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病史及消化內鏡診療回顧】患者女性,56歲,反復便血1周來診。表現為排便過程排出鮮血或暗紅血塊,每次量不多。平素體健,無慢性病史,無服用抗凝藥史。于2020-6-29日完成腸道清潔后行電子結腸鏡檢查,腸鏡下見內痔并有一處活動性出血。經與患者
【病史及消化內鏡診療回顧】
患者女性,56歲,反復便血1周來診。表現為排便過程排出鮮血或暗紅血塊,每次量不多。平素體健,無慢性病史,無服用抗凝藥史。
于2020-6-29日完成腸道清潔后行電子結腸鏡檢查,腸鏡下見內痔并有一處活動性出血。經與患者家人溝通,知情同意后,馬上行內鏡下套扎治療,出血立即停止,檢查其他結直腸黏膜未見異常。術后患者無疼痛等不適,回家休養(yǎng),配合肛門直腸藥栓治療,后續(xù)無再發(fā)出血,也無疼痛等不適。
(內痔并出血內鏡下套扎治療報告圖片)
(內痔并出血內鏡下套扎治療)
(套扎治療后出血停止)
【病例診療特點】
患者接受腸鏡檢查的同時,實行內鏡下套扎治療,達到即時止血的效果。也可同時達到消除內痔的效果。可謂一舉三得:檢查、止血、消痔!
【套扎,傳統(tǒng)的內痔治療方式】
就內痔而言,外科結扎、套扎是一種常用的治療方式,其能將隆起突出的痔結扎、套扎后壞死脫落,達到祛除內痔的目的。對于出血性內痔,還可達到即時止血的效果。
傳統(tǒng)的內痔套扎通過有限視野的肛窺鏡下,使用槍式套扎器進行。
利用將多環(huán)套扎器裝載于內鏡的內鏡下套扎技術,是源于內痔套扎,應用于食管靜脈曲張?zhí)自某墒旒夹g,其具有清晰、寬廣的視野和良好的操控性,可以達到更精準的套扎治療效果,近年來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臨床,造福于患者。
【內鏡下內痔套扎治療過程】
1、腸鏡檢查:
行全大腸(結直腸)檢查,并達回腸末段,了解是否有其他出血性病變,并除外其他病變。
2、裝載套扎器:
(1)將套扎器手柄插入內鏡治療通道;以沖洗接頭插入并擴開白色自封閥;
(2)將裝載導管的一端插入自封閥,持續(xù)推入,直到從內鏡前端露出;
(3)將裝載導管的鉤子掛住觸發(fā)繩,將導管及觸發(fā)繩拉出套扎手柄;
(4)將透明帽樣套筒安裝于內鏡前端;
(5)將觸發(fā)繩嵌入操控手柄轉軸之卡槽內,旋轉手柄,將觸發(fā)繩纏繞在轉軸上,調節(jié)至合適的緊張度后將套扎手柄調節(jié)在Firing(激發(fā)檔位)。
3、內鏡下套扎治療:
(1)定點:將裝載好套扎器的內鏡重新插入直腸,尋找合適的內痔套扎點進行套扎,并酌情選擇順鏡方式或者反轉方式進行套扎。對于出血性內痔,如果合適,直接套扎出血部位是最佳的選擇。對于出血部位會議靠近齒狀線者需要慎重選擇。
(2)吸引:尋找目標套扎點,調整合適的角度,將透明帽緊貼內痔周圍腸黏膜后持續(xù)負壓吸引,必要時微調鏡端以便利于吸入,直至“滿天紅”的滿視野。
(3)套扎:確認吸引滿意后,繼續(xù)持續(xù)保持負壓吸引,旋轉套扎器旋轉手柄,直至感知到套扎環(huán)釋放,套扎環(huán)釋放后再保持負壓吸引數秒后釋放吸引,必要時注氣以輔助套扎物退出透明帽。
(4)沖洗觀察:負壓吸引過程可能會有黏膜表面的少量出血,可內鏡下沖洗觀察套扎效果及是否達到止血效果,另外注意有否套扎后出血,并注意套扎目標是否合適,尤其注意避免套扎齒狀線以下部位。
【內鏡下內痔套扎后治療配合和護理】
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軟化通暢,不用力排便,避免套扎物人為過早脫落而增加術后出血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