植蔬菜劃算。
不過今年就不同了,河南本就是藥材的種植大省,而因7月、9月接連不斷的雨水,使得地黃減產較多,而如今庫存也已消化一空,藥販子也積極下鄉采購,因而其價格開始走高。
在過去幾年,地黃已跌至5元一斤,不過今年卻漲至20-25元一斤,以質論價,可見其行情有多利好。
總得來說,今年的藥材價格走高,還因今年極端天氣增多,產量大幅度走跌有關,但市場需求并沒有改變,因此建議農民來年別盲目跟風種植。
高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