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尿石癥(也稱泌尿系結石、尿路結石、尿結石等)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病之一,僅次于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疾病。尿石癥可分為上尿路(腎、輸尿管)結石和下尿路(膀胱、尿道)結石。結石可見于泌尿系統的任何部位,但以腎與輸尿管結石為常見。尿石癥男性多于女性,約4
尿石癥(也稱泌尿系結石、尿路結石、尿結石等)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病之一,僅次于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疾病。尿石癥可分為上尿路(腎、輸尿管)結石和下尿路(膀胱、尿道)結石。結石可見于泌尿系統的任何部位,但以腎與輸尿管結石為常見。
尿石癥男性多于女性,約4~5∶1。 結石在腎和膀胱內形成。上尿路結石與下尿路結石的形成機制、病因、結石成分和預后方面都存在差別。上尿路結石大多數為草酸鈣結石。膀胱結石中磷酸鎂銨結石較上尿路多見。
常見尿石物理特性(見下圖表)
結石的化學成分、物理特性分析有助于根據結石的類型制定治療方案。
病因
尿石癥的病因較復雜,至今為止尚未完全闡明。多數學者認為尿石形成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內在因素
1、種族遺傳因素:各種種族的人都可患尿石癥,但患病率有所差異,非洲黑人和美國黑人患結石者均少。結石病患者家族的結石病率高于非結石家族,除家人的生活條件接近外,也可能受一些遺傳因素的影響。
2、飲食與營養:不喜歡飲水的人容易患有結石。嬰兒過早的用糧食喂養而乳品不足容易導致膀胱結石。相反,成年人多吃乳品和肉類也可增加結石風險。結石形成還和尿中結石成分突然增多有關,食物愈精制,結石風險越高。食用過多的鹽和菠菜都會增加結石風險。
3、代謝異常: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皮質醇癥、痛風(高尿酸血癥)等都可增加結石的風險。結石也可以是外傷或疾病而長期臥床的合并癥。
4、藥物:潰瘍患者大量飲牛乳和堿性藥物即可產生結石——乳堿綜合征。結石還可因服矽酸鎂而含少見的矽酸鹽。治療青光眼的乙酰唑胺、維生素D中毒、大量用抗壞血酸(可轉變為草酸)、氨苯喋啶、麻黃素和愈創甘油醚、皮質激素及磺胺等均可發生結石。
5、尿路感染:尤其致病菌有分解尿素產生氨的作用時,pH值的提高、黏蛋白的聚合,細菌本身和感染產物都可促進結石的形成。尿路中的異物如縫線、導尿管都可誘發結石。
(二)外在因素
1、自然環境:氣候條件、水質、食物等都與結石的發生有關。
2、社會環境:生產水平對結石的影響在國內外流行病學調查中得到證明。生活水平提高,尿石癥的患病率增加。
尿石癥分類
尿結石可見于泌尿系統的任何部位,根據結石存在的部位,尿石癥可分為上尿路結石和下尿路結石。
1、上尿路結石:結石存在于腎和輸尿管。
2、下尿路結石:結石存在于膀胱和尿道。
因結石存在的部位不同,其臨床表現和體征也不完全一樣。
癥狀與體征
尿石癥大多表現為突然發病,劇烈腰痛,血尿或膿尿,排尿困難或尿流中斷等。結石可發生在尿路的各個部位,因發生的部位不同,可出現不同的癥狀。
1、上尿路結石
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患者,發病突然,患側腰腹部劇烈疼痛,疼痛多呈持續性或間歇性的鈍痛或絞痛,并沿輸尿管向髂窩、會陰及陰囊等處放射;腎區可有叩痛,伴嘔吐;血尿,由于結石損傷尿路黏而出血,因此尿色呈紅色,鏡檢可見有血細胞,以紅細胞為主。
腎或輸尿管結石合并有腎積水時,腎區有明顯叩痛,較大的腎積水時,腎區可捫到腫塊和壓痛,合并感染時壓痛更明顯。
2、膀胱結石
典型癥狀為排尿突然中斷,疼痛放射至遠端尿道及陰莖頭部,伴排尿困難和膀胱刺激癥狀。
由于排尿費力,腹壓增加,可并發脫肛。常有終末血尿。
3、尿道結石
患者常有小便時尿道部疼痛,排尿困難,點滴狀排尿,重者可發生急性尿潴留及會陰部劇痛。
相關檢查
1、尿常規
