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陳女士在多年前發現自己得了甲亢,自從確診后一直都在服用藥物控制,醫生強調這個病需要經常去醫院復查,陳女士也非常注意,每次都會按照醫生安排的時間去醫院復查。不過,讓陳女士感到不解的是,每次復查都需要抽血,她比較害怕抽血這個項目,而且也不知道這
陳女士在多年前發現自己得了甲亢,自從確診后一直都在服用藥物控制,醫生強調這個病需要經常去醫院復查,陳女士也非常注意,每次都會按照醫生安排的時間去醫院復查。
不過,讓陳女士感到不解的是,每次復查都需要抽血,她比較害怕抽血這個項目,而且也不知道這些抽出來的血到底去哪里了?
30元一次的血常規,到底能查出什么病?
很多人都會有疑問,為什么現在去看病動不動就抽血呢?抽血究竟能查出哪些病呢?
1、血液系統疾病
抽血可以檢查是否有貧血以及貧血的程度,是否有缺鐵的情況;白細胞的數量、紅細胞的形態等,是否有白血病,是否需要通過骨髓檢查來進行分型;
看中粒細胞和白細胞的數量來判斷是否存在細菌感染;看血小板的情況,判斷是否存在血小板疾病。
2、內分泌疾病
查看是否患有糖尿病,餐后和空腹的血糖情況,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甲減或甲亢的患者可以通過驗血來查看甲狀腺激素是否有異常。
3、臟器功能
通過檢查膽紅素、轉氨酶、肌酐和尿素氮等來查看是否存在肝腎功能異常;檢查血脂、甘油三酯、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是否存在異常,來發現是否患有代謝性疾病,也是診斷高血脂癥的依據。
4、病毒系列
抽血檢查可以排除各種梅毒、艾滋病和肝炎等病毒。
5、免疫系統疾病
比如類風濕關節炎,需要檢查抗Sm抗體、類風濕因子等抗體滴度的改變,干燥綜合征以檢查抗核抗體、SSA、SSB抗體的陽性為主。此外,還需要C反應蛋白、血沉檢查來評估疾病的活動度以及治療效果。
抽血化驗單上,各個指標都有啥意義?
拿到抽血的化驗單后,會有各種指標數值,你知道這些指標有什么意義嗎?又該如何判斷數值是否正常呢?
白細胞
白細胞能夠作為是否有細菌感染的一個初步判斷,白細胞的正常參考范圍是:成人(4.0~10.0)×109/L、新生兒(15.0~20.0)×109/L,白細胞增多常見于細菌感染、白血病、中毒和出血等。
不過,在臨床上還需要根據白細胞的分型、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來結合判斷屬于哪種疾病。比如,比較常見的是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的情況,患者同時伴有發熱、咳嗽等癥狀,這就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或細菌感染。
如果白細胞減少,則可能是藥物引起、病毒感染、放化療后、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等。
紅細胞
紅細胞的正常參考范圍是:兒童(4.2~5.2)×1012/L;成人女(3.5~5.0)×1012/L;成人男(4.0~5.5)×1012/L。
紅細胞增多,可能是因為興奮、沖動、恐懼、缺氧刺激、長期多次獻血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因素也會導致紅細胞升高,比如大面積燒傷、頻繁嘔吐、肺氣腫、腫瘤、慢性肺心病和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
也可能是非疾病因素引起的紅細胞減少,比如嬰幼兒生長發育快、妊娠等;白血病、缺鐵、急性大出血、缺乏維生素B12等也會導致紅細胞減少。
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的正常參考范圍是:新生兒170~200g/L;女性110~150g/L;男性120~160g/L,血紅蛋白減少可能就是貧血,還可以根據血紅蛋白數值來判斷貧血的嚴重程度;
血紅蛋白增多通常是燒傷、缺氧、失水等。
血小板
血小板的正常參考范圍是100~300×109/L,血小板增多常見于急性大失血、溶血后的急性感染、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多發性骨髓瘤以及某些癌癥的早期等。
血小板減少可能是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急性白血病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總之,普通的血常規檢查能反應很多的問題,對醫生診斷病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女性來月經可以抽血嗎?
對于女性來說,有時候可能會在經期遇到要抽血檢查的情況,通常來說,女性在經期是不主張抽血檢查的。
因為經期的女性由于體內的雌性激素比較高,容易對血液的質量造成影響,導致一些檢查結果出現偏差,尤其是在經期檢查凝血四項、血常規檢查和肝功能檢查等,容易導致有些指標出現偏差。
此外,女性在經期的時候,由于本身就有失血的現象,如果這時候做抽血檢查項目,可能有些女性會出現貧血的癥狀。
再加上經期的凝血功能會變差,有研究表明,在月經期進行手術容易增加出血量,所以在經期抽血需要更加注意。不過,如果遇到緊急的情況需要抽血時,就算在經期也是可以的。
有種特殊情況就是性激素六項檢查,這項檢查也需要抽血,但是通常是在經期的第2~5天進行檢查,因為這段時間屬于女性的卵泡早期,能夠較好地反映卵巢的功能,在這個期間做性激素六項檢查更具有準確性和針對性。
經常抽血會導致貧血嗎?抽出來的血都去哪了?
有些人會抱怨,每次去醫院都要抽血檢查,因為擔心經常抽血會導致貧血。其實,我們人體的血液大約占體重的7%左右,比如一位體重60公斤的人有4200ml血液。
再加上人體的造血功能是非常強大的,時刻都在造血,而每次抽血的量大約只有幾毫升或幾十毫升,抽這點血并不會導致貧血,對身體也是沒有危害的。
那么,醫院抽的血都到哪里去了呢?
當抽完血后,會有專人來收集血液標本送到檢驗科,檢驗科的醫生會將采集的血液做一些處理,然后用機器或手工來檢查各種指標。
如果采集的血液有多,剩余的血液會被保存起來,在保存一段時間后,就會被當成醫療廢物銷毀,醫院不會回收或買賣患者的血液。
抽血是一個常規的檢查項目,在抽血前要嚴格按照醫囑進行準備,比如是否需要空腹、是否要避開經期等,才能讓檢查結果盡可能準確。
參考資料:
[1]《你能看懂血常規化驗單嗎?知道這三個指標的意思就夠了》.人民網.2017-10-16
[2]《孩子感冒為什么總要扎手指 醫生告訴你血常規報告怎么看》.南方日報.2020-01-07
[3]《看日常小病 為啥也要驗血?》.廣州日報.2016-11-04
馬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