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臨床上,絕大多數甲狀腺結節(包括甲狀腺癌)都是體檢超聲發現的??梢哉f甲狀腺B超是甲狀腺結節的“照妖鏡”。例如,如果B超提示甲狀腺結節有下面一項或幾項特點,則結節惡性概率比較大,而且甲狀腺乳頭狀癌與結節的大小、單發或多發沒有直接關系!1.結
在臨床上,絕大多數甲狀腺結節(包括甲狀腺癌)都是體檢超聲發現的??梢哉f甲狀腺B超是甲狀腺結節的“照妖鏡”。
例如,如果B超提示甲狀腺結節有下面一項或幾項特點,則結節惡性概率比較大,而且甲狀腺乳頭狀癌與結節的大小、單發或多發沒有直接關系!
1.結節邊界不清;
2.結節形態不規則;
3.結節縱橫比>1;
4.結節內微鈣化;
5.結節內血流信號豐富或紊亂。
值得強調的是:B超提示甲狀腺結節有惡性可能,這只是從結節的形態特征上來進行判斷,但B超不是病理性診斷,例如,即使B超提示甲狀腺結節惡性概率達到80%以上,但它依舊不是病理診斷!換句話說:B超診斷結節惡性是“大概”“可能”,但不是“確診”,故B超有可能“誤判或誤診”!
另外,超聲的診斷準確率與超聲醫生的經驗技術水平、超聲儀器設備分辨率等因素有關。
技術水平高的超聲醫生對甲狀腺結節惡性判斷概率可達到80%左右;
對于經驗尚不豐富的超聲醫生,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準確率可能還不到50%。
因此,即使B超判斷甲狀腺結節惡性,但從病理的角度來講,還是有良性的可能。
所以,為了謹慎,尤其是對年輕患者,有必要對B超懷疑惡性的甲狀腺結節進行穿刺,將抽取的細胞在顯微鏡下進行病理學診斷,明確結節的性質,所謂"確認過眼神,才能遇上對的診斷"。
值得一提的是:甲穿結果的準確性,與結節的大小和甲穿技術水平有直接關系。
如果B超檢查多次提示甲狀腺結節是惡性形態,而首次甲穿提示良性,下一步是觀察、再甲穿或直接手術呢?
我的經驗如下:
1、甲狀腺結節比較小,甲穿的確有一定困難,對于經驗不足的醫生來說,有可能無法穿到病變結節。
如果多次B超都提示該結節為惡性形態特征,此時,可以建議患者到三甲醫院找更有經驗的醫生再做甲穿。
在臨床上,我們碰到B超多次提示甲狀腺結節惡性,患者間斷或連續做3次以上甲穿,最后才確診惡性。B超與甲穿相結合是確診甲狀腺結節性質的“黃金搭檔”!
2、當然,也可以暫時觀察3-6個月,然后復查B超,如果B超仍提示惡性,則需要再次做甲穿。
3、多次B超均提示甲狀腺結節低回聲、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結節縱橫比大于1、微鈣化等典型的惡性形態特點,若患者拒絕甲穿,也是可以直接手術的!
不過,術前一定與患者就“診斷和手術方式”,以及可能出現的意外溝通好!
首先,專業醫生要仔細分析患者的歷次甲狀腺B超檢查結果,如果B超都幾乎懷凝結節惡性,說明惡性概率非常大,甲穿只是再從細胞病理方面確診一下。
其次,患者可以選擇“直接手術”,但是,主治醫生必須向患者及家屬解釋不做甲穿而選擇直接手術的利與弊!
也就是說:未做甲穿而直接手術,手術并不是先“剜除”結節去送冰凍切片,因為結節小且多發,這在術中很難找到病變結節。
一旦選擇手術,最直接的就是切除一側腺葉。此時,無論最終病理結果是良性還是惡性,患者需要終生口服優甲樂。
因此,只要患者能接受“無論術后病理結果是良性還是惡性,術后接受終生吃優甲樂”的條件,術前不做甲穿也可以選擇直接手術!