鏡下血尿是診斷本病的重要線索,血尿常伴隨絞痛發作或因劇烈活動而加重。對反復發生結石的患者應測定血鈣、磷、尿酸、24小時尿量、pH值以及尿鈣、磷、尿酸、草酸、胱氨酸及枸櫞酸等的排泄量。
2、X線檢查
X線腹部平片是診斷尿石癥的重要依據。90%以上的尿路結石可在X線平片上顯影。從X線平片可了解結石的大小、形狀、數目、部位,觀察結石的性狀和致密度有助于對結石成分的估計。X線片上應注意排除靜脈石、淋巴結鈣化、動脈瘤鈣化、腎結核及腫瘤鈣化等。
3、B超檢查
由于B超檢查簡便、無創傷,且不受對造影劑過敏的限制,最適于篩查和隨診尿石癥患者。B超檢查有以下優點:①發現可透過X線的結石;②了解有無腎積水;③了解腎實質厚度;④發現某些成石病因,如腎囊性疾病、腎畸形等;⑤提供鑒別診斷資料,如結石與腫瘤、血塊,上尿路結石與膽結石等鑒別。充分利用B超X線手段有可能更多地發現一些早期結石。
4、CT或MRI(核磁共振)
部分病例可配合CT檢查,如懷疑腫瘤者。MRI水成像可顯示尿路解剖,對于靜脈尿路造影不顯影者,可幫助顯示尿路狀況。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和體征,結合相關檢查,特別是尿中有排出結石和小砂粒的病史者,尿石癥的診斷較易。
尿石癥的診斷應包括:結石存在的部位、并發癥及尿石病因診斷三部分。
1、存在的部位診斷
尿石癥患者常以腎絞痛而就醫,如有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應高度懷疑本病,結合輔助檢查,明確結石存在的部位。
2、并發癥的診斷
尿結石形成后的主要并發癥有尿路感染、梗阻、腎功能受損、及有可能合并腫瘤發生。尿路感染患者出現發熱、腰痛,尿中出現膿細胞,尿培養有細菌生長,診斷并不困難。
3、病因的診斷
從開始接觸患者即應注意病因的探索。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家族史、居住史、職業、工作性質及結石史。了解患者的飲食、飲水習慣和特殊愛好等,有助于指導患者生活中加以預防本病。
鑒別診斷
尿石癥診斷常常需要與下列疾病進行鑒別:
腎、輸尿管結石應與膽石癥、膽囊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相鑒別;
右側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應與闌尾炎相鑒別,可以根據病史、疼痛的性質和部位,尿中有無紅細胞,以及X線、B超等檢查結果進行區別。
在尿石癥多發地區,對一些原因不明的腎功能不全的病人,應考慮由結石引起的可能性。
治療
尿石癥治療原則是緩解腎絞痛、解除尿路梗阻,防治并發癥。
(一)腎絞痛的治療
1、藥物治療
腎絞痛是泌尿外科的常見急癥,需緊急處理,應用藥物前注意與其他急腹癥仔細鑒別。目前緩解腎絞痛的藥物較多,各地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和經驗靈活地應用藥物。
(1)非甾體類鎮痛抗炎藥物:常用藥物有雙氯芬酸鈉(扶他林)和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它們能夠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降低痛覺神經末梢對致痛物質的敏感性,具有中等程度的鎮痛作用。雙氯芬酸鈉還能夠減輕輸尿管水腫,減少疼痛復發率,常用方法為50mg,肌肉注射,或雙氯芬酸鈉栓劑50mg,肛塞。消炎痛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輸尿管,用法為25mg,口服,或者消炎痛栓劑100mg,肛塞。雙氯芬酸鈉會影響腎功能不良患者腎小球濾過率,但對腎功能正常者不會產生影響。
(2)阿片類鎮痛藥:為阿片受體激動劑,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阿片受體,能緩解疼痛感,具有較強的鎮痛和鎮靜作用,常用藥物有二氫嗎啡酮(5~10mg,肌肉注射)、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強痛定(50~100rng,肌肉注射)和曲馬朵(100mg,肌肉注射)等。阿片類藥物在治療腎絞痛時不應單獨使用,一般需要配合阿托品、654-2等解痙類藥物一起使用。
(3)解痙藥:①M型膽堿受體阻斷劑,常用藥物有硫酸阿托品和654-2,可以松弛輸尿管平滑肌,緩解痙攣。通常劑量為20mg,肌肉注射;②黃體酮可以抑制平滑肌的收縮而緩解痙攣,對止痛和排石有一定的療效;③鈣離子阻滯劑,硝苯地平10mg口服或舌下含化,對緩解腎絞痛有一定的作用。
對首次發作的腎絞痛治療應該從非甾體抗炎藥開始,如果疼痛持續,可換用其他藥物。嗎啡和其他阿片類藥物應該與阿托品等解痙藥一起聯合使用。
當預計輸尿管結石有自行排出的可能時,可給予雙氯芬酸鈉片劑或栓劑50mg,2次/d,3~10天。
此外,針灸刺激腎俞、京門、三陰交或阿是穴也有解痙止痛的效果。
2、外科治療
當疼痛不能被藥物緩解或結石直徑大于6mm時,應考慮采取外科治療措施。其中包括:
(1)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ESWL),將ESWL作急癥處置的措施,通過碎石不但能控制腎絞痛,而且還可以迅速解除梗阻。
(2)輸尿管內放置支架,還可以配合ESWL治療。
(3)經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
(4)經皮腎造瘺引流術,特別適用于結石梗阻合并嚴重感染的腎絞痛病例。
治療過程中注意有無合并感染,有無雙側梗阻或孤立腎梗阻造成的少尿,如果出現這些情況需要積極的外科治療,以盡快解除梗阻。
(二)擇期處理
當患者疼痛緩解,可進行擇期處理。擇期處理的原則應視是否存在必須去除的病因和合并癥而定,并非所有結石都要積極處理。對無癥狀的腎盞小結石可暫時不處理,采用食療或藥物排石等姑息療法繼續觀察。
藥物排石治療:
臨床上絕大多數尿路結石可以通過微創的治療方法將結石粉碎并排出體外,只有少數比較小的尿路結石可以選擇藥物排石。
1、排石治療的適應證
(1)結石直徑小于0.6cm。
(2)結石表面光滑。
(3)結石以下尿路無梗阻。
(4)結石未引起尿路完全梗阻,停留于局部少于2周。
(5)特殊成分的結石,對尿酸結石和胱氨酸結石推薦采用排石療法。
(6)經皮腎鏡、輸尿管鏡碎石及ESWL術后的輔助治療。
2、排石方法包括一般方法、中醫中藥、溶石療法和中西醫結合等方法。
(1)每日飲水2000~3000Inl,晝夜均勻。
(2)雙氯芬酸鈉栓劑肛塞:雙氯芬酸鈉能夠減輕輸尿管水腫,減少疼痛發作風險,促進結石排出,推薦應用于輸尿管結石。(推薦級別A)
(3)口服α-受體阻滯劑(坦索羅辛)或鈣離子通道拮抗劑:坦索羅辛是一種高選擇性曠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使輸尿管下段平滑肌松弛,促進輸尿管結石排出。(推薦級別B)
(4)中醫中藥:治療以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為主,佐以理氣活血、軟堅散結。常用的成藥有尿石通等;常用的方劑如八正散、三金排石湯和四逆散等。針灸療法無循證醫學的證據,可以作為輔助療法。包括體針、電針、穴位注射等。常用穴位有腎俞、中腕、京門、三陰交和足三里等。
(5)溶石療法:推薦應用于尿酸結石和胱氨酸結石。尿酸結石:口服別瞟呤醇,根據血、尿的尿酸值調整藥量;口服枸櫞酸氫鉀鈉或碳酸氫鈉片,以堿化尿液維持尿液pH值在6.5~6.8。胱氨酸結石:口服枸櫞酸氫鉀鈉或碳酸氫鈉片,以堿化尿液,維持尿液pH值在7.0以上。治療無效者,應用青霉胺,注意藥物副作用。
(6)適度運動:根據結石部位的不同選擇體位排石。
(三)手術治療
結石引起尿流梗阻已影響腎功能、或經非手術療法無效,無體外沖擊波碎石條件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術前準備:術前必須了解雙側腎功能情況,有感染者先用抗菌素控制感染。輸尿管結石患者在進手術室前或在手術臺上術前攝尿路平片作結石的最后定位。
手術方式:根據結石大小、形狀和部位不同,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手術方式:
(1)腎盂或腎竇切開取石術:切開腎盂、取出結石,鹿角狀結石或腎盞結石,有時須作腎竇內腎盂腎盞切開取石。