下面分享三份病例,希望對類似患者有所幫助!
病例一:
多次B超懷疑甲狀腺結節惡性,但首次甲穿是良性,觀察一年半再次甲穿確診惡性!
女,25歲,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一年半。
患者于2018年底參加單位組織的年度體檢,B超提示雙側甲狀腺結節,雖然結節不大,但結節形態欠佳,體檢大夫建議患者到三甲醫院復查排除惡性可能。
2019年3月,患者到三甲醫院復查甲狀腺B超提示:甲狀腺多發結節,均高風險,建議甲穿。
隨后,患者行甲穿提示:雙側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非典型病變。
于是,患者選擇繼續觀察。
2019年8月復查甲狀腺B超提示:甲狀腺多發結節,均高風險,建議半年后復查。
這就是說:患者觀察了8個月左右后,雙側甲狀腺結節沒有明顯增大,但結節的形態依舊不好!
于是,患者仍然選擇繼續觀察。
2020年5月份,患者再次復查B超提示:
1、0.4×0.36×0.45cm,縱橫比大于1,內見點狀強回聲;
2、右葉上中部可見低回聲,0.3×0.3×0.4m,緊靠前方被膜,縱橫比大于1,鈣化;
3、左葉中下部可見低回聲,0.5×0.33×0.26cm,形態不規則,血流信號較豐富。
患者經過近一年半的觀察,甲狀腺結節比以前增長了1~2毫米,但甲狀腺結節的形態表現為典型的惡性形態!
患者選擇了第二次甲穿提示:雙側甲狀腺乳頭狀癌。
最后,患者選擇在全麻下行雙側甲狀腺全切及中央區淋巴結清掃術,術后恢復好。
病例二:
B超高度懷疑甲狀腺結節惡性,可以不做甲穿直接手術嗎?
患者女,50歲,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4個月。
2020年1月份,患者進行健康體檢,B超提示甲狀腺右葉結節約1厘米,不能除外惡性,體檢醫生建議患者到三甲醫院進一步檢查。
但患者未重視。
今年的4月份,患者復查甲狀腺B超提示:
右葉中下部可見低回聲,0.85×0.75×0.92cm,形態不規則,縱橫比大于1,內側緊鄰氣管軟骨。
患者拒絕甲穿,要求直接手術。
從患者多次甲狀腺B超檢查結果來看,甲狀腺右葉結節位于下極且緊貼氣管,惡性概率非常大、且有頸部淋巴結轉移可能,故同意患者的要求:直接手術。
手術前與患者詳細分析了病情及手術方案,患者經過仔細考慮:要求只行右側甲狀腺半切,自己承擔因未做甲穿的一切意外后果。
5月下旬,患者在全麻下行右側甲狀腺及峽部切除、中央區淋巴結清掃,術中冰凍病理結果是“甲狀腺右葉微小乳頭狀癌”。
病例三:
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半年,先后兩次甲穿才確診惡性。
女,26歲,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半年。
2020年1月份,患者體檢發現甲狀腺右葉結節,大小約1厘米,形態不好。
隨后,患者到北京某醫院多次B超檢查提示:甲狀腺右葉結節大小約1厘米,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鈣化、結節縱橫比大于1,是典型的惡性形態特征。
接著,患者行甲穿提示:甲狀腺右葉少許濾泡上皮細胞,請結合臨床。
這意味著甲穿并未明確甲狀腺右葉結節性質!
下一步怎么辦?患者釆納了甲穿醫生的建議:觀察。
2020年6月份,患者來到我們醫院復查,甲狀腺B超提示:甲狀腺右葉結節雖然沒有增大,但仍然是惡性形態特征。
接著,患者在我院超聲科行甲穿,結果提示:甲狀腺右葉結節微小乳頭狀癌,BRAF基因檢測到V600E突變!這意味著甲狀腺右葉結節惡性概率達到98%以上。
患者的手術在預約中?
馬熙遠