(2)腎實質切開取石術:腎結石較大,不能經腎竇切開取石者,需切開腎實質取石。
(3)腎部分切除術:適用于腎一極多發性結石(多在腎下極),或位于擴張而引流不暢的腎盞內,可將腎一極或腎盞連同結石一并切除。
(4)腎切除術:一側腎結石并有嚴重腎積水或腎積膿,已使腎功能嚴重受損或喪失功能,而對側腎功能良好者,可行切除患腎。
(5)輸尿管切開取石術:輸尿管結石直徑大于1厘米或結石嵌頓引起尿流梗阻或感染,經非手術療法無效者可行輸尿管切開取石術。
(6)套石術:輸尿管中下段結石直徑小于0.6厘米,可試行經膀胱鏡用特制的套籃或導管套取。
預防措施
尿路結石的復發率較高,碎石后往往有殘石的遺留,增加了結石的復發率,因此,預防尿結石的復發有積極的意義。
(一)飲食禁忌
1、睡前不宜喝牛奶
因為人在睡眠之后,尿量減少,尿中各種有形物質增加,由于牛奶中含鈣較多,而尿中鈣濃度短時間突然增高,就易形成結石。因此,腎結石患者不要在臨睡前飲牛奶。
2、忌吃菠菜
食物中,含草酸鹽最高的是菠菜,而尿路結石中,最主要的成分為草酸鈣,所以尿結石病人不宜再吃菠菜。如果尿路結石病人通過手術已除去了結石,忌吃菠菜就可預防復發;健康人食用菠菜時多飲水,可以稀釋尿液,降低尿草酸濃度。
3、不宜多吃糖
尿路結石病人吃糖過多,不但有礙治療,而且會促進尿結石進一步形成。實踐證明,服糖后尿中的鈣離子濃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會增加。鈣和草酸均可促進結石形成,三者同時增加更易形成結石。
(二)飲食調理
1、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C:當食物和水中的鈣、磷等無機鹽含量較高而維生素A、維生素C攝入過少時,易發生結石。因此,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增加維生素A、維生素C的攝入。
2、低鈣低磷飲食:每天供給鈣700毫克,磷1300毫克以下,忌食含鈣豐富的食品,如牛奶、黃豆、豆腐、綠葉蔬菜等。含磷高的食物有動物蛋白、動物內臟及腦髓等,應少吃。
3、合理選擇酸性、堿性食物:改變尿液中的化學成分,可減少結石形成的條件。例如改變尿液的酸堿度,以增加鹽類的溶解。
4、禁食高嘌呤食物:常見的高嘌呤食物有:豬肉、牛肉和豬肝、豬腎等動物內臟以及各種肉湯。蔬菜類包括豌豆、扁豆及其他豆類、菜花、龍須菜及蕈類等。酒類和含酒精的飲料、濃茶、咖啡、可可,以及強烈的香料及調味品等,均不宜食用。
5、飲水應適量:保證體內足夠的水分,是預防尿結石的重要措施之一,飲水量一般每天2500毫升足夠了,飲用太多易增加泌尿系統的負擔。
6、中草藥茶:日常生活中以茶為飲品除預防和改善治療結石外還能調節人體機理平衡,能有效抑菌止痛、利尿通淋、溶石排石,增強人體抵抗力,極大的降低了由結石引起的一系列并發癥。這類中草藥茶主要有蒲公英、車前草、碟清草、金銀花等。
(三)適度運動
飲水后適度的運動,如,跳繩、慢跑、體操、散步等可預防結石的發生。
就診指南
當出現一側腰腹部鈍痛或絞痛、并有血尿、尿頻、尿急或尿停頓、尿不出等癥狀時,需要及時就醫。就診科室:泌尿外科。
總結:尿石癥是泌尿系的常見病。結石可見于腎、膀胱、輸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腎與輸尿管結石為常見。臨床表現因結石所在部位不同而有異。腎與輸尿管結石的典型表現為腎絞痛與血尿,在結石引起絞痛發作以前,病人沒有任何感覺,由于某種誘因,如劇烈運動、勞動、長途乘車等,突然出現一側腰部劇烈的絞痛,并向下腹及會陰部放射,伴有腹脹、惡心、嘔吐、程度不同的血尿;膀胱結石主要表現是排尿困難和排尿疼痛,有的患者有尿路刺激癥。日常生活中,多飲水、多運動、清淡飲食、中草藥茶等有利于預防的結石形成。
特別說明:本文主要內容整理自《外科學》、《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等,僅作醫學科普學習,不做臨床醫療使用,如果患有相關病癥,請盡快到醫院診治。
如果您覺得文章內容不錯,敬請點贊、收藏和評論,歡迎關注飛狐醫生,感謝您的支持!
丁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